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安全与病毒灭活ppt-血液安全与病毒灭活

血液安全与病毒灭活ppt-血液安全与病毒灭活

Total reported cases = 2,264
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的方法
减少不必要的输血,提倡成分输血 规范采供血及输血管理 从低危人群采血-无偿自愿 改善检测方法、提高试剂的灵敏度 增加检测项目-新病毒层出不穷 提高检验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规范化操作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 开发血液代用品
亚甲蓝
亚甲蓝(methylene blue)化学名:氯化-3.7双(二甲胺基)吩噻咛-5-鎓三水化合物
分子式:C16H18ClN3S·3H2O, 分子量:373.9 临床用于亚硝酸盐中毒、氰化物中毒。
药代动力学:亚甲蓝静注后作用迅速,基本不 经过代谢即随尿排出;口服在胃肠道的pH条件 下可被吸收。并在组织内迅速还原为白色亚甲 蓝。在6天内74%由尿排出,其中22%为原形, 其余为白色亚甲蓝,且部分可能被甲基化。少 量亚甲蓝通过胆汁,由粪便排出。
五、非免疫介导的迟发性输血反应有:长期输 血所致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血栓性静脉炎等。
与输血相关的危险
输血传播性疾病
病毒感染:HAV—HGV、HIV、CMV、HTLV、人 细小病毒B19等 脂质包膜病毒HBV、HCV、HIV的危害最大
寄生虫感染:疟原虫、巴贝虫、南美洲锥虫 等
其它经输血传播的疾病:梅毒、细菌污染
病毒灭活
从根本上解决输血传播病毒的风险 会对血液成分造成部分损失
病毒灭活的方法
巴斯德消毒法(保护剂+60℃ 10 h)-人血白蛋 白制品 有机溶剂/洗涤剂(S/D)法-混合血浆 TNBP(磷酸三丁脂)/Triton X-100 (聚乙二醇辛 基苯基醚)30 ℃ 4 h植物油萃取或固相层析出S/D 干热法-冻干制品 80℃加热72小时。 膜过滤法 低pH孵放法(如pH4) 光化学法 -光敏剂+光照
血液安全与病毒灭活
主要内容
输血的风险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方法
*血浆病毒灭活
与输血相关的危险
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
按原因: 免疫性输血反应 非免疫性输血反应 输血传播性疾病 按时间: 急性输血反应 迟发性输血反应
与输血相关的危险
输血反应
由免疫介导的急性输血反应:急性溶血性输 血反应(AHTR) 、过敏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 应(FNHTR)、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与输血相关的危险
输血感染的危险
检测方法和试剂的灵敏度
检验员的水平和责任心
新病毒和未检测病毒
病毒感染的“窗口期”
病毒
窗口期(天)
HIV
22(11)
HCV
70(23)
HBV
56 (41)
National Haemovigilance Programme Aug 2002 - Jun 2006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的病毒
病毒 HIV HBV HCV HAV B19
基因组 RNA DNA RNA RNA DNA
脂包膜 有 有 有 无 无
大小(nm) 80-100 45 40-60 27 20
质量指标
经MB法灭活病毒后血浆的主要质量指标: 1、处理前后血浆性质不变,色泽无明显变化 2、血浆主要凝血因子回收率≥80% 3、白细胞去除率≥99.9% 4、总蛋白回收率≥80.0% 5、光敏剂残留率≤15.0%(国内已做到≤6%) 6、病毒灭活系数≥6Log10
设备与耗材
医用病毒灭活柜
Hale Waihona Puke 低温操作台一次性血浆病毒灭活输血过滤器
合肥血站安全输血举措
成分分离率98% 无一例输血传播传染病 建立并不断完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并不断完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开展血浆病毒灭活
每一次的加油,每一次的努力都是为 了下一 次更好 的自己 。20.12.1020.12.10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13:41:5913:41: 5913:4112/10/2020 1:41:59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2.1013:41:5913:41Dec-2010-Dec-20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掌控人心方位上 。13:41:5913: 41:5913:41Thursday, December 10,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1020.12.1013: 41:5913:41:59Decem ber 10,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10日 下午1时 41分20.12.1020.12.10 扩展市场,开发未来,实现现在。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下午1时 41分59秒13:41:5920.12.10 做专业的企业,做专业的事情,让自 己专业 起来。