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

【考试必备】2018-2019年最新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精品试卷【含解析】【4套】

2018-2019年最新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分)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应为()A.g≤x<g B.g>x≥g C.x=g D.x<g2.(3分)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性质,将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分为三份进行实验:(1)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2)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3)第三份溶液中滴加BaCl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NaCl,可能含有NaOHB.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NaOHC.一定含有Na2CO3、NaCl,一定没有Na2SO4,可能含有NaOHD.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3.(3分)小婧做探究性实验:用称量法测定铁在O2中燃烧的产物.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7.82g固体.小婧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她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A.Fe3O4和Fe的混合物B.Fe3O4和FeO的混合物C.Fe3O4、FeO和Fe的混合物D.Fe3O4和Fe2O3的混合物4.(3分)有Na、S、O、H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常见的化合物.甲能跟氯化钡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种盐,乙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可以分别跟氧化钙或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酸,其中下列推断:①甲﹣定是硫酸钠;②乙可能是硫酸;③丙﹣定是氢氧化钠;④丁﹣定是水.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3分)下列各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HClO4、KClO3B.NaClO、KCl C.KClO、KCl D.NaCl、KCl6.(3分)(2014•南海区二模)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还原8.有一包不纯的Na2CO3样品,其中只含一种杂质,现取该样品5.3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2.4g CO2,则所混杂质可能是()A.BaCO3B.K2CO3C.CaCO3D.MgCO310.无色溶液可能由K2CO3、MgCl2、NaHCO3、BaCl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①肯定有BaCl2;②肯定有MgCl2;③肯定有NaHCO3;④肯定有Na2CO3或NaHCO3⑤肯定没有MgCl2.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③⑤11.(2010•常州模拟)Fe、Mg、Al 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其原因是:①Fe、Mg、Al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②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盐酸足量;③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盐酸足量;④Fe、Mg、Al均为过量,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和质量都相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14.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A.(100+A)g B.100g C.g D.(100﹣A•a%)g16.(2012•新乡模拟)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2% B.24% C.20% D.30%17.(2011•平房区二模)已知将氯酸钾加热到较高温度时,氯酸钾可以发生分解放出氧气.现有氯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共319.5克,在较高温度下将其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而后将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沉淀的质量为430.5克.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A.35% B.50% C.76.7% D.82.14%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7.(2011•西城区二模)工业上用CaSO4、NH3、CO2制备硫酸铵晶体(NH4)2SO4,过程如图所示.(1)硫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它属于_________ (填“酸”、“碱”或“盐”).(2)操作①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 ;从滤液中得到硫酸铵晶体,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填序号).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3)用CaSO4、NH3、CO2制备硫酸铵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12.(2010•青岛)某气体可能含有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蒸气和氯化氢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将该气体依次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各步均完全反应):①通过浓硫酸,浓硫酸质量增加;②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变浑浊;③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固体由黑色变成红色;④通过无水硫酸铜,固体不变色(无水硫酸铜具有遇水变蓝的性质);⑤通过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推断,并用化学式填空:该气体中一定有_________ ,一定没有_________ ,无法确定的是_________ .13.某一种气体可能是氮气、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来分析研究该气体的成分.该学生观察到如下化学现象:装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B中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装置C中浓硫酸无明显变化,装置D中黑色的氧化铜变为一种亮红色物质,装置E中澄清的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装置F中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该学生从上述实验现象中得出如下结论:气体中①肯定不含二氧化碳,②肯定含一氧化碳,③肯定含水蒸气,④肯定含氢气,⑤可能含氮气.请你分析:(1)上述不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_________ ,你认为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 .(2)上述正确的结论是(填代号)_________ .(3)当使本实验有可能得出更多的正确结论,可将各实验仪器重新连接,你认为的连接次序是(从左到右填写仪器代号)_________ .15.