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说明书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说明书

密级:公司秘密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使用说明书编 号版本号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DONGFANG TURBINE Co., Ltd.<**编制签字日期**>编号D260A-000152ASM编制<**编制签字**> <**编制签字日期**> 校对<**校对签字**> <**校对签字日期**> 审核<**审核签字**> <**审核签字日期**> 会签<**会一签字**> <**会一签字日期**> <**会二签字**> <**会二签字日期**><**会三签字**> <**会三签字日期**><**会四签字**> <**会四签字日期**><**会五签字**> <**会五签字日期**><**会六签字**> <**会六签字日期**><**会七签字**> <**会七签字日期**><**会八签字**> <**会八签字日期**><**会九签字**> <**会九签字日期**> 审定<**审定签字**> <**审定签字日期**> 批准<**批准签字**> <**批准签字日期**>0-0 使用须知本说明书不是初级读物,只有经过培训且取得资格证的人员才能使用。

本说明书所包含的信息只能被已使用了汽轮机油系统相关设备的用户用于设备的安装、运行和设备维护,其他人员或为了其他目的而使用本说明书均不被我公司认可,由此而产生的事故和损失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

仔细阅读本说明书,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安装、运行和设备维护,否则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事故,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说明书不是一本完整的教科书,不可能涵盖设备方面及使用方面的所有信息资料,如若发生本说明书没有涵盖的情况可向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提出咨询。

本说明书中包含了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部分专利资料,我公司保留其所有权。

本说明书不允许全部或部分被复印或晒制,不允许泄露给任何其他第三方。

本说明书包含的任何信息资料未经许可不得编入其他文件中。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2013年7月0-1 汽轮机润滑油系统使用说明书1 概述1.1 系统功能本汽轮机润滑油系统采用电动油泵的供油方式。

润滑油系统主要用于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盘车装置及联轴器罩喷油孔提供润滑冷却用油,向顶轴系统提供充足的油源。

1.2 系统描述汽轮发电机组的轴承需要润滑油来形成连续的油楔,转子在这层油楔上转动。

形成油楔只需要少量的油,然而,由于转子的传热、轴承面的摩擦以及润滑油自身的紊流,产生了大量热量,为了维持轴承正常温度,因此,需提供更多的油量对轴承进行冷却。

轴承的润滑油运行压力为0.14~0.18 MPa(除特别注明外,本说明书中的压力均指表压),此油压确保了轴承上部压力不低于大气压,避免造成油楔的不连续。

另一方面,如果油压过高,润滑油就会从轴承两端高速地喷射出来,并变成雾状。

这样,油很容易从轴承箱里窜出。

油温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如果轴承进油油温过低,由于油的高粘度会使轴承润滑效率变低。

如果轴承回油温度过高,油会很快氧化而变质。

因此,轴承进油温为40~46℃,轴承回油温度应≤65℃。

润滑油系统图见附图0-1-1。

1.3 系统联锁保护值轴承的润滑油运行压力为0.14~0.18MPa,系统联锁保护值如下:(1) 润滑油压低联锁备用交流润滑油泵启动值 0.115MPa(2) 润滑油压低报警 0.115MPa(3) 润滑油压低联锁直流事故油泵启动值 0.07MPa(4) 润滑油压低联锁跳机值 0.07MPa(5) 盘车联锁值 0.03MPa1.4 系统工质系统工质为ISO-VG32汽轮机油。

2 系统的构成(1)集装油箱(2)两台交流电动润滑油泵(A泵和B泵)(3)一台直流电动事故油泵(4)两台交流电动排烟风机(5)两台冷油器(6)两台交流电动顶轴油泵(顶轴装置)(7)蓄能器(8)润滑油管路(9)溢油阀(10)电加热器(11)双联滤油器(12)油系统附件3 系统主要设备简介3.1 油泵在正常运行时,由一台交流润滑油泵(A泵或B泵)向汽轮发电机组各轴承供油,另一台交流润滑油泵备用。

同时还配有一台直流事故油泵,用于在油压过低时建立起轴承润滑油压。

当油压下降到某一给定值时,这三台电动油泵通过继电器控制自动投入运行。

3.1.1交流润滑油泵(A泵和B泵)2台交流润滑油泵的容量均为100%,其驱动电机为交流防爆电机。

机组正常运行时,A泵(或B泵)供油,另一台备用,此时油泵出口压力约为0.45MPa。

当汽轮机前轴承箱处润滑油的压力下降到0.115MPa时,备用交流润滑油泵自动投入。

在汽轮机前轴承箱上设有压力开关,其作用在于监测前轴承箱处润滑油压是否偏低而连锁启动备用交流润滑油泵。

在前轴承箱的供油管路上设有一套油泵自动启动油压仪表,其作用是在正常运行期间对压力开关和泵的启动器进行试验。

在各油泵的出口管路有压力测点,相应的压力表和压力开关安装在集装油箱仪表架中,其作用在于监测各泵出口油压。

注意:交流润滑油泵的电源必须接自最安全且有备用电源的电源段,不能使两台油泵同时失电。

主要参数如下表:交流润滑油泵的结构型式及使用说明详见《交流润滑油泵说明书》。

3.1.2直流事故油泵EOP直流事故油泵EOP驱动电机为直流电机,是作为向轴承供油的最后保障。

若汽轮机前轴承箱处润滑油压低于0.07MPa,直流事故油泵将自动投入。

为了监测这一过低油压而启动直流事故油泵,在汽轮机前轴承箱进油管路上设有三个压力开关。

此外,还设有一套油泵自动启动油压仪表,其作用是在正常运行期间对压力开关和泵的启动器进行试验。

在直流事故油泵的出口管路有压力测点,其压力表安装集装油箱仪表架中,作用在于监测直流事故油泵出口油压。

注意:当交流润滑油泵失电时,自动启动直流事故油泵并停机。

主要参数如下表:直流事故油泵的结构型式及使用说明详见《直流事故油泵说明书》。

3.2 主油箱主油箱采用集装方式,将油系统中的大量设备,如:交流润滑油泵(A泵和B泵)、直流事故油泵、油烟分离器、油位指示器、电加热器、止回阀以及内部管道等集中布置在油箱内,方便运行、监视,简化电站布置,便于防火。

