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
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的心理活动,就是注意。
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所谓有意注意就是指有预定目的、且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无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有优劣之分,优劣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注意稳定性、注意分配性和注意转移性等注意品质(或称注意的特征)上。
所谓注意稳定性是指人能够将注意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地保持在某个理解的客体或活动上。
注意的这种品质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分配性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与活动上。
注意转移性是指当环境发生变化或个体面临的任务发生变化时,需要注意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活动上。
学生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及注意品质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个体发展中,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已相当成熟,一切能引起成人无意注意的对象也能引起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
他们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并且常带有很强的情绪色彩。
如听的高兴时,小脸上喜形于色,笑逐颜开。
引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无意注意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环境等外部原因。
到了小学高年级,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成熟及教学任务的持续提升,学生的无意注意从由外界刺激引起逐步向内部兴趣过渡,同时有意注意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表现为他们逐步能理解自己的学习责任和社会义务,懂得了自觉、自动的学习。
到了中学,有意注意在学习中跃居主导地位,表现为他们能够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主动地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专心致志地完成学习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持续增强,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也在逐渐提升。
小学生因为高级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其注意的选择性和稳定性都较差。
他们不太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容易被新鲜、奇特、突发的无关刺激吸引,因而容易分心。
到了中学,随着高级神经系统的发展和成熟,自控水平的提升,也因为经常性的学习行为训练,他们注意的稳定性也得到相对应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