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沟塘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沟塘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沟塘处理施工案工程名称:新机场工程项目飞行区场道工程施工(FXQ-CD-12标段)工程地点:胶州湾西北岸胶州市胶东镇前店村施工单位:(单位公章)北京中航空港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审核日期:目录一、沟塘清淤处理工程概况 (2)二、执行标准和依据 (2)三、沟塘处理工艺流程 (3)四、沟塘处理施工法 (3)五、关键工序的控制 (4)六、人员、机械投入计划 (6)七、组织机构 (6)八、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7)一、自检体系组成 (7)二、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职责 (7)三、质量检查程序 (8)四、质量保证措施 (9)九、雨季施工措施 (12)十、夜间施工安排 (13)十一、与相邻标段配合 (14)沟塘处理专项施工案一、沟塘清淤处理工程概况新机场位于市胶州市胶东镇,距市中心约39公里。

本期工程占地15.65平公里,建设容包括:飞行区,包括一组间距2184m的远距跑道(西跑道相对东跑道向南错开500m;东跑道长3600m,西跑道长3600m,按照4E类标准设计)、平行滑行道(东、西跑道各三条)、垂直联络道(南、北各一组);航站区,包括47.8万m2航站楼、塔台、停机坪和楼前交通系统;工作区(包括机场办公区、综合保障区、机场货运区、生活服务区等)。

本标段主要工程围:我公司承接的第十二标段施工容,包括土()工程、地基处理工程、排水工程、基础工程、混凝土道面工程、本标段围2#下穿通道、服务车道工程及其他配套项目等。

沟塘清淤处理工程量:我标段共有沟、河、塘共8处,其中包括5处积水塘、2处农田灌溉水沟(已自然干涸)及一处碧绿河,本标段碧沟河河道长度约130米,沟塘编号如下表:二、执行标准和依据1、《新机场工程飞行区站坪及货机坪工程地基处理工程、土工程》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设计编号:S14139-1)2、通过审批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3、《民用机场飞行区工程竣工验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MH5007-2002)4、《民用机场飞行区土()与道面基础施工技术规》(MH5014-2002)三、沟塘处理工艺流程沟塘平面位置确认→积水面积确认→疏干沟塘积水→清淤前高程确认→清除沟塘淤泥(1:2台阶式放坡)→清淤后高程及质量确认→回填50cm山皮滤水工作垫层→高程及质量确认→分层回填素土至原地面高程→质量验收四、沟塘处理施工法1、处理围根据施工图地势设计案,本标段站坪区均为道面影响区,道槽区沟塘处理围为道肩(道面)边线外延5m,由于本标段无土面区,因此本标段沟塘统一按道槽区要求进行处理。

(摘自设计说明5.3.1)2、处理法(1)清淤前测量沟塘处原地面高程,拍摄沟塘原貌照片,报监理工程师认可。

(2)采用潜污泵将沟塘积水排干,测量排水后淤泥顶高程和断面尺寸,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并拍摄照片。

(3)采用挖掘机进行清淤,开挖直至挖除全部淤泥质土为止,根据设计要求,开挖淤泥按1:2台阶式边坡,台阶高度0.5m,宽度为1m。

机械清淤完成后人工清理死角淤泥,并在沟塘底部设置集水坑,收集地下水及裂隙水,集水坑大小根据塘底渗水量大小确定。

(4)清淤完成后,测量清除淤泥后高程和断面尺寸,测量结果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并拍摄照片。

并根据设计要求回填山皮滤水工作垫层,回填山皮采用自卸车装运,挖掘机进行平整,机械压实。

(5)山皮工作垫层回填完成后,经监理工程师确认同意,进行分层素土回填,回填采用自卸车运土,挖掘机进行平整,机械压实,回填时除第一层外,其余每层压实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因本标段原地面2米以下土质以风化砂岩为主,受碧沟河及天气影响,塘底容易产生裂隙水,需及时排水并填筑山皮工作垫层,所以沟塘清淤、素土回填、碾压之间须减少停顿时间,防止裂隙水入侵。

因此第一层填土需加大填筑厚度,压实厚度控制在50CM左右。

(6)回填第一层时由于塘底含水量较高,压路机无法进入沟塘碾压,采用挖掘机斗夯实,并检测压实度。

其上素土回填采用18T 振动压路机碾压6遍。

如果沟塘边角处地下水位渗出较快,则减少碾压遍数至4遍。

同时采用人工在渗水处挖掘小的集水坑,及时排水,防止影响素土碾压。

每层碾压完成后先自检压实度及高程,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抽检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五、关键工序的控制1、清淤:沟塘的清淤一定要挖除干净,一直挖到原状土,并且要将草根、芦苇根等挖除干净。

2、排水:在沟塘开挖过程中,及时排除地下水或裂隙水,当回填素土超过地下水位后应及时回填集水坑。

3、山皮质量:山皮原材料质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4、为防止地下水入侵,沟塘回填时应一气呵成,尽量做到连续作业,中间不能停顿,山皮必须在沟塘开始清淤前准备好并报验合格。

5、压实度及山皮设计指标(1)沟、河、塘质量检测压实标准按表6-1 “填筑体压实标准”执行;采用灌水或灌砂法检测;每层每500m2检测一点。

(摘自设计说明7.2)表6-1 填筑体压实标准(2)山皮质量要求:最大粒径不得超过20cm,级配良好,含泥量≤5%,有机质含量≤3%,固体体积率不小于81%,检测频率为每层每500m2一点,垫层厚度允误差为5cm。

