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意义和方法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意义和方法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意义与方法
ﻫ一个班级除了要具有良好的班风、学风以外,还必须具有一股能让整个班级拧成一团、万众一心的团结协作的力量,这股强大的力量就就是班级凝聚力。

班级凝聚力,就是组建良好班集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可以让班级团结协作,让班级具有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意义与方法ﻫ一、班级凝聚力的意义
班级凝聚力就是指在班级共同理想的作用下,通过师生一致努力而形成的一种有益于调动广大学生学习与活动积极性的整体力量,它就是班集体得以维系的灵魂,就是制约学生活动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1]。

一个班级有无凝聚力以及凝聚力的大小与强弱,关系到班级团体能否齐心协力、战胜困难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班级凝聚力越强,班级的整体性也越强,全班越能团结一致地开展活动。

如果班级缺乏凝聚力,班级就会想一盘散沙,学校工作班级工作就难以开展。

由此,增强班级凝聚力就是班级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就是调动广大学生学习、工作、活动积极性的需要。

ﻫ二、缺乏班级凝聚力的原因分析ﻫ (一)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ﻫ班级作为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学校或老师就是否能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这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每天的学习都很辛苦、疲惫,业余课外活动较少,从而导致了学生不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减少了集体荣誉感,都以自我为中心。

学校或老师,需要努力的就是如何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能够真正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

多开展写丰富、精彩、有趣的课外活动,会使每个学生的的身心都会得到释放并且加以满足,学
生还可以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来争强彼此之间的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凝聚力也会越来越强。

(二)班级管理制度不够规范ﻫ制度的建立可以约束个人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

有时为了执行制度辅导员或班主任按照学校的领导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的控制。

这种方式导致了教师只关心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班干部只从事监视活动,监视同学不违纪、不犯错。

该管理方式把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被群体所要求的整齐划为扭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还有些制度反映的就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

这类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身心发展造成负面影响[2]。

因此没有一个较好较为合理的班级制度也会严重影响一个班级的凝聚力。

ﻫ (三)班级中合作与竞争氛围的不与谐
班级的奖惩制度行为对大部分的学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的,但因此造成的竞争也很激烈,例如有些学校或班级对学生的奖赏制度不完善,只单一的用分数来衡量一个人的好与坏,而对于那些品行及其她方面表现较好的学生不给与奖励或表扬,对学习上还需要帮助的学生关心较少,这也会严重造那些分数较差,学习较为落后的学生的自信心。

从而导致了她们的自信心减退,心里产生了严重的嫉妒心,从而产生了严重的竞争与不与谐的班级氛围,而影响了班级凝聚力的培养。

ﻫ三、培养班级凝聚力的有效策略
(一)用爱与信任来培养班级凝聚力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凝聚力,除严格要求之外,还得
把爱与信任寓于其中。

得到老师与同学的爱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幸福与奖赏,这样既可以唤起学生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3]。

用爱的教育来培养班集体的凝聚力,应该就是切实有效的。

有时候班主任一次细微的关心、一声轻声的问候都会在学生们的心灵深处激起情感的浪花,令她们终生难忘。

ﻫ1、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与
学习中出现的问题ﻫ成绩的进退,与同学相处的融洽度,
家庭成长环境等因素都可能造成学生的思想负担,使她们心神不宁。

这时班主任应深入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成为她们学习生活上的知心朋友,使她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启发,体会与老师在一起的愉快与充实。

课上做学生的老师,课下做学生的朋友。

也许就是一声轻声的问候,一次细微的关心、就可能温暖学生的身心,让她们感觉到老师真心的呵护,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让她们在心灵深处激起情感的浪花,以此培养她们的自信心,作为她们进步的起点。

2、要相信每个学生的潜力
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潜力,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孩子学习潜力就是不可估量的。

有时候,教师的一滴水,会在学生那里澎湃成一片汪洋大海,而我们给予学生的这滴水,很多时候便就是信任与欣赏。

要高度信任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辅之引导,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中“同伴学习”与“同伴激励”的功用。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实行自主学习的管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习转化为一种内在需要,实现了学生的自我发展。

ﻫ(二)用共同的奋斗目标来促
成班级凝聚力
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就是班集体的理想与前进的方向,班集体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从
而在行动上使学生迷失方向。

作为班级组织者的班主任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适合于学生的班级奋斗目标。

在实现班集体奋斗目标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4]。

每一集体目标的实现,都就是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让她们分享集体的欢乐与幸福,从而形成集体的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用科学的班干部管理方式来构筑凝聚力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工作能力的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

要用科学的方法培养班干部,明确给她们交代任务,提出希望。

只要准备充分,了解深入,所选出的临时班委在开学这段时间定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ﻫ (四)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班级凝聚力ﻫ榜样的力量不可估量。

要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讲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事迹,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奋进,这对培养学生做人应要爱国爱家、爱集体爱她人有着积极的贡献;此外,还要树立身边的先进典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特别注意培养一批班级骨干,由她们组成班集体的核心,让她们成为小主人,参与班级管理。

她们以身作则,真正能对班内的事务负起责任,能促进每个同学自觉做好,使一个班有一种向上的氛围。

这样可以用这些先进典范去凝聚周围人,从而使整个班级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五)用班级的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因此在活动中以班级的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班级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开展活动时,班主任必须要制订整体计划。

一系列的活动为学生架起了桥梁,密切了师生关系,她们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

因为大家有这样一个信念:集体的荣誉
就是最高荣誉,也就是每个人必须维护的。

ﻫ (六)用适当的教育手段来维持班级凝聚力
针对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表现,班主任要走进学生的生活,掌握她们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爱好及社会对她们的影响,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规律,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动,能有效的维持班级凝聚力[5]。

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班级环境,使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与对教师的信赖,从而毫不顾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表露自己的困惑与疑惑。

总之,在班主任进行班级建设时,只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把“爱学生”视作教育管理的前提,那么教育就一定能成功,班级的凝聚力就一定会加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