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句之虚词

病句之虚词


• 残缺介词宾语 1、 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 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 高赢利、高速度发展,嗅觉 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 澜。(“朝着”的宾语残缺) 2、该报指出,这次会晤的主 要意义,在于善意姿态、长远战 略和历史方向, 在于具体互惠措 施的落实。(第一个“在于”的 宾语残缺,应加上“把握”等字 样)
• 1、在短短二十多年里,由于赖斯 付出了“八倍的辛劳”,使她从 一个备受歧视的黑人女孩成为世 界著名的外交家,奇迹般的完成 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 (该句“由于”多 余,造成句子 没有主语。) • 2、贾平凹的长篇力作《秦腔》敏 锐地捕捉到社会转型期间农村巨 变中的时代情绪,是对正在消逝 的乡村的一曲挽歌。(介词“对” 多余)
• 3、助词的运用 • 助词有三类情况:“的、地、得”的使用; “着”的使用;“了”的使用。 • “的地得”的使用(略) • “着”的使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 正在持续,因此,不表示进行或持续的行为 或状态不能用“着”;本身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持续意思的 动词,也不能用“着”;含有结束意思的补 充式动词,也不能用“着”。例如: • 这一事实充分显示着在他面前没有克服不 了的困难。 • 总统也希望着朝野早日通过对话协商,共 谋解决问题的途径。 • 原来,学校以“压岁钱”的方式给每个在 学校过春节的同学30元钱,这说明着学校对 同学多么关心啊! •
• 3、贫铀对人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肝肾的破坏上,并有可能由此导 致人的死亡。(在肝肾前加 “对”) 4、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 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否定失当,去掉“不”)
• 误用虚词 误用即为用错,就是该用甲 词而用成了乙词。
• 1、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 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 物的内部矛盾以及自然 和社会的种种外因影响所决 定的。(应删掉“于”) 2、 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 始,中国内地的“五•四”新文学 就曾对香港文学产生过极 大的影响。(从……开始后 应跟持续性的动作的词语,因而 本句犯了时态自相矛盾的逻辑错 误)
抓住虚词,巧析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高考的必考 题性,但考生得分并不理想,究其 原因,主要是盲目性大,找不到病 句的一些标志,抓不住犯病规律。 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绝大 多数病句都与虚词使用有关,现整 理如下,以供参考。
• 滥用虚词。 滥用虚词就是不需使用而用。 滥用虚词往往能造成主语残缺等 语病。
• •

• •
自开工以来,在卫生工程局负责人及参加工 作的工人,解放军不顾劳累地积极工作(的 情况)下,工程进度很快。 值得注意的是:“在···· ···上”中间也可以 插入兼名词的动词,表示范围,但不能插入 动宾短语。如可以说“在学习上”,但不能 说“在学习汉语上”。“在··· ··下”中间不能 插入主谓短语。如可以说“在党的领导下”, 但不可以说“在党领导我们下”。 “在··· ··· 中”中间如果插入动词或动词性 短语,则表示该动作正在进行。如“宝钢在 建设中、新一代在茁壮成长中”。 有一种常见的毛病是不必要用“在···上” ··· 而滥用了。如: 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 第二, 主体客体的位置颠倒。 例如:科学著作,对我们这些粗 通文字的人是看不懂的。 • 这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对 于具有文化教养的人是不能容忍 的。 • 上述两例句子可以改为:“我们 这些粗通文字的人,对科学著作 是看不懂的。”和“具有文化教 养的人对于这种不文明、不礼貌 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也可以 在两句的“人”后加上“来说”。
• 3、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 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 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不是”应调到“质量”的前 面) 当前后两个分局的主语一致 的时候,关联词语应放在前分局 的主语之后,反之,则放在前分 句的主语之前。这个原则一般情 况下适用,如例3,但也有复杂的 情况,要注意分析句子的意思表 达,如例4 。
• (2)关于。引进涉及的事物,例 如:关于牛郎织女,民间有个美 丽的传说。 • “关于”和“对于”用法相近, 有时可以互换。例如:关于(对 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不同的看 法。 • 但是他们在用法上还是有区别 的,主要有以下三点: • 第一、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 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 于”。例如: • 关于招生问题,请与招生办公室 直接联系。 • 对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
• (4)给 • 介词“给”和“跟”两者有相同的 一面,都能表示“对、向”等意义, 如“他给我说过”和“他跟我说过” 意义一样。但是两者有意义不相同的 一面,“给”还可以表示与介词“为、 替、被、让”等相当的意义,“跟” 还可以表示与介词“和、同”相当的 意义。当“给”和“跟”不相通的意 义上用混了时,就会产生病句。例如: • 老王家正给大老李打官司呢! • 这小子真能,我可不敢给他比试了。 • 这两句的“给”都应换成“跟”。
• 漏用虚词 漏用就是该用的不用,这种 情况造成的病句病状比较隐蔽, 应结合整个句子的结构和 意思的表达加以辨析。
• 1、在综合科技实力以及科技人才 方面,我国与我国情况类似的印 度相比,还有差距; 与美国和日本的差距就更大 了。(在介词“与”后加上“和” 或“跟”等) 2、当前,生物科学在解决人 口增长、资源危机、资源环境恶 化、生物多样性面临威 胁等诸多问题发挥的作用越 来越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社会 文明的发展。(应为:在解 决……等诸多问题上)
• 1、学校自从调整了作息时间后, 许多学生由于开始不习惯,上课 经常迟到。(“自从”调到句首, 否则,本句结构混乱) 2、日本内阁要员前往“靖国 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 魂的错误做法,对于曾经饱受战 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人 民是不能容忍的。(第二个分句 主客体颠倒,“对于”应放到第 一个分句前,“其他”应放在 “亚洲”后面)
• (5)于 • “于”是个古语词,现代汉语书面语中有时 使用它,构成介词短语做补语、状语。它除 了表示“在、比、向”等意义外,还表示 “到(达于极点)、从(认识开始于经验)、 对于(于我们适用的东西)”等意义。在使 用中容易犯的毛病是,某些动词后不能带 “与”而硬带了“于”。例如: • 久而久之,廉政观念模糊了,分辨不出真假 马列主义,最后导致于跟腐败分子同流合污。 • “导致”这个动词后不能带“于”。应该把 “于”去掉,或者把“导致于”该成副词 “甚至于”。 • 还有一种“来自于”的说法,也是错误的。 例如: • 麦吉尔大学素有象牙塔之称,在全国大学评 比中曾连续两年名列第一,吸引了来自于100 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 • “自”、“于”两个介词不应连用,“于” 字多余,去掉即可。