正常运行时油箱油容量~35m3。

集装油箱详细说明见《集装油箱说明书》3.3 冷油器润滑油系统中设两台板式冷油器,一台运行,一台备用,通过切换阀进行切换。

它以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确保进入轴承的润滑油温度在40~46℃,其详细说明见《冷油器使用说明书》。

主要参数如下:冷却面积 270 m2冷却油量4100 L/min冷却水量 430 t/h 进口油温 65℃出口油温 45℃冷却水温 38℃3.4油烟分离器系统中设有两台排烟装置,安装在油箱盖上。

它将排烟风机与油烟分离器合为一体,上部为单级单吸立式离心风机,下部为圆筒式结构油烟分离器。

该装置使轴承箱回油管及油箱内建立微真空,以保证抽回轴承箱处的油烟使其不外冒,并对系统中产生的油烟混合物进行分离,将烟气排出,将油滴送回油箱,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油系统安全、可靠。

同时为了防止各轴承箱腔室内负压过高、汽轮机轴封漏汽窜入轴承箱内造成油中进水,可通过调整排烟风机出口蝶阀的开度来调整风机出口风量。

其详细说明见随机提供的说明书。

3.5 电加热器在集装油箱中安装有4只电加热器,总功率为40kW,电压为380VAC。

若机组启动前,油温低于15℃,则开启电加热器,待油温升至21℃时,则关闭电加热器。

注意:油位低于低油位时,禁止投入电加热器,否则有失火的危险。

投电加热器时,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保护必须投入。

3.6 顶轴装置本装置主要用于在机组启动、停机、盘车过程中,向机组低压缸各轴承提供高压油,强制顶起各轴轴颈,使之与轴承间形成静压油膜,消除轴颈与轴承的干摩擦。

在正常运行时,可观察油膜压力。

其详细说明见《顶轴装置说明书》。

3.7 切换阀切换阀安装于两台冷油器之间,可使两台冷油器相互切换,也可使两台冷油器并联运行。

其详细说明见《切换阀使用说明书》。

3.8 溢油阀在主油箱内的供油管路上设有1只溢油阀,其作用是通过阀后润滑油母管油压的反馈,调节阀门开度,保证在机组轴承进口处润滑油压力在0.14~0.18MPa。

其详细说明见《溢油阀使用说明书》。

3.9蓄能器为了减小油泵切换时母管油压的波动,在供油母管上设有2组蓄能器组件(总容量为1800L),补偿因油泵切换造成的油压下跌。

蓄能器充氮压力为0.133MPa。

其详细说明见《蓄能器使用说明书》。

3.10 双联滤油器双联滤油器为在线过滤装置,用于去除汽轮机油中存在的大于10μm的固体杂质,装设在冷油器出口与主油箱之间的管道上。

当滤网前后压差达到报警值0.08MPa时,应及时切换。

并对堵塞滤网进行更换。

双联滤油器配有压差开关,当滤网前后压差达到0.08MPa时,向DCS发出报警信号;同时还配有压差变送器,实时输出压差信号。

主要参数如下:公称流量:4100L/min 过滤精度:10μm初始压差:≤0.035MPa 报警压差:0.08MPa工作压力:0.6MPa其详细说明见随机提供的说明书。

3.11 油净化装置油净化装置用于净化汽轮机轴承润滑油,去除润滑油中的杂质及水分,使润滑油品质符合机组运行的相关要求。

油净化装置通过油泵从主油箱吸出润滑油,经过油净化装置净化后再将油送回油箱。

主要参数如下:处理能力:200 L/min过滤要求:过滤后的油液清洁度达到 NAS1638-6级以上,含水量小于100ppm;其详细说明见随机提供的说明书。

4 润滑油系统的运行4.1运行前检查(1)阀门开启情况a)检查所有排放阀门处于关闭;b)通过切换阀选择一台冷油器;c)关闭冷油器水侧排水口;d)打开水侧放气阀;e)打开冷却水进、出冷油器口阀门;f)冷却水放气阀有水流出后,关闭放气阀。

(2)检查油泵驱动电机和油泄漏情况a)启动任意一台交流润滑油泵,检查振动、噪音、启动电流、负载电流及出口油压符合要求;b)检查冷油器润滑油流动正常;c)检查润滑油系统有无油泄漏;d)停止正在运行的交流润滑油泵,保证备用的另一台交流润滑油泵自动投入,检查振动、噪音、运行指示符合要求。

停备用油泵;e)启动任意一台交流润滑油泵,检查汽轮机前箱处和集装油箱仪表盘上各压力保护开关及压力表显示正常;f)启动顶轴油泵,检查振动、噪音、启动电流、负载电流及出口油压符合要求;g)检查顶轴装置有无油泄漏;h)停顶轴油泵;i)停止交流润滑油泵,保证直流事故油泵EOP自动投入,检查振动、噪音、运行指示符合要求;j)停事故油泵EOP。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