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总复习第八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5讲免疫调节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下列有关免疫及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丧失,细胞免疫存在B.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C.T细胞能够识别B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D.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细菌、病毒解析体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均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所以被破坏骨髓的小鼠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丧失,A项错误;淋巴因子能够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所以B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淋巴因子的受体,B项正确;B细胞能够识别T细胞呈递的抗原从而增殖分化,C项错误;抗原是引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大分子物质,如侵入人体的微生物病原体、异体器官等,D项错误。

答案 B2.(2019·河北省5月冲刺)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C.体液免疫过程中呈递抗原的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B细胞和T细胞D.自身免疫病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组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A项错误;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和特异性免疫过程中抗原的吞噬、处理,若吞噬细胞受损,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都会减弱,B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C项错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过敏反应,D项错误。

答案 B3.(2019·江苏省盐城市)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和增殖分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B.乙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C.甲增殖分化为乙需要抗原刺激D.丙不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解析B细胞生成和成熟的场所为骨髓,则甲发育为乙的主要场所是骨髓,A项正确;成熟的B细胞能够识别抗原,则其表面形成了特异性抗原受体,B项正确;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B细胞,无需抗原的刺激,C项错误;丙(浆细胞)只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不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D项正确。

答案 C4.(2019·江苏省徐州市)下图表示人体某免疫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C.细胞c是图中唯一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D.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浆中起作用解析图中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a是T淋巴细胞,A项错误;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后,细胞b(记忆细胞)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浆细胞),B项正确;图中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有a(T细胞)、B淋巴细胞和b(记忆细胞),c(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正确;图中d为抗体,分布到血浆或内环境中起作用,不能在细胞内起作用,D项正确。

答案 A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属于呼吸道传染病。

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四肢与躯干出现瘀点、瘀斑和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儿童是主要感染对象,部分青少年亦可感染发病,该病可通过接种流脑疫苗来进行预防。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接种的流脑疫苗可以直接杀死脑膜炎双球菌B.对脑膜炎双球菌的免疫过程只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如果人体内存留的脑膜炎双球菌抗体攻击人体中正常细胞导致患病,这类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呼吸道黏膜分泌的能杀灭脑膜炎双球菌的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解析接种的流脑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不能直接杀死脑膜炎双球菌,A项错误;对脑膜炎双球菌的免疫过程除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外,还包括非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C项正确;呼吸道黏膜分泌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D项错误。

答案 C6.下列关于酶、抗体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具有专一性②发挥作用后都会失活③都是内环境的成分④产生过程都需要ATP⑤产生过程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A.①⑤B.②③C.①④ D.④⑤解析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后膜的受体特异性识别,①正确;酶发挥作用后能保持一段较长时间的活性,抗体、神经递质会失活,②错误;细胞内的酶不是内环境的成分,抗体和神经递质是内环境的成分,③错误;物质合成都需要ATP,④正确;细胞内的酶不通过胞吐进行分泌,与膜的流动性无关,抗体和神经递质都通过胞吐进行分泌,与膜的流动性有关,⑤错误。

答案 C7.“百白破”疫苗由百日咳菌苗、白喉类毒素及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成,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接种。

类毒素是指将细菌外毒素用0.3%~0.4%的甲醛等处理,脱去其毒性、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即仍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制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侵入机体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B.类毒素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被B细胞识别后能促进其增殖分化C.将“百白破”疫苗通过肌肉注射注入人体时,疫苗成分首先进入组织液中D.“百白破”疫苗接种成功后,机体将产生一种可同时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抗体解析破伤风杆菌为原核生物,自身含有核糖体,A项错误;类毒素为抗原,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B项错误;肌肉注射时,注射物首先进入肌肉细胞间隙的组织液中,C项正确;抗体具有特异性,“百白破”疫苗接种成功后,机体将产生分别针对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和破伤风杆菌的三种不同抗体,D项错误。

答案 C8.(2019·东北三省四市)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抗体治疗疾病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B.靶细胞因抗原增殖而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C.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D.免疫活性物质可由非免疫细胞合成解析 注射的抗体对于患者而言属于“异物”,可能成为“过敏原”,导致被注射抗体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A 项正确;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被裂解的过程属于细胞凋亡,B 项错误;无论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的初始阶段,大多数病原体都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 细胞,即吞噬细胞可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C 项正确;免疫活性物质主要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其中溶菌酶可由唾液腺、泪腺等非免疫细胞产生,D 项正确。

答案 B9.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能被免疫系统摧毁B .HIV 主要破坏T 细胞,人体一旦感染HIV ,T 细胞的数量就会明显减少C .艾滋病病人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D .接种疫苗或使用环孢霉素A 等免疫抑制剂对治疗艾滋病具有一定的效果解析 HIV 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发生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以摧毁大多数HIV ,此时T 细胞的数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多,A 项正确、B 项错误;HIV 主要破坏T 细胞,随着HIV 浓度的增加,人体T 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免疫能力几乎全部丧失,艾滋病病人往往直接死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的原因是患者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缺失,C 项错误;接种疫苗的作用是预防疾病而非治疗,艾滋病本身就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所以不能使用免疫抑制剂来进行治疗,D 项错误。

答案 A10.研究发现调节性T 细胞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可防止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调节性T 细胞数量由Mcl -1蛋白和Bim 蛋白两种功能相反的蛋白质决定(如下图所示)。

下列疾病或应用中可能与Mcl -1蛋白的活性被抑制有关的是( )数量减少――→Bim 蛋白调节性T 细胞――→Mcl -1蛋白数量增加A .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C .系统性红斑狼疮D .艾滋病解析 据题意和图示可知,Mcl -1蛋白可使调节性T 细胞数量增加,Mcl -1蛋白活性被抑制可能引起免疫反应过度而损伤自身,进而导致自身免疫病,欲提高器官移植成活率,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使T 细胞的增殖受阻;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不属于自身免疫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

答案 C11.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上的箭头指示为疫苗注射时间)。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D.c时间段甲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解析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及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种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2.(2019·重庆市高三第二次诊断)1955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说明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人乳头瘤病毒(HPV)6和11型、人乳头瘤病毒β属(5和8型除外)和γ属都能致癌,易引发子宫宫颈癌,严重危害妇女的身心健康。

为彻底征服HPV带来的危害,中外科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下图是HPV入侵机体后,机体做出的应答示意图,据图回答:(1)HPV在免疫学上被称作________。

图中4是________,其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能”或“不能”)清除HPV。

(3)目前,针对HPV已经研制出预防效果较好的四价疫苗和九价疫苗,我国普遍使用四价疫苗,为得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医生建议三次注射疫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HPV是可以诱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抗原;图中4是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经过增殖、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具有释放淋巴因子的功能,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