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中外民俗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外民俗课程代码:00199I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本课程是高等院校、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之一。

从民俗学和旅游学交叉的的角度论述民俗的定义与种类,民俗与旅游关系,民俗的旅游价值;阐释民俗诸方面的特性,以及应注意事项;探索民俗旅游区的划分,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理论思考。

对民俗、服饰民俗旅游、饮食民俗旅游、居住民俗旅游、交通民俗旅游、节日民俗旅游、游艺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民俗资源、民俗开发、民俗旅游区划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中国民俗旅游这一主题,致力于体现教学改革的最新理念,在结构、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给学生提出更多、更新、更系统、更富于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使自考学生更多、更好的了解中国民俗的基本知识。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什么事民俗旅游,在对民俗了解基础之上,对民俗、民俗旅游类型进行分类1、重点: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2、难点:民俗与旅游的关系3、学习应注意:本章是基础环节的学习章节,通晓本章的基本内容,对民俗旅游特点、民俗旅游框架和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对可以有深刻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民俗的定义及相关概念一、民俗二、风俗三、习俗与礼俗四、民俗、风俗、习俗、礼俗的相互关系第二节民俗的类型划分一、物质民俗二、社会民俗三、意识民俗第三节民俗旅游的诠释一、民俗旅游的含义二、民俗旅游的类型三、民俗旅游特点第四节民俗旅游框架一、民俗旅游的构成二、民俗旅游系统第五节民俗与旅游关系一、旅游为民俗资料的传承做出了贡献二、旅游丰富了民俗内容三、察风观俗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四、民俗充实了旅游内容五、民俗能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第一手资料三、考核知识点1、民俗具体内容2、民俗旅游应该具备条件3、民俗旅游的架构4、民俗旅游特点四、考核要求1、识记:民俗、风俗、习俗、礼俗、民俗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相互关系2、领会:民俗、民俗旅游的类型划分3、简单应用:。

民俗与旅游的关系。

4、综合应用:民俗旅游分类及其对发展旅游的意义第二章服饰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和要求1. 了解服饰的构成。

2. 掌握形成服饰民俗差异的因素。

3. 熟悉各朝代代表民俗服饰。

4. 学会从旅游地理的角度论述某些民族服饰特色以及服饰民俗的旅游价值。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服饰民俗概说一、服饰及其构成二、服饰民俗的多维成因第二节民俗服饰的流变一、先秦时期二、秦汉时期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四、隋唐时期五、宋元时期六、明清时期七、民国时期第三节民族服饰巡礼一、东北三省朝鲜、满等族服饰二、蒙、新地区蒙古、回、维吾尔等族服饰三、青藏高原的藏族服饰四、川、黔苗、彝等族服饰五、云南傣、白、哈尼等族服饰六、南岭南北状、瑶、黎等族服饰七、敏浙惠安女、畲族服饰八、高山族服饰第四节服饰民俗与旅游一、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二、服饰民俗的旅游资源学分类三、服饰民俗可供旅游开发的思路三、考核知识点1、服饰民俗概念2、各民族的民族服饰特点3、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4、服饰民俗可供旅游开发的思路四、考核要求1、识记:服饰民俗概念及形成的原因。

2、领会:各民族的民族服饰特点。

3、简单应用:服饰民俗的旅游文化内涵。

4、综合应用:服饰民俗可供旅游开发的思路。

第三章饮食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中国饮食民俗的发展2. 熟悉中国饮食主要内容及其变迁。

3. 掌握中国地方风味和菜系的特色以及中国的茶饮与饮酒习俗。

4. 学会阐述饮食民俗的旅游价值。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饮食民俗略一、饮食民俗及其特征二、饮食结构与类型三、饮食的惯制第二节地方风味与菜系一、京菜、鲁菜二、素菜、徽菜三、川菜、湘菜四、粤菜、闽菜五、少数民族的风味饮食第三节中华茶俗一、饮茶的历史与传统二、茶叶的品类和饮茶方式三、饮茶游艺四、茶的礼俗五、饮茶的文化意蕴第四节饮酒的习尚一、酒的起源与发展二、酒的种类和名酒三、饮酒习俗四、饮酒的情趣第五节饮食民俗与旅游一、饮食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基础之一二、风味饮食是最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三、必须尊重游客与旅游地各自的饮食习惯四、以旅游促进饮食民俗的发展三、考核知识点1、饮食民俗的特征2、八大菜系及其特点及其代表菜3、菜叶的品类和饮茶方式4、酒的种类及名酒5、饮食与旅游业的关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饮食结构与类型。

2、领会:茶叶、酒种类。

3、简单应用:饮食民俗及与旅游业的关系。

4、综合应用:中国的各大菜系特点及代表菜。

第四章居住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居住的基本内涵,住宅的选址、布局方式方法2. 熟悉房屋建筑程序、建造礼仪、迁居仪式与居住习惯3. 掌握民居种类与特点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居住民俗的一般理论一、什么是居住民俗二、居住民俗的制约因子三、人、居、环境第二节民居的建筑与居住一、“风水”和民居二、建房流程与礼仪三、入住仪式与居住惯制四、民居装饰与家具陈设第三节民居类型一、干栏式二、庭院式三、洞穴式四、穹庐式五、井干式六、堡垒式七、近代民居第四节居住民俗与旅游一、传统民居——民俗旅游吸引力的基础二、居住方式——旅游者体验生活的源泉三、传统民居保护——旅游永续发展的需要三、考核知识点1、民俗的建筑与居住礼仪2、民居的类型3、民俗与旅游的关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风水对民居影响、建房流程与礼仪入住仪式与居住惯制。

2、领会:民居有哪些类型。

3、简单应用:各民族民居的类型及代表作。

4、综合应用:居住民俗与旅游关系。

第五章交通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2. 熟悉陆路民俗包括内容、水路交通民俗内容。

