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七年级(上册)科学综合测试卷(一)第一章《科学入门》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仪器中,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漏斗2.下列危险警告标志中,其图形符号与名称不相对应的是()A.注意安全B.当心中毒C.当心爆炸D.当心落物3.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A.B.C.D.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5.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6.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B.标准状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 ℃C.人体正常的体温(口腔)约为37 ℃D.人的手指头伸到水中,感到不冷也不热的温度约为53 ℃7.下列不属于科学研究的是()A.小明到杭州旅游,发现西湖十大美景B.杭州植物园内哪种花开的最鲜艳C.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D.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内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8.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B.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D.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1立方米=100升B.1微米=1000000纳米C.5.6米=560厘米D.1毫升=1000立方厘米10.在探究某种古代金属钱币时,有同学认为他能和铁一样有磁性,提出“先拿磁铁来吸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假设B.实验C.观察D.做出结论1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C.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嘴吹灭D.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12.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的面积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面积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13.下列有关测量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小明想测量一个桃子的体积,可以用量筒和水来测量②由于测量工具和测量人的不同,误差是难以避免的③测量技术现在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时,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必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4.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示数分别是()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15.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C.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D.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16.下列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想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C.④③②⑥⑤①D.③④⑥①②⑤17.一同学在做测量小石块体积时由于操作步骤错误,先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然后拿出石块测水的体积,问这样测得的石块体积比实际值()A.大B.小C.一样D.都有可能18.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可以对着实验者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性和腐蚀性的药品,可以直接用手去拿C.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三分之一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在试管正上方滴加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19.意大利科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所研究的是()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20.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
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 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D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21.有下列现象:①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②火山爆发;③“海市蜃楼”;④含羞草开花;⑤人民币升值;⑥“神舟十号”上天;⑦种子发芽;⑧大雁南飞;⑨昆虫蜕皮;⑩青蛙冬眠。
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22.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枚硬币厚度为2.1___________。
(2)一位同学的身高为160 。
(3)某位病人体温为39 。
(4)一个饮料罐的容积约为0.35 。
23.科学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填序号,下同)(2)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试管架上。
(3)蒸发液体时,用玻璃棒不停搅拌。
24.孙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有些苍白,显得很疲劳,同时伴有咳嗽,他推测该同学可能体温不正常,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上述信息中,老师的推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属于,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25.一支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不准确,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4 ℃;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为94 ℃。
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里的示数为22 ℃,那么教室里的实际温度是℃。
26.有一个T形工件,如图所示。
根据我的观察,上面一横(ab)的长度小于下面一竖(cd)的高度。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观察判断,你用什么仪器来检验观察结论是否正确?。
检验结果是:。
从以上的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27.长度测量的常用工具是,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其分度值是,物体的读数为cm。
第27题图第28题图28.如图所示是使用托盘天平时的实验情景:(1)请你指出实验时存在的两处错误:①;②。
(2)纠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
天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g。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9.下面是某同学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材料用具:一段劈开的竹筒(长15厘米)、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蚁等距离放在两滴水之间。
②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2)本实验的假设是。
(3)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预测一:若实验结果为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不能说明蚂蚁喜欢甜食。
预测二: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4)小雨认为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实验蚂蚁数量太少,没有设置重复实验,你认为小雨的说法正确吗?。
30.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
Ⅰ:如图是酒精灯的火焰的示意图,如图的火焰中的①是;②是。
Ⅱ: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秒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提示该层火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下表:(1)由下表得出结论:(填“焰心”、“内焰”或“外焰”)温度最高。
该小组同学对该研究的结果产生疑虑,老师对该小组同学对该问题质疑的胆量表示赞赏,同时告诉该小组同学由于外焰与外界大气充分接触,燃烧时与环境的能量交换最容易,热量散失最多,酒精灯加铁丝网或防风罩有利于外焰温度的提高。
(2)结合定量研究结论,下列图示中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最合理的是。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
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两点即可):①;②。
三、解答题(第31题,每空2分,第32题8分;共16分)31.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除以铜丝的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应怎样改正。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32.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那么矿石的体积是厘米3;由于取出矿石时会带出一些水,由此导致矿石体积的测量值真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