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课内外阅读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阅读短文《你在伞里吗?》,完成练习。
①雨渐渐大起来。
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
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
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我问女儿:“你在伞里吗?”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
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操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
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一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
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
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
我把胳肢窝里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
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⑥到家了。
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批我的上衣,又拍拘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满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1)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文中“我”的生活状况: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两次间“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的女儿。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4)第①段中加点的字“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5)画线句子体现了“我”怎样的复杂感情?这句话在文中起何作用?(6)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1)入不敷出;捉襟见肘(2)关心女儿;乖巧懂事(3)本文主要写了风雨中一对母女骑车打伞回家,妈妈关爱女儿,女儿为妈妈着想的感人事迹。
(4)不好,“砸”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雨又大又猛,而“落”没有这种效果。
(5)体现了“我”既为女儿的优秀高兴,但同时又因为委屈了孩子而愧疚;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我”为女儿对“我”的理解而感动,被女儿的阳光与乐观而感动,也有感于自己为了梦想、生活的艰辛。
【解析】【分析】(1)在理解短文的前提下筛选恰当的成语。
(2)评价人物形象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5)第一问体会划线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第二问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入不敷出、捉襟见肘;(2)关心女儿、乖巧懂事;(3)本文主要写了风雨中一对母女骑车打伞回家,妈妈关爱女儿,女儿为妈妈着想的感人事迹。
(4)不好,“砸”字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雨又大又猛,而“落”没有这种效果。
(5)体现了“我”既为女儿的优秀高兴,但同时又因为委屈了孩子而愧疚;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我”为女儿对“我”的理解而感动,被女儿的阳光与乐观而感动,也有感于自己为了梦想、生活的艰辛。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短及成语与的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形象。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第一问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第二问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6)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课外阅读。
蘑菇转了一个弯①那一年,我即将大学毕业,为了找个单位,天天出去“扫街”,但仍一无所获。
我学的是建筑设计专业,找了几家建筑设计院,人家要的不是博士就是硕士。
一位负责人看着我的简历说,你读书时,还获过不少奖,不错!可是,我们这里暂时不缺建筑设计方面的人才,要不你先来我们这里干个保安什么的吧!等有机会再安排你。
②这番话点燃了连日来积压在我心头的委屈,好歹我也是个优秀毕业生啊,让我去干保安,也太小看人了!我一口回绝了那家公司。
那段时间我非常苦闷,就回了趟老家。
③父亲问我为什么回来,我便把找工作的遭遇向父亲说了。
④父亲听后笑了笑,说,现在像你这样心态的年轻人很多。
算了,别想了。
哎,对了,这几天山上蘑菇正多,你不是最喜欢喝蘑菇汤吗?明天咱们去采吧。
⑤父亲的话引起了我对儿时生活的回忆.....⑥这天晚上,我睡得很香,梦中又见到了满山鲜嫩的蘑菇,闻到了蘑菇汤浓浓的香味.....⑦没想到第二天早晨,当我和父亲来到山上时,已经有很多人在那里采了。
父亲说,咱们晚了一步。
我听了很失望,今天的蘑菇汤喝不成了。
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说,咱们摘一些山果回去吧,这里的山果没有打过农药,也是绿色食品呢!⑧于是,我和父亲就动手采了起来。
别看父亲50出头的人了手脚还挺利索,我明显赶不上他的速度。
一顿饭工夫,我们便摘了满满一麻袋山果,父亲说,今天摘的山果太多了,咱们也吃不了,这种鲜东西,搁几天就会坏的,咱们一起背到镇上的水果店去卖给他们。
⑨没想到还真卖了不少钱!这时,父亲让我在水果店等他片刻。
一会儿父亲就拎了满满一袋子东西回来了。
⑩午饭时,父亲竟然给我做了一锅香喷喷的蘑菇汤,我很吃惊,蘑菇不是都让人采走了吗?⑪父亲看出了我的疑惑,说,蘑菇是我用卖山果的钱买的。
如今我们这里的人都喜欢在山上采摘一些东西去卖钱。
其实,当很多人都在抢同一样东西时,我们不一定能够顺利得到,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走一些弯路,这是没办法的事,因为捷径并不多。
可是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啊!⑫我明白父亲的用意了,父亲是用这件事来启迪我啊!⑬后来,我还是去那家公司做了保安,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导发现了我的才能。
当时领导很惊诧地问我,原来你还是个专业人才,怎么愿意做保安呢?我告诉他,我不来公司做保安,你就不会发现我的才能。
(1)第①段“扫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本文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请在空格处填上恰当内容。
________→父亲提议上山采蘑菇→________→改摘山果得了不少钱→________父亲解惑,我去公司做保安(3)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作简要分析。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面对挫折,不要气馁,只要坚持,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B.只要目标明确,有时候走一点弯路同样能够取得成金C.如果善于发现,生活中就有一条捷径等你去走。
D.有时候换一种方式,打破思维定式,也许离成功更近。
(5)请你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第段中儿时生活的情景。
(80字左右)【答案】(1)满大街寻找工作(2)寻工作不得,回老家;因为人多未采到蘑菇;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3)尊重、理解孩子,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
(4)D(5)略【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5)根据上下文的情节进行合理想象,适当运用描写,再现儿时生活的情景。
故答案为:(1)满大街寻找工作(2)寻工作不得,回老家;因为人多未采到蘑菇;父亲买蘑菇为我做汤(3)尊重、理解孩子,善于引导,讲究方法,有智慧。
(4)D(5)略【点评】(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要做到想像合理,语句连贯。
3.课外阅读麋鹿①麋鹿是鹿的一种。
它的外形很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所以又被称为“四不像”。
②不仅如此,麋鹿的生活习性也非常有特点。
麋鹿是一种草食性哺乳动物。
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角长达80厘米.每年脱换一次。
雌麋鹿没有角,体形也较小。
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
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
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
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甚至连隆冬季节也不例外。
麋鹿的自然繁殖力很低,雌鹿的怀孕期比其他鹿类要长,超过九个半月,每胎仅产一仔。
雄性小鹿两岁时长角分叉,六岁叉角才发育完全。
③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
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有麋鹿,但汉朝以后因自身繁殖力低下逐渐减少,再后来竟然销声匿迹。
1865年,看人在北京南郊发现了120头麋鹿,并撰文向全世界介绍,从此麋鹿被世人所知晓。
随后,数十头麋鹿被陆续盗往欧洲。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麋鹿在国内几乎绝迹。
后来,流落在国外的麋鹿大部分相继死去,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饲养的1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
到1967年,这里的麋鹿已增加到400多头,并向各国输出。
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1986年8月,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和我国林业部的努力下,39头选自英国7家动物园的麋鹿返回故乡,被送到麋鹿自然保护区放养。
从此,麋鹿结束了它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涯,开始了回归故土、回归自然的新生活。
如今,这群珍异动物正在祖国土地上繁衍后代,茁壮成长。
(1)下列对“麋鹿”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麋鹿蹄子宽大不适应沼泽地的生活。
B.麋鹿的鹿角一般每两年脱换一次。
C.至今,全世界麋鹿总数已经超过一千头。
D.麋鹿最早出现在我国。
(2)麋鹿在我国消失了大半个世纪有多种原因,短文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A.因战乱而惨遭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