某校的化学学习小组根据下面给出的药品和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粗略测定由铜和锌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黄铜已加工成粉末).实验装置如图(另有托盘天平可用):【药品】稀硫酸、浓硫酸、氧化铜【分析与思考】同学们通过充分“交流﹣分析﹣讨论”后一致认为,设计以下三种实验方案可测出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C装置中,提供热源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酒精灯,三种方案都必需选用的药品是稀硫酸稀硫酸.同学们用过量该药品与称取的ag黄铜粉样品进行充分反的体积bL(已知氢气的密度);应后,实验中测定了以下数据:①测定生成H2②过滤、洗涤、烘干后,测定漏斗中剩余固体的纯净质量为Cg;③充分反应后,测定A装置中仪器和药品总质量减少了d克.【方案一】小悦同学仅选用一个实验装置_________ 进行实验,用测定数据_________ ,通过计算可求出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写计算结果)_________ 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方案二】小华同学选用两个装置_________ (填装置编号,以下同)进行实验,并用测定数据_________ (填数据编号,以下同),通过计算也求出了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方案三】小琳同学选用三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装置连接的顺序是(用装置接口处的编号表示)_________ ,并用测定的数据_________ ,通过计算也求出了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反思与评价】同学们对上述三种实验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一致认为方案一一简单易行.18.某实验小组欲测定某白色粉末(已知是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混合物)的组成,取三份质量不同的样品甲、乙、丙分别与30g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的常温常压下气体体积关系如下表,试求:(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稀盐酸的质量分数?(已知二氧化碳常温常压下的密度是1.97g/L)(计算过程中保留两位小数)甲乙丙混合物质量/g 3.80 7.60 11.4二氧化碳的体积/L 0.893 1.786 1.78619.(2010•扬州)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兴趣小组对其进行下列研究.应用研究:(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为Na、N2,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 .制备研究:(2)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气体X,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NH2+N2O=NaN3+NaOH+X,实验室检验X气体使用的试纸是湿润的_________ .Na2CO3质量分数测定: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为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设计如图装置(已知H2SO4溶液与NaN3,反应不生成气体).(3)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 .设计的实验步骤为:①精确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称量装置C;③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④再打开弹簧夹,_________ ;⑤再次称量装置C.计算碳酸钠含量至少需要测定_________ (填数字)个数据.根据制备反应,分析工业级NaN3中含有Na2CO3的可能原因_________ .NaN3纯度测定:精确称量0.140g NaN3样品,设计如图装置,测定其纯度.已知2NaN3→3N2(NaN3中的N全部转化为N2,其他产物略),反应中放出大量的热.(4)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好装置,从水准瓶注水,量气管中液面与右边液面形成高度差,做好标记,一段时间后,两边高度差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5)使小试管中的NaN3样品与M溶液接触的操作是_________ .(6)使用冷水冷凝的目的是_________ .反应前应将液面调节到量气管的“0”刻度,并使两边液面相平,反应后读数时,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的密度为1.25g/L),则实验中选用的量气管规格(7)常温下测得量气管读数为67.2mL(N2合适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序号).A.100mLB.1LC.2L(8)计算NaN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32018-2019年最新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升高自主招生化学模拟精品试卷(第一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3分)甲、乙两烧杯中分别盛有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H2SO4溶液.现向甲杯中加入m克Mg,向乙杯中加入m克Zn,充分反应后,有一只烧杯中仍有金属未溶解,则甲、乙烧杯中原有H2SO4的溶质质量x应为()A.g≤x<g B.g>x≥gC.x=gD.x<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数据,首先计算出是哪种金属剩余,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硫酸质量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设与mg镁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x,与mg锌反应消耗硫酸的质量为y,H 2SO4+Mg═MgSO4+H2↑98 24x mg=,x=gH 2SO4+Zn═ZnSO4+H2↑98 65y mg=,y=g,由此可以得出相同质量的镁和锌,镁可以消耗更多质量的硫酸,所以剩余金属一定是镁,那么要使镁有剩余而锌完全反应,则原来硫酸质量x的取值范围为:g≤x<g.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质量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2.(3分)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OH、Na2CO3、Na2SO4、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性质,将该粉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把所得溶液分为三份进行实验:(1)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2)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3)第三份溶液中滴加BaCl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分析实验得出的以下结论,合理的是()A.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NaCl,可能含有NaOHB.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NaOHC.一定含有Na2CO3、NaCl,一定没有Na2SO4,可能含有NaOHD.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有关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答,(1)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2)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3)第三份溶液中滴加BaCl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由于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钠,据此解答.