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最早有文字记1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在中国2近代发展史中,阐述了中国复式记账法的锥形-龙门账,引进国外的昨式记账法3及其改良;在中国现代会计发展史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班组核算制”,“资4金,成本指标分口分级管理”和“厂内银行”;在新中国会计改革发展中,则分5三个发展阶段,从部门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法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67关键词:会计发展史中国古代会计近代会计会计制度会计法8910追溯我国和世界会计发展史,会计发展已经有三千年历史。
会计发展历尽艰难11险阻,经历无数次实践和变革,从最原始的会计发展为今日比较完整的会计体系、12准则、制度等,无不经历了历史沧桑、岁月风霜历练。
回首过去的会计发展史,13展望未来会计工作重任,会计工作要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能力14建设,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国家经济建设服务,15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16第一章、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沧桑史17回首中国会计三千年的发展史,是漫长而曲折的,充满了艰辛。
18(一)、中国“会计”一词的最早出现19中国会计有着悠久的历史。
如果说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的20中晚期,那么,见之于文字记载的中国会计,已于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250 21年左右的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就初具规模,那时,中国就有了“会计”的称谓,22并认识到,会计工作是一项由零星核算到汇总核算在到三年大计的系统过程,这23一系统过程应当真实、恰当。
会计在当时的涵义是:既有日常的零星核算,又有24岁终的总核算,通过日积月累的岁会的核算,达到正确考核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25目的。
26(二)、中国古代会计组织体制的改革历程27公元1000年,中式会计在盛唐的基础上又有新的进展,并依旧在世界上处于28领先地位。
从公无1002年到1068年,连续三代皇帝推行会计组织体制改革,试29图以此理顺中央与地方会计之关系。
公元1069年,王安石以“理财”为纲进行30变革,并以“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改革的总机关。
公元1074年,设置“三司31会计司”,以此总体考天下财赋出入,实行一州一路会计考核制度。
尽管以上改32革未果,然而,这些事件却在会计发展史上造成了重要影响。
公元1078年至1085 33年,又回复到唐朝的“三省六部”体制,并重新确立了政府会计、出纳及审计的34组织地位,使会计工作恢复到正常状态。
上述史实表明,在11世纪,中国所进35行的会计改革,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具有先导性作用。
36进入12世纪后,南宋的“审计院”设置,以及明朝的“都察院制度”、37财物出纳印信勘合制度、黄册制度,以及继承两宋之制所实行的《会计录》编纂38制度与钱粮“四柱清册”编报制度等,也依然闪烁着中式会计的历史光辉,为世39界会计史研究者所肯定。
宋朝采用“四柱清册”的方法。
“四柱”指旧管、新收、40开除、实在,即现时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期末结存。
41《宋史》云:“殊不知大国之制用,如巨商之理财”。
此议揭示了公元4210世纪以后,中国商业的发达及巨商在理财方面的重要影响。
至明代,不仅商43业与旧式金融业又有一定发展,而且手工业作坊也有了新的进步,在封建社会内44部已孕育过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
45然而,正是从15世纪中叶起,中国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科学技术46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自此,文明古国的会计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过去了,而近47500年左右的世界会计史,一直朝着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方向发展。
4820世纪初,西方现代复式簿记传入我国,主要在海关、邮政、银行、铁49路及大的工商业中使用。
50(三)、新中国的成立后,我国陆续建立了适应国情的会计制度和准则。
51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借鉴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基础上,继续使用复式记52账法,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了我国会计制度。
经过几十年的会计实践,形成53了适应我国经济管理要求,指导我国会计实践的一系列会计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54改革的深入,我国对会计也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并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制定和55发布了《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会计制度,于1993 56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
1997年至今,具体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
2006年2月,57财政部发布新修订了《企业新会计准则》,新准则的出台是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58全球化的客观需要,是中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的必然。
59第二章、追溯西方会计一千年发展史60追溯西方会计一千年改革的发展历史,是迅速的,充满了高涨的热情。
61(一)、西式单式簿记的崛起6210世纪至11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兴起,并很快得到63发展。
11世纪末至12世纪,在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64斯坎尼开始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65和法兰西的马赛、那劳阿里等城市里的商人积聚了大量资本,并陆续将其投入到66工业及银钱业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的发展。
12世纪67至13世纪,市民争取城市自治的运动日益高涨,并最终通过激烈斗争建立了一68些城市国家,诸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很快便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产生69的基地。
13世纪至14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贸70易区形成,威尼斯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它所发行金币“杜卡特”已在欧71洲货币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至14世纪经营银钱业的商户已达一百多家。
