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形态练习题——章末综合提升一、地貌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地貌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是以内力作用为主,第二种是以外力作用为主;第三种是内外力共同作用。
严格讲地球上的地貌都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只不过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因此在分析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地貌形成原因及过程,其答题思路为:区域图―→确定地貌类型―→分析成因―→描述形成过程地形剖面图2.地貌的类型及形成过程,其答题思路为:等高线图―→确定地貌类型―→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成因地貌景观图地质剖面图―→判断地质构造―→判读地貌类型―→描述形成过程1.(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 mm左右但蒸发量达1 600 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2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图1图2指出图2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应用流程]区域图――→确立山前冲积扇――→分析成因河流流出山口,流速降低,泥沙沉积而成地貌景观图[标准答案]冲积扇(洪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1.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褶皱背斜山向斜谷内力作用(挤压)位于××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岩层受挤压弯曲隆起(凹陷),形成背斜山(向斜谷)断层断块山断层谷断层崖内力作用(挤压或拉伸)位于××板块与××板块张裂地带,岩层沿断裂面上升形成断块山,下陷形成断层谷,断裂面形成断层崖岩浆活动火山熔岩高原火山喷发地下炽热岩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火山或熔岩高原2.思考方向满分术语侵蚀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地貌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CO2的流水中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洼地等冰川侵蚀地貌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沉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河流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河流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再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地球上的地貌绝大部分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背斜谷、向斜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背斜谷向斜山内外力作用岩层在挤压作用下形成背斜和向斜,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内外力作用在内力作用下形成断层谷;河流携带泥沙在谷地沉积而形成1.(2017·上海长宁区一模)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大洲的局部等高线示意图和河流流域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河流,完成下列表格。
甲图M~N河段乙图A~B河段流经主要地形类型判断理由(2)G、成与H河河口相同地貌类型的原因。
解析:第(1)题,地形类型可以从水系形状、等高线数值及分布、主要地形区经纬度分布等方面判读。
第(2)题,可从河流流经位置、地形特点及泥沙量来分析。
答案:(1)甲图M~N河段乙图A~B河段流经主要盆地平原地形类型判断理由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从等高线分布看,该地区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较高;从等高线看,地形为四周高、中间低,该地形区为盆地等高线稀疏;河流流经的是200米以下的开阔地形区,该地形区主要为平原少;从流经地形特点看,G河在N点以上多流经于盆地中,地势平坦,河流流速小,易于泥沙沉积,使得N点以下河段输沙量小;在入海口附近,由于地形高差较大,河流落差较大,流速快,泥沙不易沉积,所以没有形成冲积三角洲地貌。
二、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模板气候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直接描述某地(种)气候类型的特征;二是分析造成某地(种)气候特征的原因或主要影响因素;三是比较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般从气温、降水、光照三个方面来分析。
在高考中常以“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的设问形式来呈现。
1.气候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气候特征的原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气候特征的比较,其答题思路为:2.(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乙分析,与Q城相比较,B城的气候特点有何不同?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应用流程][标准答案]气温年较差比Q城小(冬季比Q城温和,夏季比Q城凉爽);降水季节变化比Q城小(年降水量比Q城多)。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气温特征最冷月、最热月最冷(热)月出现在×月气温高低终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温和等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特征降水量降水量多(少)季节分配季节分配均匀(不均);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等年际变化年际变化大(小)光照特征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弱);光照充足(不足)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冬季、夏季、全年高温多雨;冬季温全年) 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等注:高温——月均温>20 ℃温和——月均温0~20 ℃寒冷——月均温<0 ℃降水稀少——月降水量<10 mm少雨——月降水量10~50 mm多雨——月降水量50~100 mm丰富——月降水量>100 mm2.(2017·南京一模)读南美洲某月近地面20 ℃气温曲线分布图及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时间为___________(1月或7月),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利马和萨尔瓦多两地的气候差异。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利马萨尔瓦多(3)解析:第(1)题,利马位于20 ℃等温线以南较高纬度,气温低于20 ℃,再对照利马气候资料气温年内变化,可判断图示时间为7月份前后。
第(2)题,利马、萨尔瓦多两地最低气温都大于15 ℃,位于热带;注意两地气候资料图中纵坐标的不同,可读出降水的巨大差异。
萨尔瓦多并不在赤道低气压带范围内,该地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是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
第(3)题,利马为热带沙漠气候,而热带沙漠气候一般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延伸至4°S附近,是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
答案:(1)7月此月利马温度低于20 ℃,对照气温曲线,应在7月(2)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利马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受寒流和离岸风共同影响萨尔瓦多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受暖流影响(3)三、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类题目答题模板河流特征类题目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描述某条河流的水文特征或水系特征;二是分析某条河流水文特征的成因(侧重于气候因素)或水系特征与地形的关系;三是比较两条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
但无论是哪一种类型,一定要区分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然后再针对具体水文(水系)特征进行描述。
1.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描述,其答题思路为:2.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成因分析,其答题思路为:3.两河流水文或水系特征的差异比较,其答题思路为:3.(高考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甲、图乙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
请答出三项。
[应用流程]区域图―→地形特征、植被特征―→河流流量、含沙量、流速等特征气候图―→降水特征―→河流流量、汛期、水位等特征[标准答案]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小;水位季节变化较小;含沙量较小;流速较缓;汛期较长。
(答出其中三项即可)思考方向满分术语水系特征长度多大江大河;河流短小等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支流支流多(少)弯曲度河道弯曲(平直)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大(小),流量季节变化大(小)水位水位高(低)、水位季节变化大(小)汛期汛期长(短),汛期出现早(晚);汛期出现在夏季(或其他季节)含沙量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长(短)、有(无)凌汛现象流速(水力) 流速大(小),水力资源丰富(短缺)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巢湖上游主要支流发源于大别山区,经巢湖由裕溪河注入长江。
巢湖上游较大支流有杭埠河、丰乐河、派河、南淝河等。
如图为巢湖流域水系局部图。
阐释裕溪河和杭埠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流速、水位变化、含沙量等方面。
注意观察图中两河与湖泊的位置关系、所处的地形地势等。
答案:流量:裕溪河流量较杭埠河大,因为巢湖汇集上游水系(包括杭埠河) 的大量来水,故径流量更大。
水位变化:裕溪河水位(季节和年际) 变化较杭埠河小,因为巢湖对裕溪河的径流具有调节(或“削峰补枯”) 作用。
流速:裕溪河流速较杭埠河小,因为裕溪河位于巢湖下游,落差较小,流速较慢;而杭埠河发源于大别山,落差较大,流速较快。
含沙量:裕溪河含沙量较杭埠河小,因为巢湖支流进入巢湖,流速减慢,部分泥沙沉积。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图1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其中①至④代表岩石年龄由新到老的不同岩层。
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A.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B.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2.图1中A处岩石的类型应为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该地先发生沉积作用,依次形成④③②①四个岩层;之后,地壳水平挤压使该地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之后,发生地壳垂直运动,使图1右侧褶皱形成断裂错位现象;最后发生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到岩石圈内部,在此过程中,岩浆通道附近区域岩石受高温作用而变质。
第2题,根据地壳的物质循环判断乙为岩浆,丙为岩浆岩,甲为沉积岩,丁为变质岩,图1中A岩石为岩浆通道附近区域岩石受高温作用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答案:1.A 2.D(2017·宜昌期中)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