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仁义之人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如果说一个人不仁不义,必定是贬斥他人格的低劣和道德的败坏。
自古以来,圣人贤士都以仁义来严格律己,孟轲“舍生取义”,谭嗣同“杀身成仁”,他们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仁义”二字,可见,这如千斤巨石之重的两个字是支撑人的两块基石,做人,就要做仁义之人。
“仁”是大圣人孔子一生所追求的,孟子对仁的理解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那么何谓恻隐之心?如果你看到东风无力百花残,原本绚烂的事物在一个湿冷的夜在记忆中离去,只剩满地残破的躯体,你是否心中有所触动,戚戚然若有所失;如果你看到有人衣衫褴褛,眼神因为饥饿而黯然无光,双眸深深地凹陷,你是否顿生怜悯,不禁要伸出援手,如此,就是恻隐之心在暗中怂恿,而人之为人,是不可离了这颗恻隐之心的。
没有恻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仁”,人,就成了高山上无法融化的永久冰雪,冷漠代替了热心,社会也就永远处于冰冻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光明,没有温暖,试问这样的世界怎么会惹人留恋?都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既然人是人,而非草木,就应当胸怀仁心,让人间有情。
“义”的本义是“仪”,中国人习惯于以平衡的原则来处世,所以也把“正义”作为行为的准则之一。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何谓羞恶之心?《诗经》有言:“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所以人之为人,要懂羞恶,顾廉耻。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也正是指的这一点。
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是能抵抗诱惑肯坚持自我,做到为人有“义”的?今年四月震惊全国的邯郸农行金库特大盗窃案结案,金库被盗款数达5100万之多,然而犯罪嫌疑人初起贪念是为了买彩票,小中了几次之后就频频向金库伸出黑手,而这两个人竟都是该银行现金管理中心管库员,难怪结案后街巷老人要连骂他们“不顾廉耻”了。
义,应当成为做人的根本立足点和价值取向,这也是我国传统道德文化积淀的精蕴。
仁和义向来是相辅相成,形影不离的,作为儒家文化的最高的道德准则和人生理想,它不仅是这千年的回音,也要成为当今社会中人们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坚持仁义,做仁义之人,才能成就坦荡荡凛然大丈夫,才能使人格升华,社会才有桃源之和谐。
走在回家的路上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幸福的路。
属于我们的,小小的幸福。
——题记家,一个由父母为我们构筑的温馨的港湾,一个能够让我们的心稍作休憩的地方。
无论何时何地,家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敞开,永远将我们温暖。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父母无法理解我们,以至于闹得不可开交,总觉得父母为什么对我们那么残酷,这时,我们便忘记了我们心底那小小的爱,这是用父母的泪和汗水构建的啊!我们总记得父母的愤怒,却忘记了我们曾经有过的快乐,一起走过的幸福的路。
也许,我们曾把父母的爱看作理所当然。
曾在贴吧上看过这样的一篇文章:1岁,2岁……30岁,父母用他们小小的爱来为我们付出,而我们又回报给他们什么。
冷眼?恶语?我们却不知道这令父母多么心碎。
要知道,他们为我们做那么多时是多么开心,只希望我们快快长大。
曾经拥有的,不要忘记。
不能得到的,更要珍惜。
属于自己的,不要放弃。
已经失去的,留作回忆。
湛蓝的城堡,曾经的微笑,曾经的祷告,许下天真的愿望。
或许我们的爱不曾孤单,但流星也有逝去的一天。
珍惜现在,我们所拥有的小小的爱。
每天回到家,门口的灯都悄悄地亮着。
我能明白,这是父母给我们小小的爱,等着我们小心地收藏,为我们照亮走在回家的路上。
