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工程师中级交换专业实务

通信工程师中级交换专业实务

单项选择题1.电信网是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的(B通信)网络。

2.根据电信网的构成及功能,通常把电信网分为业务网、传输网和(D支撑)网。

3.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第四层为(A传送层)。

4.采用电路交换方式的交换网能为任意一个入网信息流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A物理)通路。

5.现阶段我国长途网的结构为(A二级)结构。

6.现阶段我国本地网的结构为(B二级)结构。

7.长途网中的DC1间构成(C网状网)。

8.本地网中的端局DL与设在该本地网中的长途局DCX之间应配备呼损小于(B、0.5%)的低呼损基干电路群。

9.分组传输时延首先取决于节点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处理能力用每秒能处理的(D分组数)来表示。

10.数据报方式是将由用户报文拆分的每一个数据(C分组)独立处理。

11.X.25协议包含(A、3个)不同的、独立的层。

12.X.25协议是针对(B同步终端)与分组交换网之间交换数据而制定的通信协议。

13.所谓虚电路是只有在有数据传送时才占用这条(B逻辑)电路。

14.数字数据网是采用(B数字)信道来传输数据信息的数据传输网。

15.半永久性连接是指DDN所提供的信道是(D非交换)性的。

16.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实现交叉连接的(C时隙)互换。

17.D DN是(A全通)型网络,建网的投资较大,用户使用费用较高。

18.2B+D在二线上传输的速率为(D、144)kbit/s。

19.在(D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上产生了帧中继技术。

20.帧中继采用(A统计复用),适用于各种具有突发性数据业务的用户。

21.帧中继协议简单,可对(B分组交换网)上的硬件设备稍加修改,同时进行软件升级就可以实现了,操作简单,实现灵活。

22.实现了数字交换和数字传输的综合称为(C、IDN)。

23.B-ISDN是以(A、ATM)为核心技术。

24.在ATM中,信息被组织成固定长度的信息单元,叫做(B信元)。

25.A TM中的信元有(C、4)种。

26.A TM交换机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接入交换机和(D节点交换机)。

27.因特网中的IP层归属于TCP/IP体系结构中的(C网络)层。

28.传输控制协议(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对应于OSI模型的(C传输层)。

29.I Pv6将IP地址扩展到(B、128)bit。

30.I P电话作为IP网上(D多媒体)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支,如今已得到广泛应用。

31.移动IP技术引用了处理(A蜂窝移动)电话呼叫的原理。

32.用户终端至交换局之间的用户线上传送的信令都可归为(A用户线信令)。

33.7号信令系统的基本功能结构由MTP和(B、UP)两大部分组成。

34.7号信令系统中的信令链路控制级对应OSI参考模型的(C数据链路层)。

35.7号信令系统中的SCCP为(D信令连接控制部分)。

36.无级信令网通常是指没有引入(B、STP)的信令网。

37.在从时钟节点的定时设备内,用(B锁相技术)使本节点的时钟频率锁定在时钟源的基准频率上。

38.G PS是美国海军天文台设置的一套高精度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它提供的时间信号对(A世界协调时)跟踪。

39.局内同步时钟传输链路一般采用PDH(D、2Mbit/s)链路。

40.保障通信网络的(C畅通与安全)是对通信的基本要求。

41.T MN的组成结构可分为(B三级)。

42.基站子系统(BSS)可分为(D、BSC)和BTS两个功能实体。

43.G SM中的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A逻辑信道)。

44.窄带码分多址(N-CDMA)移动通信空中接口技术载波间隔为(D、1.25MHz)。

45.更软切换是指在(B同一小区内的扇区)之间的信道切换。

46.T D-SCDMA一个载波的带宽为(C、1.6MHz)。

47.智能网借助大型实时的(C数据库)系统,达到集中的数据管理,以支持集中的业务控制能力。

48.智能网利用(A、No.7信令)支持交换层与业务控制层之间的消息传递。

49.(B、SCP)是智能网的核心构件,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通常的配置至少是双备份的。

50.在智能网中有时SDP与(D、SCP)合设在一起。

51.从整个电信网的角度,可以将全网划分为公用电信网和(B用户驻地网)两大部分。

52.V5接口是作为(A本地交换机)和接入网(AN)的接口。

53.(D光网络单元ONU)的作用是为光接入网提供远端的用户侧接口。

54.H FC网的发展目标是实现(C全业务)网络。

55.同轴电缆的带宽可达(D、1GHz)。

56.D SL是在普通的(B双绞线)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技术。

57.在ADSL接入系统中,用于用户端的信号分离器,将双绞线上(D、4kHz)以下的语音信号分离出来送给用户的电话机。

58.在ADSL接入系统中,用于用户端的信号分离器,将双较线上(C、30 kHz)以上的数据信号送给ATU-R处理。

59.P HS系统为了在有限频率资源情况下满足城区或近郊人口密集区的大话务量需求而采用(A微蜂窝)技术来提高频率的利用率。

60.下一代网络是(A业务)驱动的网络。

61.在技术上和业务上,语音网络与(C数据网络)的融合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62.N GN核心技术仍然是分组语音及其(D控制信令)。