与此72同时,在13世纪至14世纪,行会在各城市国家中发展起来,而通过行会所结成73的资产者同盟,已成为向封建建主宣战的得力组织。
上述变化结果,正如马克思74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已经稀疏地可在75地中海沿岸看到。
”这便是借贷复式簿记得以在意大利北部城邦萌芽、产生及获76得初步发展,最终促使西式簿记崛起,并取代东方会计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
77(二)、西方复式簿记的产生78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及生长阶段,产生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与威79尼斯式簿记、“三式薄记”的光辉照亮了未来西欧乃至世界会计的发展里程,它80实现了世界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改写了世界会计发81展历史,产生研究复式簿记的光辉文献《薄记论》,并揭开近代会计发展史的崭82新篇章。
在16世纪至17世纪,德国、荷兰、法国等先后继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复83式簿记实务与理论,最终在欧洲造就“帕乔利时代。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84革命扫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障碍,进而带来18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这一重85大变化使英国会计的发展进入到创新时期。
同时,18世纪在巩固兴旺发达起来86的公共会计师事业及它在审计、复式簿记原理与早期成本会计方面的贡献,使英87国很快成为世界会计发展中心,这一历史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
88(三)、西方复式簿记实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的根本性转变。
89从13世纪到19世纪,在复式簿记时代700年左右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实90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91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其间适应早期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要来,逐步以复式簿记92的方法体系取代了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并较为系统地建立了“簿记学”的基本93理论。
二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之下,适应资本主94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建立成本会计为立足点,以会计在公司经济管理中的95地位为基本指导思想,已在实务处理与理论方面开始朝着会计时代的方向发展转96变,这一转变在进入20世纪后才最终完成。
97(四)、西方会计的崛起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98西方会计崛起是资本主义经济军先在西欧产生、发展之必然结果,其后,99它在近代会计发展史上占据支配地位,又是科学技术进步、产业革命在西欧发生100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必然结果。
至20世纪初,伴随着101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心转移,世界会计中心也就从英国乃至西欧转移到美102国。
103(五)、西方经济的发展,使传统会计发展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04进入公元11世纪后,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完成,这一历史进程比中105国晚了一千多年。
然而,中世纪的鼎盛时期转眼而至,商业的兴起,城市的建立106与发展,约二百年左右,西欧便很快进入到经济专业化的兴旺发达时期,这种演107进速度又比中国快了500年左右。
公元后第二个千年会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108景下拉开了帐幕,此后,东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自然而然109两者在会计发展方面的差距也逐步扩大,这是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世界会计发110展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
1494年,被誉为“现代会计之父”的巴其阿勒发111表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复式记账法,这是会计发展112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8-19世纪间产业革命的兴起,股份公司的出现,所有权和113经营权的分离,对现代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0年,美国第一次讨论114会计原则,将会计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来指导实践;为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115使传统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个分支。
116第三章、回顾我国企业近三十年会计改革历程11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我国经济体制从高度集中计划经118济到有计划商品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119直至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
120与此相适应,会计改革也正是紧密结合经济体制转换稳步推进的。
改革开放30 121年来,我国初建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协调的122会计模式。
主要包括:会计法规体系、会计执业和职务资格准入制度、会计专业123技术等级评价系统、会计行政监管体制以及会计的国际协调等诸多方面。
124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企业会计改革一直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沿,125《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会计准则与国际通行做法的差异大为缩减,以国际会计126准则为例,我们将几十项会计政策与之对比,除个别方法因我国国情而未采纳国127际会计准则的做法外,其他内容在总体上已趋于一致或相近。
在企业会计改革及128其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仅用了短短10多年时间就走过了西方国家70多年所走129过的路。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会议与会代表认为,中国130是转型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会计改革最为成功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