煮酒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千古多少英雄,长河流沙中,扼腕英雄泪,感慨入杯酒残尊。
空余壮志豪情,一朝血洒,悠悠。
--题记青梅煮酒,为论英雄。
然而,如何为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下之志者也。
”曹操对刘备如是说。
原来,英雄需要胸怀,需要谋略。
再说西楚霸王项羽,曾经也何等辉煌,最后兵败如山倒,大势已去无法逆转。
红颜知己生死相别,自己也挥刀自刎乌江边。
倘若他能学越王勾践,肯卧薪尝胆,那么历史也许就是另一种写法,然而他不肯渡江,《霸王别姬》也成了京剧中永远令人惋惜的一幕。
所以,英雄必应能屈能伸,能吞能吐,方能成其大业,成其英雄。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原来,英雄需要心系黎民。
张艺谋的电影《英雄》虽然是虚构了几个人物,却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英雄形象。
电影中,无名为了天下的百姓而放弃了刺杀秦王,尽管最后死于万箭之下,却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天下的安定,此谓真英雄。
在中国冗长的历史中,多少个朝代更替,这样的英雄也无须我细数,就让凛冽的长风缅怀他们。
所以,英雄必应以天下为重,方能在百姓心中树立不倒的丰碑。
英雄是一座高山,每个壮心不已的人都在艰苦地攀爬。
当终于到了别人难以企及的山顶,可以俯视别人的时候,他们似乎拥有了别人一生甚至几世都无法得到的东西。
可高处不胜寒,英雄们享受的最多的其实是孤独,还不如当初在山脚下仰望。
所以,现实告诉他们,英雄必应耐得住寂寞,在所有人都退缩的时候,他能毅然地前进。
那么,拥有了以上条件,是不是就能成为英雄?不然,俗话说:“时世造英雄。
”如果没有现实的契机,没有施展抱负的机会,那就只能是有心无力,壮志难酬了。
在安定的年代,英雄也只能砍砍柴,卖卖菜。
英雄似乎已经无用武之地了。
可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战场也就在自己身上。
没有造就英雄的时世,无法做别人的英雄,但我们可以做自己的英雄。
在自己遇到挫折的时候,要战胜怯懦的自己,在自己失落的时候,要战胜颓废的自己,在自己困于诱惑的时候,要战胜贪婪的自己,如此,便是这场战役的胜者,便是捍卫了真正的自己,便是自己的英雄。
英雄不问出处,英雄自能流芳。
英雄可以是别人的英雄,也可以是自己的英雄。
煮一壶青梅酌酒,论一时豪杰英雄。
竹节虫与刺猬—读《家》有感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合上最后一页,小说里面的情节历历在目,尤其是觉慧所反复念叨的“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抢过来。
”我不禁为他的进步思想和勇于反抗的精神所感叹,并且羡慕。
还有梅和鸣凤的悲剧,我见犹怜。
然而,我终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未体验过那个时代的痛苦,生活的经历也不多,便也无法想到巴金老先生所要表达的那个层面上去,只是初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想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诚然,只是一些浅薄的愚见。
先说说两种“毫不相干”的动物——竹节虫和刺猬。
竹节虫形似竹枝,所以它通常伪装成竹枝来躲避敌人。
刺猬全身长满尖刺,所以它通常卷成一团以它的利器来抵抗敌人。
前者是“无抵抗主义”,后者是“抵抗主义”。
这正如《家》所反映的“觉新”这类永远唯唯诺诺,三缄其口,逆来顺受,对自己不愿意的事说不出“不”字的中庸之辈,和“觉慧”那类勇于接受先进事物,对陈腐的封建礼教抵抗到底,甚至于“踏着牺牲品前进”的勇者。
竹节虫怕鸟,所以它的思想是动物的,行为却是植物的;觉新畏惧于那个封建家庭,所以他的思想是新的,生活却是旧式的。
刺猬不愿成为狼的食物,所以它撑起身上的每一根刺去顽抗;觉慧对于那个无可救治的家庭也是竭力抵抗。
然而并不是每只刺猬的抵抗都是赢得胜利的,也有的不幸被狼咬破肚皮而沦为狼肠胃里的营养物。
不过没关系,一只刺猬倒下了,还有千千万万只刺猬,狼吃得了一只刺猬,却吃不了千千万万只刺猬,这是刺猬一直以来的信仰或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