解答:解:(1)第一份溶液中滴加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可能含有氢氧化钠或碳酸钠;(2)第二份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后,开始无明显现象,随着盐酸的滴入逐渐有气泡产生,说明一定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3)第三份溶液中滴加BaCl2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所得沉淀全部溶于稀盐酸,由于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盐酸,故一定不含有硫酸钠,无法确定氯化钠是否存在;A、氢氧化钠一定存在,氯化钠可能存在,故A错误;B、氢氧化钠一定存在,故B错误;C、氯化钠不一定含有,故C错误;D、一定含有Na2CO3,一定没有Na2SO4,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混合物成分的推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物质的性质和物质间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3.(3分)小婧做探究性实验:用称量法测定铁在O2中燃烧的产物.发现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得到7.82g固体.小婧排除了其他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则她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A.F e3O4和Fe的混合物B.F e3O4和FeO的混合物C.F e3O4、FeO和Fe的混合物D.F e3O4和Fe2O3的混合物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铁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四氧化三铁,可先计算5.6g铁在足量的O2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然后进行比较,得出合理的答案.解答:解:设5.6g铁完全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为x,则有:3Fe+2O2Fe3O4168 2325.6g x=x≈7.7g而实际上得到的固体质量为7.82g>7.7g,说明生成的另一物质的含氧量比四氧化三铁的含氧量高.Fe3O4、FeO、Fe2O3含氧量比较大小,可根据铁原子个数相等将化学式变形,即Fe6O8、Fe6O6、Fe6O9由此可见,Fe2O3含氧量高于四氧化三铁.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铁的化学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铁的性质进行.4.(3分)有Na、S、O、H四种元素中的二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四种常见的化合物.甲能跟氯化钡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种盐,乙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丁呈中性,且可以分别跟氧化钙或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酸,其中下列推断:①甲﹣定是硫酸钠;②乙可能是硫酸;③丙﹣定是氢氧化钠;④丁﹣定是水.其中正确的一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酸性氧化物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解答:甲能跟氯化钡反应生成一种硫酸盐和另一种盐,说明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和一种金属离子;乙能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乙是一种酸或酸性氧化物;丙能跟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丙是金属氧化物或碱;丁呈中性,且可以分别跟氧化钙或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相应的碱或酸,说明丁是水.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等多方面的知识,要真正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的做题.5.(3分)下列各物质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其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的是()A.H ClO4、KClO3B.N aClO、KCl C.K ClO、KCl D.N aCl、KCl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100%,分别计算选项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符合题意.解答:解:A.HClO4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5.32%;KClO3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28.98%;B.Na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65%;K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65%;C.KClO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9.23%;K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65%;D.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60.68%;K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47.65%;由此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的能力.6.(3分)(2014•南海区二模)已知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其中被还原的元素化合价降低,被氧化的元素化合价升高.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如图所示利用海水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第①步中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加入的试剂顺序为:Na2CO3溶液、NaOH溶液、BaCl2溶液,过滤后加盐酸B.第②步中加入的试剂为CaCl2溶液C.第③步中发生分解反应D.在第④步中溴元素被还原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转化图可知,①为粗盐提纯,利用物质之间的发生及除杂的原则来分析;②为物质的转化,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组成来选择试液;③为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的反应;④为制备溴单质的反应,利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解答:解:A、除去粗盐中的SO42﹣、Ca2+、Mg2+等杂质,先除硫酸根离子,需要BaCl2溶液,再除镁离子,需要NaOH溶液,最后除钙离子,加入Na2CO3溶液,故A错误;B、由②中物质的组成可知,要与氢氧化镁反应应选择盐酸,故B错误;C、由③的转化可知,结晶水合物失去结晶水并生成氯化镁,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则属于分解反应,故C正确;D、由④可知NaBr→Br2,NaBr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单质中溴元素的化合价为0,则在反应中溴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由信息可知溴元素被氧化,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较难,考查海水资源的利用,学生应熟悉粗盐提纯及物质转化中的化学反应并利用信息来综合解答,在物质转化中应学会利用组成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试剂.8.