2020年12月下 午1时41分20.12.1013: 41December 10, 2020 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2020年12月10日星 期四1时 41分59秒13:41:5910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1时41分 59秒下 午1时41分13: 41:5920.12.10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1020.12.1013: 4113:41:5913: 41:59Dec-20 人生不是自发的自我发展,而是一长 串机缘 。事件 和决定 ,这些 机缘、 事件和 决定在 它们实 现的当 时是取 决于我 们的意 志的。2020年12月10日星期 四1时41分59秒 Thursday, 感情上的亲密,发展友谊;钱财上的 亲密, 破坏友 谊。20.12.102020年12月10日 星期四 1时41分59秒20.12.10
我们生物体系主要的自由基是氧自由基,例如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脂 氧自由基、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自由基。加上过氧化氢、单线态氧和臭氧,通称 活性氧。
光化学法
红细胞病毒灭活-血卟啉、酞菁类化合物;酚 噻嗪类化合物(DMMB) 血小板、白细胞病毒灭活-补骨脂+UVA 血浆-亚甲兰(MB)+可见光照射(MBP) 紫外线
由免疫介导的迟发性输血反应有:迟发性溶 血反应(DHTR)、输血相关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TA-GVHD)、输血后紫癜(PTP)等
与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
一、由免疫介导的急性输血反应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HTR) 过敏反应-最常见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
二、由免疫介导的迟发性输血反应
安全性
每100ml血浆的亚甲蓝用量为40ug,经过滤去除 85%后,残留6ug。国内产品的残留量已达到4ug 亚甲蓝注射液临床用量: 亚硝酸盐中毒,一次按体重1-2mg/kg(120mg); 氰化物中毒,一次按体重5-10mg/kg, 最大剂
量为20mg/kg。 患者输注1000毫升血浆所接受的亚甲蓝剂量约为 40ug,仅相当于一次甲状腺造影的四千分之一, 一次亚硝酸盐中毒用药量的三千分之一。
亚甲蓝光照灭活血浆病毒的发展
1966年Pohl和Mohl发表了使用亚甲蓝和光照灭活病毒 血浆的临床经验。 1991年使用吩噻嗪类染料结合可见光对袋装血浆病毒 灭活的方法被报导。 自1993年起用亚甲蓝灭活病毒的方法已在德国、瑞士 等国的许多红十字会输血中心使用,收到良好的临床 效果,尚未发现明显的负面反应。 2001亚甲蓝灭活病毒的方法在上海血液中心研制成功, 获得国家专利,并应用于临床。 目前,国内大部分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已开展此项目。
光化学方法灭活病毒的机制
主要是依靠光敏剂在光照下产生的单线态 氧或自由基氧化损伤病毒的分子结构,从而杀 灭病毒。各种光敏剂的作用特点不尽相同,如 补骨脂内酯衍生物主要产生自由基(一类机 制) ,酞菁类光敏剂主要产生单线态氧(二类 机制) ,而酚噻嗪类光敏剂可能同时涉及两类 机制,例如单线态氧和光敏剂介导的自由基可 能都参与了亚甲兰(MB)光化学处理对病毒的灭 活。
规范采供血及输血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血站基本标准 血站管理办法 血站质量管理规范 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
1998 1999 2000 2000 2006 2006 2006
减少输血传播疾病的方法
根本对策: 血液成分病毒灭活 开发血液代用品 血液白细胞滤除
December 10, 2020
谢谢大家!
UVA波段,波长320~400nm,又称为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 UVB波段,波长275~320nm,又称为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 UVC波段,波长200~275nm,又称为短波灭菌紫外线 UVD波段,波长100~200nm,又称为真空紫外线
亚甲蓝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
亚甲蓝(MB)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是一种最安 全、有效的适合于临床用单袋血浆病毒灭活的方 法。其原理:MB是一种光敏剂,其最大吸收波长 为600-700nm,MB与病毒的基因核酸以及病毒的 脂质包膜相结合,在可见光(光诱导)氧化损伤 的作用下,使病毒核酸断裂(亚甲蓝与病毒核酸 的鸟嘌呤结合.在可见光的作用下, 引起脱嘌呤 和核酸链的断裂阻止其逆转录及DNA复制。)、包 膜破损,从而使病毒完全失去穿透、复制及感染 能力。
迟发性溶血反应(DHTR) 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输血后紫癜(PTP)等
输血不良反应
三、与输血相关的免疫抑制
与输血相关的危险
输血不良反应
四、非免疫介导的急性输血反应有:细菌污染 所致的发热反应、循环超负荷所致的充血性心 衰、大量输血所致的高血钾、枸橼酸中毒所致 的低血钙症、体温降低、气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