那么,无论是选择了伪装的竹节虫,还是选择了抵抗的刺猬,它们都只是为了生存。
接着,再说说这个社会吧。
生活中的竹节虫便是那些戴了面具的人们。
只有当他们在夜深人静,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脱下面具,去深思,去追索:在这样一个辨不清真真假假的世界里,还有多少人敢以他的真面目视人?到底,是这个世界先复杂了,还是人先复杂了?这个学问就留给有学问的人去做吧。
不如自己也戴个面具,得过且过地混在这个辨不清真真假假的世界里。
然而,面具戴久了,就脱不下来了。
然后,那个原觉得熟悉的自己渐渐开始模糊,不知不觉中连自己也辨不清哪个才是真的自己。
他们便成了社会舞台上由线牵着的木偶,没有快乐,也无所谓痛苦。
这样的人生是可悲的,却又是安宁的。
生活中的刺猬是那些敢于抵抗的人们,他们多么令人羡慕,他们是沙漠里的月牙泉,是黑暗中的一点光亮,是麻木中的一点理性,他们是社会舞台中有思想的木偶。
他们拥有真心的快乐,而快乐,又是要代价付出的。
面对同一个社会,不同性格的人有不同的选择。
伪装可耻?抵抗光荣?把这些先放到一边吧,也许伪装只是“穿了外套”的抵抗。
最后,来做一个假设:倘若自然界没有那样的规则——弱肉强食,那么竹节虫又何偿不想像刺猬那样无所畏惧地将自己亮在敌人面前?倘若这社会制度,生活命运都是尽善尽美、无需抵抗的,那么也就无所谓卑劣的“无抵抗主义”和高尚的“抵抗主义”了。
小侃时间作者:佚名来源:不详有一幅画,令我印象很深。
这是一副油画,画上有一张办公桌,一棵枯木,一片沙漠;扁形的表在桌面上,树枝上,沙砾上,像水一样流过。
恍然,原来时间,有一个柔软的身子。
时间虽柔,却有种力量。
你看分针和秒针在一个盘里不断地打着手势,春风就变成秋雨,青丝就变成白雪,凡事会湮灭,恋人会往天涯的两端。
如果存在的是可以消失的,那么谁能分清时间的出生死亡?于是时间,总是在往或来的路上。
很多人把时间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可是我更愿意把时间分为遇到的和遇不到的。
遇不到的时间,创造了很多事情,将创造很多事情。
创造的事情成为经验,将创造的事情成为憧憬。
这对于遇到时间的我们,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这部分终究不是最重要的,尽管我们和遇不到的时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我们能把握的,能自己支配的,只有自己遇到的时间而已,遇到的时间的总和,就是我们的一生,也就是人生。
对于人生这部分遇到的时间,古人曾用“白驹过隙”来形容,不禁惊艳于古人的智慧,真是恰如其分。
人活着活着,就会觉得日子少了,太少了,而时间又不留情面地在你的叹息中继续减少。
它不惧怕任何人,而任何人都惧怕它,这就是时间。
有人说,他总是像挤牛奶一样地挤出时间,所以庆幸,人是有智慧的。
如何恰当充分地利用这段遇到的时间,是人生意义大小的体现。
会利用时间的人,他的生命可能短却会很富足,浪费时间的人,他纵能遇到再多的时间却始终无所作为,说简单点,就是白活了。
时间是公平的,它不会在你面前快点,在他面前慢点;时间又是不公平的,它能创造最成功的你,也可以涂鸦最邋遢的你。
这不同的手术成果真是时间主刀的吗?非也非也,时间只是个过程,也只是个工具,关键是人有着怎样的手艺。
记得林夕的一句话:“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你只在遇到的时间里是有意识的,而这段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对于你什么是永恒?没有永恒。
与其奢望那些遇不到的时间,还不如踏踏实实地过遇到的时间。
不要期待着天上有个原地逗留的太阳,也不要害怕朱自清说的“匆匆”我们都知道光的速度是多少。
时间是蒸汽袅袅地飘起在热咖啡上,时间是月华轻轻地铺在青瓦和猫爪之间,掐指算来,时间分不清始末,遇到的时间有多少?遇到的时间是既定的,有意义的时间又有多少?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作者:佚名来源:不详这些天,我一直为自己该怎样死而焦虑不安,我的身体极度不适,但我没上医院,因为前几年有位算命先生告诉过我,我命绝今年,如果挨过了今年,还有几百个日日夜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