垫层厚度以能稳压地基土、不形成“弹簧土”现象为原则。

(摘自设计说明7.2)六、人员、机械投入计划1、拟投入沟塘施工的主要机械设备2、劳动力投入安排拟投入施工的作业人员30人,其中包括施工班长:3名辅工:27人(临时排水、边角精平、交通指挥等)七、组织机构为保证沟塘处理施工的顺利进行,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领导小组,在施工过程中,经项目经理协调、指挥、检查。

同时,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矛盾,凡受客观因素影响试验段施工作业的,必须采取有力措施。

保障沟塘处理施工的质量及安全。

领导小组如下:组长:振荣副组长:邓副组长:金双八、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质量目标:合格。

一、自检体系组成1、项目经理部下设质量检测科,由3人组成,在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负责工程质量的检测、验收。

2、工地试验室由4人组成,做为工程施工自检体系的核心部门,在质量检测科领导下工作。

3、工程自检人员包括: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责任工程师、质量检查人员、试验人员、检测人员、记录人员和业人员等。

二、质量保证体系工作职责1、检查和控制施工专项案的实施,做好工程质量目标细化分解案的落实和执行工作,并对设计文件负有复核责任。

2、对工程(包括单项工程)的开工准备情况进行自检自查,提交工程开工报告及有关的开工准备资料,向监理工程师报批。

3、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及每道工序或工艺过程进行格的检查控制。

4、对重点部位、重要工序、关键环节,设专人负责管理,负专门的质量责任。

5、负责料源的质量监测。

6、按施工合同及有关规要求的项目、程序、法、频率、时间进行试验检测工作,保证质量检查控制的及时性、准确性。

7、自检体系人员根据自己的职责,进行现场管理,不得出现空位及漏检、漏查现象。

8、负责已完工工序或完工分项工程的自检、报验,施工原始记录的整理、存档。

三、质量检查程序(1)质量体系必须结合工程施工的顺序、进展情况及时、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开工前负责进行:①原材料的检验及定线测量工作;②施工准备情况的自检;③开工报告的报审。

(2)在施工过程中负责进行:①工序及工艺过程的试验检测控制。

纠正不良操作法,改进和提高落后的施工工艺水平,控制工程的质量标准。

②记录整理施工原始记录。

③对完工的分项工程或部位进行自检评定,形成自检记录。

④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施工和工程质量的情况、问题,及时进行协调、改正和处理。

四、质量保证措施我单位已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在本工程施工中,按照质量体系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编制执行质量计划,按程序文件进行质量体系运行和对工程质量形成全过程的管理,用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

(一)、组织保证措施1、项目经理部设质量检测科,由专职质检工程师负责(试验、测量人员参加),对施工队的各项施工容进行检查评定。

2、各施工队设质检组和专职质检员,格按“自检、互检、交接检、日检、检、月评比”开展活动,以消除质量隐患,确保工序质量。

(二)、制度保证措施1、强化全员质量意识。

紧密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开展讲课及现场会等形式,教育全员牢固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增强全员的规意识、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营造全员自觉重视质量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氛围。

2、完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总工程师负责对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及考核;组织制订总体工程及子项目工程施工的技术案;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熟悉和领会施工图纸;组织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预防对策及解决案;当工程质量或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时,实行责任工程师、现场施工员一票否决,有权制止和责令停工与返工。

3、做好隐蔽工程施工记录,格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制度。

只有在自检合格,监理工程师复检验收合格后,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工程施工所用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部门鉴定合格后可使用。

搅拌站的施工配合比只有试验室根据材料情况,才可以进行调整。

试验室每天要进行至少两次的计量检查和随机维勃稠度抽查。

5、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由专职质检工程师、试验员及测量员组成质检组,对各道工序及成品(半成品)检测验收,监督施工工艺的贯彻执行情况,并将跟踪检查情况及时反馈,向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提供质量动态信息,使整个工程项目全过程、全位处于有效的质量监控之下。

6、实行奖优罚劣制度。

对各施工队实行优质优价奖优罚劣制度,对于不合格成品(半成品),坚决推倒重来,绝不给工程留下任质量隐患。

7、施工期间,实行每日工地例会制度。

及时讲评施工中执行规和操作规程的情况,安排第二天的施工任务,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技术保证措施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图纸,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容和设计意图。

及时参加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组织的工地会议。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施工人员了解所有施工项目的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使施工人员明确每道工序的工作标准及成品(半成品)质量指标,以便科学的组织、合理安排施工作业。

3、为保证施工的顺利展开,进场后及时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等有关部门和人员取得联系,接收场区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控制桩和水准点,共同进行复测。

同时为满足、便施工,自行加密水准控制桩,形成施工场区的平面控制网。

4、在工地建立试验室。

试验、检测设备进场安装完成后,立即报请市计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校核和鉴定,取得使用合格证后,投入试验、检测工作。

进行原材料试验,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审批。

(四)、材料保证措施1、取土场、料源由质检科、试验室和材料部门相关人员共同监测,经检测试验合格后报验监理工程师,合格后的材料可使用。

2、试验室在规要求的基础上增加检验频率,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