“和”导致多种错误 1、 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 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 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 更好。(“和”是连词还是 介词) 2、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 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 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和”连接的“生活用品”和 “床上用品”并列不当)
• 2、连词的运用 • 运用连词“和”连接并列成分, 需要注意分清层次,否则容易造 成层次不清。例如: • 在日本访问的中国法律工作者代 表团、中国歌舞团和中国五金进 出口公司和中国矿产公司代表团, 今天乘船起程回国。 • 把第一个“和”改为顿号。
• 3、这位人大代表说,乱收费之所 以屡禁不止,原因之一就是有关 领导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 (不能说“有关领导是错误的”, 应去掉“在…上”) 4、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 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在上星期获得 圆满成功,很大地长了中国人民 的志气。(删去第一个“的”)
• 虚词引导的一般都是起修饰作用 的,在分析句子成分时,只要将 这部分修饰语划去,就会很明了 了

3、一个老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喜 欢,就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 解学生的心理,如果把学生的心 理把握不住,就无法赢得他们的 喜欢。(介词“把”换成“对”) 4、玻璃纤维做的纱窗比铁窗 耐用,铁纱窗用三年就坏了,玻 璃纤维纱窗可用五年或者 十年。(“或者”改为 “到”)
• 位置错误 虚词位置错误主要指关联词 的位置错误和介词的位置错误, 这二者能导致多种语病。

• • •
• •

“或(或者)”跟“和”容易相混,“或”表示选择, 或甲或乙,多项选一;“和”表示联合,两项或几项 兼有。下面例句中的“或”用得不对。 奶皮子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或锡林郭勒盟牧 区的名产。 事实上,奶皮子既是呼伦贝尔盟又是锡林郭勒盟牧 区的名产,不是“或甲或乙”的选择关系,“或”应 改为“和”。 “及其”,“及”是连词,“其”是代词,“及其” 的意思是“和他(们)的”。下面这个句子里的“及 其”应改为“以及”。 不久,我和妈妈及其几个小伙伴也被关进监狱。 连词“还是”和“或者”都是表示选择,用在“无 论、不管”一类词后,两者可以互换。如:“不管你 还是我,都不能忘记这件事”。句中“还是”可以换 成“或者”。“还是”可以用在疑问句中,“或者” 不能。下面句中的“或者”应改为“还是”。 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意学历史或者学地理。
• 第二、 “关于”组成的介词 短语做状语,通常放在主语之 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 做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例如; • 关于美学,我所知有限。 • 对于美学,我很感兴趣。 • 我对于美学很感兴趣。 • 第三、 “关于”组成的介词 短语可以做标题,“对于”组 成的介词短语就不能。如“关 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可以做标 题,“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 就不能。
• 4、“全国模范教师”孟二冬教授 尽管走了,但他的那种不计名利、 甘于寂寞、严谨治学的精神将在 人们心中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该句很容易认为是关联词语位 置不当,认为前后分句的主语并 不一致,主张将“尽管”调到句 首,实际上整句是对孟二冬教授 陈述,后面是一个具有复句形式 的句子作谓语。调到句首,反而 影响了句意的表达。该句并无语 病)
• 连词“而”最常见的用法是“为·· ·而···”格式, 表示动作的目的;不表示目的的,不能用。 例如: • 从那以后,我爱上了教育这一行,并且作 为一名教师而骄傲。 • “作为···”与“为·· · 而···”格式混用,导致语 意不清。可以保留“而”,把“作为”改成 “为自己成了”。 • “为·· ·而···”格式不是任意的,当“为”表 示动作行为的对象时,就不能加“而”。如 “为人民服务”“为人类造福”就不能用 “为·· ·而···”格式。 • “而”连接动作表示结果,要注意前面跟 “因、由于”等介词搭配,否则因果关系不 明。例如: • 他害怕坏人报复而见死不救,被开除党籍。 • 应在“害怕”前加“因”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