63.下一代网络是以软交换设备和(D应用服务器)为核心的网络。

64.在电信传输网中,通常利用(D微波)来实现长距离、大容量的传输。

65.消息的(B不确定性程度)愈大,则其信息量愈大。

66.码元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C码元)数目。

67.衡量数字传输系统传输效率指标的单位应当是(A、bit/sHz)。

68.对于STM-1而言,帧长度为(C、2430)个字节。

69.(B、63)个2.048Mbit/s信号复用为一个STM-1信号输出。

70.将波长间隔在(C零点几纳米)的复用称之为密集汉卡分复用(DWDM)。

71.V SAT卫星通信网一般是由大量小站与一个主站协同工作,共同构成的一个广域(D稀路由)的卫星通信网。

72.V SAT通信网由VSAT小站、主站和(A卫星转发器)组成。

73.A SON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引入了(B控制平面)。

74.局数据和用户数据通常存储在数据库中,由(B数据系统)统一管理。

75.用户数据用以描述(A用户)的各种状态,以便交换系统对其进行控制。

76.对骨干级路由器的要求是速度和可靠性,而(D造价)则处于次要地位。

77.从移动通信的全网故障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A基站)和移动用户终端两个环节上。

78.光纤熔接中套入热缩管的时机为(A光纤剥离涂覆层前)。

多项选择题1.业务网面向公众提供电信业务,其中包括(A公用电话交换网、B.IP网、D移动通信网)等。

2.传输网通过(B光纤、C微波、D卫星)等传输方式为不同服务范围的业务网这间传送信号。

3.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的下三层为(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

4.电路交换通信的过程包括(A电路建立、C通信、D电路拆除)阶段。

5.交换节点可控制的接续类型有(A本局接续、B出局接续、C入局接续、D转接接续)。

6.现有的电话网络主要是基于电路交换的网络,包括(A接入网、B核心网、D用户终端设备)。

7.根据组网需要,本地网中的DL以下可接(B.PABX、C接入网、D远端用户模块)等用户接入装置。

8.本地网是由若干个端局或者由若干个端局和汇接局及(A局间中继、B长市中继、C用户线、D话机终端)等所组成的电话网。

9.分组是将用户要发送的报文拆分为一定长度的数据段,且在每个数据段前加上(B目的地址、C分组编码、D控制比特)等打成数据。

10.X.25协议的层次结构包括(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D分组层)。

11.分组交换网主要的性能指标有(A分组传输时延、B虚电路建立时间、C传输差错率、D网络利用率)。

12.分组交换网一般由(A分组交换机、B网络管理中心、C远程集中器与分组装拆设备、D分组终端)和传输信道等组成。

13.C HINAPAC可以提供基本业务功能,还可提供如(A闭合用户群、C快速选择业务、D反向计费业务)、阻止呼入/呼出业务及呼叫转移等任选业务。

14.D DN是利用数字信道为用户提供(A语音、B数据、C图像)信号的半永久连接电路的传输网络。

15.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可用于(A.DDN、C.SDH、D.ATM)等网中。

16.D DN由(A.DDN节点、B数字信道、C用户环路、D网络控制管理中心)组成。

17.从组网的功能来分,DDN的节点可分为(A用户节点、B接入节点、D.E1节点)。

18.C HINADDN的国家骨干网由(B传输层、C用户接入层、D用户层)组成。

19.帧中继的帧由(A帧头、C信息字段、D帧尾)组成。

20.我国帧中继业务采用的网络结构为(A国家骨干网、B省内网、C本地网)。

21.网管中心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全网的(A故障监控管理、B网络配置管理、C网络性能管理、D计费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22.I SDN具有综合传送多种业务的能力,一条用户线可以承担包括(A语音、B传真、C可视图文、D数据通信)等多种业务的综合通信。

23.I SDN可以提供(A电路交换、B分组交换、C专用线)业务,供用户灵活选用。

24.I SDN具备完善的网络管理功能,可自动完成(A差错控制、B流量控制、C迂回路由选择、D协议转换)、故障诊断与处理等。

25.A TM是(A电路转移模式、C分组转移模式)的演进与融合。

26.A TM交换有(B空分交换、C信头变换、D排队)基本功能。

27.T CP/IP的概念模型分为(A网络接入层、B网络层、C传输层、D应用层)。

28.I Pv4的地址类型主要分为(A.A类、B.B类、C.C类)。

29.I P电话技术的整体性设计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它能够以(A先进的网络技术、B先进的控制管理手段、C先进的编解码技术、D较低的费用成本)向用户提供质量较好的电话服务。

30.实现IP电话涉及的关键技术有(A信令、B媒体编码、C媒体实时传输、D业务质量保障)等技术。

31.C HINANET网络拓扑采用分层结构。

按其功能不同,划分为(A核心层、B区域层、D接入层)三层。

32.电信网的支撑网络有(B管理网、C同步网、D信令网),它们支持着整个电信网的协调、正常运营。

33.根据信令的作用及功能的不同,可将信令分为(A线路信令、C路由信令、D管理信令)。

34.组成信令网的基本部件有(A.SP、B.STP、C.信令链路)。

35.通信网在传递局间话路群的信令时,根据通话电路与信令链路的关系,通常采用(A直联、B准直联)方式。

36.三级信令网由(A.LSTP、B.HSTP、D.SP)构成的。

37.目前提出的数字通信网的同步方式主要有(A主从同步方式、C互同步方式、D准同步方式)38.主从同步网主要由(B主时钟节点、C从时钟节点、D基准信息传送链路)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