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做好黄河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关于做好黄河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关于做好黄河河道治理工作的建议与设想
提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治黄事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做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这一任务十分光荣而艰巨。

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把治黄事业推向前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关键词:黄河河道;治理;建议;设想
从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经过沿黄人民和治黄职工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治黄事业已取得了伟大成就。

在防洪方面,已建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同时,还组建了以人民解放军和治黄职工为骨干,以沿黄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强大人防体系,从而战胜了多次大洪水,确保了黄河伏秋大汛岁岁平安。

黄河下游凌汛从1955年以后也保证了安全。

在兴利方面,经过对黄河水沙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实践,也逐步变害为利,充分利用水沙资源为工农业生产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一、治黄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由于黄河泥沙问题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黄河河道仍在不断淤积抬高。

河道淤高了,同流量水位就会相应升高,水对堤防的威胁就会越来越大。

(二)由于黄河泥沙对河道的淤积规律是主河道淤的多,两岸滩地淤的少,造成河道滩槽差越来越小,主河道的排洪能力也越来越小。

主河道排洪能力减少对排洪十分不利,来了大水很容易发生顺堤行洪,甚至发生滚河,冲决堤防。

(三)由于连续十八九年没有发生大的洪水,现河道已形成了一条枯水流路,其特点是各险工、控导工程溜势普遍上提,河道十分弯曲,淤积更加严重,一旦发生大的洪水,容易发生河势溜向变化,出现新的险情。

二、防洪治黄工作的重点
针对防洪治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大力进行挖河筑堤
回顾人民治黄已走过的历程,基本上是受泥沙支配,跟着泥沙跑,经过一段时间,河道淤高了,就加一次黄河大堤。

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现在已进入了一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新世纪,沿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一定会有能力、有办法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浪潮的兴起,中游人民已开始向水土保持宣战,小浪底、万家寨等一大批拦河枢纽工程的建成,也给调洪调沙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处于黄河最下游,也不能坐视,也要尽一切可能向黄河泥沙宣战。

我想,办法就是挖河筑堤,把挖河挖出的泥沙全部用于加固大堤,这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大好事,应该下大力气把它抓好。

(二)要解决好东平湖老湖的泄洪问题
首先,要解决好围湖造田问题,并应于2002年汛前完成。

群众生活要实行一水一麦,一季留足群众全年口粮的政策。

如因分洪或兴利蓄水,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由国家按规定给予补偿。

对出湖闸以内的泄洪河道也要清除一切行洪障碍,保证顺利排洪。

其次是对出湖闸以外到入黄口,要开挖成一条比较顺畅的泄洪河道,并由黄河部门严加管理。

在入黄口并应兴建一简易防沙闸,以便于操作管理,不误分洪运用。

再次关于洪水南排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老湖的蓄洪、调洪作用,应该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我的想法是:由黄河上收回二级湖堤上的八里湾闸管理权,并应扩大规模改成一泄水闸,并修一泄洪河道,直通司垓闸,在洪水时酌情利用其向南退水,这样可尽量发挥老湖的蓄洪、调洪作用。

此外还应进一步适当加高二级湖堤和山口隔堤,以增强老湖的蓄洪作用。

(三)加强河势查勘,搞好河道整治
在当前主河道排洪能力日益降低的情况下,进一步搞好河道整治,提高各河段对河势的控导能力,对避免发生滚河和横河、斜河等大的河势变化,是会起重要作用的。

特别是东明县高村以上游荡型河段和高村~陶城埠过渡型河段,有的河段工程控制还不够严密。

有的河段控导工程虽已修建了不少,但有的工程布局不够合理,起不到河势控导作用。

这样的河段,一旦发生大的洪水,仍有发生河势变化,影响防洪安全的可能。

对这样的河段,一定要加强河势观测,尽快加以研究治理。

三、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黄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却越来越大。

