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优秀原创教案
《修辞无处不在》公开课优秀原创教案
2、小飞蛾说:“艾艾!你不去看看你姥姥!” 艾艾说:“我不去!初三不是才去过了吗?” 张木匠说:“不去就不去吧!好好给我看家! 不要到外边飞去!”(赵树理《登记》)
3、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 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双关
概念: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 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 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 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
比拟
概念: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 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 之人格化,使物具有人性、人情。
2、拟物。拟物有时是把人当作物来写, 有时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举例分析:
1、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 得夹着尾巴跑。(老舍《龙须沟》)
仿词
概念: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 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 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 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辞手法叫做 仿词。
2、词语的超越常规搭配。
借代
概念: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 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 替的事物叫做本体。
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特征代本体 二、局部代整体 三、具体代抽象 四、专名代泛称 五、材料或工具代本体
一、特征代本体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 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鲁 迅《故乡》) 借细脚伶仃的“圆规”来代替身形极瘦的杨二嫂。
四、专名代泛称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
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 演》)
五、材料或工具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青铜”代“镜子”)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 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
(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 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
“马脚”实际上用的比喻义:破绽。
谐音双关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
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
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
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
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借代重在事物的相关性,脱离具体的语言 环境,借体和本体之间仍然有直接的关联; 借喻重在事物的相似性,脱离具体的语言环 境,借体和喻体之间就不再有任何关联。
如:(1)我们去找那个歪嘴巴算帐。
(2)我们去找那个寄生虫算帐。
“歪嘴巴”是那个人的特征,与所代的人有关 联,是借代;而“寄生虫”与本体之间并无 关联,只是某人不劳而食,和寄生虫有相似 之处,是借喻。
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 壁了。(借喻 )
下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方法的是?
A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每个乡村,每个城镇, 都有那里的“诸葛 亮”。
B在中国,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的比罐头 还严密。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的饭烧滚,但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 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又分为两种:语意双关和谐音 双关。
例句:
语意双关
《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 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三春”表面指春天,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
人的境遇。
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他们 没想到包马脚的麻袋片全烂掉在马路上,露 出了他们的马脚。
2、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之间的关系比较固定,如 “红领巾”只代指少先队员;而借喻的喻体和 本体之间的关系是灵活的。如:“太阳”可以 比喻共产党、新中国、青年等。
3、借喻可换成明喻 ,而借代一般都不能。如 可以说“共产党像太阳”,不能说“少先队员” 像“红领巾”。如: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 (借代)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中的一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三、具体代抽象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 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模范不模范,从西往东看,西头吃烙饼, 东头喝稀饭(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南国烽烟正十年。(“烽烟”,原是古代边 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 。)(陈 毅 《梅岭三章》)
2、分析炼字和词语超常规搭配的表达效 果。
语音修辞对语音的调配修 词语修辞 辞词语的选择与锤炼
语句修辞
句子或段落的选择、 组合和锤炼
词语修辞
概念:词语修辞也就是对所使用的词语
加以选择和锤炼从而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类似于“炼字”。
手法:1、修辞格(比喻、借代、比拟、
夸张、双关、通感、仿词、互文等。)
修辞无处不在
教学目标:
1、掌握“语音修辞” “词语修辞” “句子 修辞”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通过少量练习,把学过的修辞知识串联起 来,进行系统的复习。
3、积累部分优美语句,学会修饰自己的文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重点学习“词语修辞”的修辞手法。 掌握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 通感、仿词、互文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 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的笑着呢。”花白胡子一 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旌旗十万斩阎罗。(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指 军队或武装力量 )《梅岭三章》)
二、局部代整体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小时候所 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 了。
“道是无晴却有情”。
谐音歇后语: 老虎拉车——谁赶(敢)?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窗户眼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谐音广告: 服装的:“衣名惊人”(仿“一鸣惊人”) 热水器的:“随心所浴”(仿“随心所欲”) 棉被的:“有被无患”(仿“有备无患”) 治咳药的:“咳不容缓”(仿“刻不容缓”) 电烫斗的:“百衣百顺”(仿“百依百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