3. 掌握交通民俗交通信仰、水路交通民俗交通信仰4. 学会交通民俗旅游怎么开发才能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交通民俗概述一、什么是交通民俗二、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第二节陆路交通民俗一、交通设施二、交通工具三、陆路交通信仰与习惯第三节水陆交通民俗一、水道及其交通设施二、舟船、筏三、水陆交通信仰第三节交通民俗与旅游一、交通民俗与旅游交通二、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分类及特点三、交通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三、考核知识点1、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2、交通民俗内容、各民族特色交通设施3、交通民俗与旅游关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交通民俗概念。

2、领会:。

各地区特色交通设施3、简单应用:交通民俗产生的原因。

4、综合应用:交通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第六章人生礼俗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婚礼、寿礼、葬礼的内容。

2. 熟悉寿庆物语包含的内容。

3. 掌握各民族对婚礼、寿礼、葬礼的不同理解及要进行各种仪式。

4. 学会应用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博物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婚姻民俗一、婚姻状态二、传统婚姻观念三、“六礼”第二节传统寿庆礼俗一、祈寿礼俗二、寿诞礼俗三、寿庆物语第三节悬棺之谜一、悬棺葬的起源二、悬棺葬的地理分布三、悬棺葬的葬式与葬法第四节人生礼仪民俗的旅游应用——博物馆一、博物馆:重要的文化旅游设施二、婚姻博物馆三、寿庆博物馆四、墓葬博物馆三、考核知识点1、各民族独特婚姻民俗内容2、寿庆的各种习俗内容3、各民族丧葬民俗内容四、考核要求1、识记:婚姻博物馆概念。

2、领会:我国寿庆物语包含的内容。

3、简单应用:各种人生礼仪民俗资源利用及开发。

第七章节日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节日民俗产生原因及其内涵。

2. 熟悉节日民俗的类型。

3. 掌握中国五大传统节日的演变。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节日民俗概说一、节日的定义二、民俗节日与节日民俗三、节日民俗的形成原因四、节日民俗特征第二节节日民俗的分类一、按节日的来历分类二、按节日的族属分类三、按节日的时代分类四、按节日的注特分类第三节传统节日的流变一、春节二、元宵节三、清明节四、端午节五、中秋节第四节节日民俗的与旅游一、节日是旅游大载体二、节日是最吸引旅游者的旅游佳期三、旅游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活力四、旅游促进新兴节日产生于发展五、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以春节为例三、考核知识点1、节日民俗定义及内容2、民俗节日的分类3、传统节日的流变四、考核要求1、识记:节日民俗定义及内容。

2、领会:节日民俗形成原因、节日民俗特征、。

3、简单应用:民俗节日的各种分类。

4、综合应用:传统节日的流变、节日民俗旅游的开发——以春节为例。

第八章游艺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游艺民俗包含内容。

2. 熟悉年画、花鼓、山歌、赛马与斗牛这几种特色游艺民俗文化内涵。

3. 掌握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游艺民俗概况一、游艺民俗的概念二、游艺民俗的类别三、游艺民俗的特点第二节特色游艺之旅一、年画二、花鼓三、山歌四、赛马与斗牛第三节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一、游艺民俗的旅游特性二、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情趣三、游艺民俗的旅游资源挖掘三、考核知识点1、游艺民俗内容2、各种特色游艺民俗文化内涵四、考核要求1、识记:游艺民俗定义。

2、领会:游艺民俗类别、游艺民俗的特色、游艺民俗的旅游特性3、简单应用:年画、花鼓、山歌、赛马与斗牛这几种特色游艺民俗文化内涵。

4、综合应用:如何利用及开发游艺民俗的旅游价值。

第九章农业民俗旅游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农业民俗的概念。

2. 熟悉农业区的区划和农业民俗的主要特征。

3. 掌握稻作生产农业规范和民间习俗;小麦、玉米生产习惯和风俗;南方的蚕桑生产习俗。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农业民俗的基本原理一、农业民俗的定义二、农业民俗区三、农业民俗的特征第二节稻作生产民俗一、稻作选留与储存二、稻禾的栽种与田间管理三、稻作工具四、稻作的民俗信仰第三节小麦玉米生产民俗一、小麦生产布局二、小麦生产惯制三、玉米生产民俗第四节蚕桑生产民俗一、蚕桑业的历史二、惯种桑树三、育蚕程式四、蚕事禁忌五、蚕神信仰第五节农业民俗与旅游一、农业民俗旅游是现代旅游的新天地二、农业民俗旅游的开发三、农业民俗旅游的分类三、考核知识点1、农业民俗的基本原理2、稻作、小麦、蚕桑生产习俗3、农业民俗与利用关系四、考核要求1、识记:农业民俗概念、龙骨水车概念、农业区划分。

2、领会:农业民俗的特征。

3、简单应用:农业民俗旅游额分类。

第十章民俗旅游资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 了解民俗旅游资源概念。

2. 熟悉民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3. 掌握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

4. 学会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民俗旅游资源的概念一、民俗旅游资源的界定二、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三、民俗旅游资源在旅游业中的地位第二节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一、世界性与丰富多彩性二、朴实性与无季节性三、吸引力的定向性与易逝性四、不可根移性与不可仿制性五、组合性与群体性第三节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一、按民俗旅游资源的本体属性分类二、按民俗旅游者的需求方式分类三、按旅游者的体验分类四、按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分类第四节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一、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的意义与目标二、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原则三、民俗旅游资源的评估体系三、考核知识点1、民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2、民俗旅游资源类型、民俗旅游资源评估四、考核要求1、识记:什么是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文化内涵、旅游资源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