有一包不纯的Na2CO3样品,其中只含一种杂质,现取该样品5.3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2.4g CO2,则所混杂质可能是()A.B aCO3B.K2CO3C.C aCO3D.M gCO3考点:证明碳酸盐;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要计算含有的另一种杂质,可以根据归一法求混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后分析给定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解答:解:设该盐为纯净的+2价碳酸盐,设该金属为M,对应的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MCO3+2HCl=MCl2+CO2↑+H2Ox 445.3g 2.4g=解得:x≈97;由于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6,所以所含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须小于97,给定物质中只有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小于97.故选D.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完成此题,需使用极值法和平均值法.10.无色溶液可能由K2CO3、MgCl2、NaHCO3、BaCl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据此分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①肯定有BaCl2;②肯定有MgCl2;③肯定有NaHCO3;④肯定有Na2CO3或NaHCO3⑤肯定没有MgCl2.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③⑤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分析:根据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Cl2或含有NaHCO3、BaCl2或MgCl2、NaHCO3,另取溶液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证明一定含有NaHCO3、BaCl2溶液,依据离子共存分析确定,氯化钡和碳酸钾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K2CO3,可能含有MgCl2.解答:解:某无色溶液可能由K2CO3、MgCl2、NaHCO3、BaCl2溶液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向溶液中加入烧碱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MgCl2或含有NaHCO3、BaCl2或MgCl2、NaHCO3,另取溶液加入稀硫酸也出现白色沉淀并放出气体证明一定含有NaHCO3、BaCl2溶液,依据离子共存分析确定,氯化钡和碳酸钾会生成白色的碳酸钡沉淀,不能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K2CO3,可能含有MgCl2.综上所述:一定含有NaHCO3、BaCl2溶液,一定不含K2CO3,可能含有MgCl2.所以判断正确的是①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检验方法,明确物质性质的分析判断、离子反应的现象和离子共存是解题关键.11.(2010•常州模拟)Fe、Mg、Al 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其原因是:①Fe、Mg、Al的质量相等,盐酸足量;②Fe、Mg、Al的质量比是56:24:27,盐酸足量;③Fe、Mg、Al的质量比是28:12:9,盐酸足量;④Fe、Mg、Al均为过量,所用盐酸的质量分数和质量都相同.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③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F e、Mg、Al 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由此可知,产生氢气的是盐酸中的氢离子,故要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有两种情况:①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相等;②参与反应的Fe、Mg、Al的质量符合得到相同质量的氢气的条件.解答:解:①因为产生氢气的是盐酸中的氢离子,故参与反应的HCl的质量相等,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就相等.故④符合;②假设Fe、Mg、Al 三种金属分别跟稀盐酸充分反应,得到氢气的质量都是2g,设参与反应的Fe的质量为x,Mg的质量为y,Al的质量为z,Fe+2HCl═FeCl2+H2↑,Mg+2HCl═MgCl2+H2↑,2Al+6HCl═2AlCl3+3H2↑,56 2 24 2 54 6x 2g y 2g z 2g∴=,,,解之得:x=56g,y=24g,z=18g,故Fe、Mg、Al的质量比为:56g:24g:18g=28:12:9.故③符合;①②不符合;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假设法解答问题.在利用化学方程式解答问题时,运用假设法,对解题有很大作用.14.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则加入水的质量为()A.(100+A)g B.100g C.gD.(100﹣A•a%)g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解答:解:t℃时,Na2CO3溶解度为Ag,现有饱和Na2CO3溶液(100+A)g,溶质质量分数为a%;向该溶液中投入无水碳酸钠Ag,静置后析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Bg;加水使晶体全部溶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a%,说明所得溶液还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就相当于计算该温度下溶解Ag无水碳酸钠所需要的水的质量,该温度下,Na2CO3溶解度为Ag,说明100g水该温度下正好饱和;所以加入水的质量为100g,故答案选B.点评:同一温度下同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16.(2012•新乡模拟)由Mg(OH)2和MgO组成的混合物,测得其中含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8%.取该混合物10g,将其投入110g的稀硫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12% B.24% C.20% D.30%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根据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计算镁元素的质量,利用反应后的溶质为硫酸镁,根据镁原子守恒来计算硫酸镁的质量,混合物与酸的质量和为溶液质量,最后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解答:解: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10g×48%=4.8g,设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为xg,由镁元素守恒可知,Mg~MgSO424 1204.8g x解得x=24g,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0g+110g=120g,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学生应能利用元素守恒的方法来计算溶质的质量是解答中的关键,不可盲目利用化学方程式来计算溶质质量.17.(2011•平房区二模)已知将氯酸钾加热到较高温度时,氯酸钾可以发生分解放出氧气.现有氯酸钾和氯化钾的固体混合物共319.5克,在较高温度下将其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而后将所得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得沉淀的质量为430.5克.则原固体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为()A.35% B.50% C.76.7% D.82.14%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根据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沉淀的质量可求出氯化钾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和氯化钾的质量之差就是氯酸钾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