当前已不能满足工农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水质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要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的经济效益,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要由黄委统一进行管理
由于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关系沿黄八个省(区)工农业生产,也是关系到防汛防凌保安全的大事。

因此对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一定要在国务院、水利部的领导下,由黄委统一进行管理,决不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好,最好在每年汛后由国务院主持,由水利部及中央有关
部门、沿黄八个省(区)的负责同志参加,共同开会研究黄河水资源的调度、分配和开发利用以及防止水质污染等问题。

统一意见后,由黄委负责贯彻实施和监督执行。

(二)加强计划管理
每年汛后,黄委要对黄河水资源进行一次实地考察和科学评估,并根据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各方面的水量分配、调度计划,经上述会议审议后,贯彻执行。

(三)要严格贯彻征收水费的管理制度
只有严格征收水费,才能加强计划管理,做到节约用水,充分发挥黄河水资源的经济效益。

水费的征收标准,仍应由国务院制订,并下达执行。

(四)大力推广节约用水措施
近年来,由于黄河经常发生断流,黄河水资源紧缺,已不能满足工农业用水和人民生活用水需要,不少地方已实行了井渠结合,推广了喷灌、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措施。

城市生产、生活用水也兴建了一些平原调蓄水库,以丰补欠。

我认为这些措施对缓解供需矛盾和节约用水,都是十分有益的,应该大力总结推广。

四、对黄河河道治理工作的几点设想
1、抢堵决口险情的设想
目前,黄河抢险多采用传统的抢险方法和人工抢险,抢险速度缓慢,耗资较大,如在雨天抢险,交通道路不畅,抢险更为不便,特别是抢护决口等重大险情难度更大,如抢护不力,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设想在抢护决口险情时,一是直接将大型柔性塑料水袋大量投抛于决口处抢堵决口险情;二是采用大型起吊设备先将若干个直径为1—3米的空心钢筋混凝土管水平排放于决口处,让水流通过管内自行排泄,当管子排放至高于水面时,在其迎水面投放大型柔性塑料水袋迅速堵住全部管口,即可排除决口险情。

2、利用机动调流坝调理河势的设想
黄河多处河段属游荡型河道,河势摆动频繁,横河斜流不时发生,危害十分严重,甚至形成小水大险。

目前,修建的河道工程均为固定的模式,虽对控制理顺河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难以完全控制河势。

为了适应黄河游荡多变的特性,笔者认为应采取固定工程和机动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方式进行河道治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设想将目前已有的水陆两用船、射流清淤船和潜水艇合成改制成机动调流坝,坝内设置可贮一定水量的船仓,利用给船仓内注水或排水可使其随意沉浮,当将其中存水排空上浮后可根据需要移动。

一旦出现横河斜流或叉流等不利河势时,可用此机动调流坝结合挖泥船等调整理顺河势,也可利用节点控制
河势原理,采用若干机动调流坝控制稳定主槽,或进行束水攻沙,这种坝主要用于小水时的非汛期,洪水期可将其移至安全地带存放起来,待后继续使用。

3、利用巨型塑料管或空心钢筋混凝土管注水筑体的设想
目前,黄河上修建的河道工程多为土石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工程建成后难免出险,而且有些工程几乎年年出险不断,势必加大了工程管理和防汛抢险任务。

设想利用巨型塑料管或空心钢筋混凝土管注水筑坝,可使工程少抢险或不抢险,拟将现用铅丝笼石或散抛石裹护土坝体改为用巨型塑料管或空心钢筋混凝土管注水裹护土坝体,具体为利用钻探或打井机具在土坝体前成排钻孔,孔径1—3米,孔深根据各河段具体冲刷深度而定,一般应为10—25米,每钻成一个孔,就沉放一个巨型塑料管或空心钢筋混凝土管,依此排列,并将其中充满水,以增加强度和稳定性,每个土坝体前沉放2—3排这样的注水管即可,这样修成的坝既坚固稳定,又可抗御洪水冲击,险情也少,便于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