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件 (29张PPT)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课件 (29张PPT)
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 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 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 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快乐。
解答分析思想情感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 题:
(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 《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 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典故,表达对友人康复的期
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 许,体现出两人的深厚友情,
日休。
“不怕江花不满枝”宽慰友
人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旷达
乐观的心态。
三、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 度,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等。所谓 “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 基础上,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 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认识是否全面,论述 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益的 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 需要对别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 判断。评价观点态度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①采菊东篱下。②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解题方法 作为设题较为规范的高考古诗鉴赏题, 一般都会遵循文学鉴赏“字不离句,句不离 篇”的基本规律。因此,由“点”及“面” 应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可行方法。这里的 “面”,指的是作者的观点态度;这里的 “点”,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关键点”:
1.关键词。
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 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 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 展现在我们眼前,显然,作者热爱春天、热爱 自然的情感也通过这一“闹”字而自然地流露 出来了。又如2019年高考江苏卷《登金陵凤凰 台》(李白)“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中的“愁”字,就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也 为我们的答题明确了方向。
2.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 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它体现 了作者的观点。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 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表明了作者高洁的 志向;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 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阐述了人们要从书 本中汲取营养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道理。这样 的诗句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明示作者观点 态度的作用。 3.常用来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词语 喜爱、向往、追求、同情、厌弃、憎恶、不满、 痛恨、指责、揭露等。
答题步骤 1.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 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2.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 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2019年高考安徽卷) 岁 暮①
【解析】 本题考查诗人为何有 “寂寞壮心惊”的感慨,实际上
3.要利用暗示信息 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要充分利用诗词本身 的暗示信息,这些暗示信息可以是诗歌的标 题,可以是诗前的小序,也可以是诗后的注 解。这些内容,有的给我们提供了创作的时 代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 了作者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接 指向作者的情感基调。这些对理解作品的思 想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解读诗词时必 须细心阅读,充分利用。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然,领略美好春光。表达出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 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诫诗;
对自然与美景的向往与喜爱。
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 3)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
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 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商朝诗人,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 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 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 “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 若干类,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 就可快速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如思乡诗,毫 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 离情别绪和深厚友情。
[唐]杜甫
是对作品思想内容的鉴赏评价。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结合注释①了解到本诗写作时间 是763年,安史之乱刚刚平息, 但“边隅还用兵”,吐蕃回纥乘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
虚而入,战乱再起。战火已烧至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雪岭”一带,注释②告诉我们 “雪岭”在成都西,作者曾居住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奔波忙碌,孤身在外,思念家乡,朋友零落。表达对故乡、亲 友的思念之情,抒发离别的感慨和愁绪。
解题要点 1.要知人论世 分析作品思想内容时,要结合作家的生活经历、 主要思想倾向以及创作的主要风格。如鉴赏李煜 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南唐降宋为界分为 前后两个阶段,降宋前,作品多描写帝王的享乐 生活;降宋后,作品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为主。
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思想感情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1)由于友人患病,不能 与友人赋诗饮酒,饱览春色。 表达出作者的怅惘遗憾之情。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2)作者虽 然身在书斋从 事教学,但心中望能走进自
州已被吐蕃攻占。
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
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 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二、对思想感情的评价; 把握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
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 社会意义,评判其深层内涵;
题模式有:
。把握评价思想情感常见的设
1.结合××句子,分析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2.××句诗(词)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3.这首诗(词)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4.作者为什么要写××两物?作者借这两物 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 1.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 行分析。
2.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 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
天地日流血,朝延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 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
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廊中)。②雪岭:又名雪山,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
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
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
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 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 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乐 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不过 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 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 寂寞的哀情。
“诗歌的内容主旨”是指诗歌中描写的 人、事、物的总和,是诗人写作的主要用意 或目的。分析诗歌的内容要结合诗歌中的意 象、人物、事件等因素,综合观照,这样才 能顺利地解读诗歌,领会诗作的内容,体味 作者的创作意图。“概括诗歌的内容主旨” 常用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 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 容?
①糗粮:干粮。
②政,即“正”。
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陶渊明赏菊,是表达自己的高洁情操。作者别出心 裁,用拟人的手法反其道而行之,写东篱菊花向陶 翁邀宠,与生在野外的菊花无人欣赏却不减其香形 成了对比,相比篱菊,又高洁了不少。作者托物言 志,借花喻人,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最后, 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归纳出作者的志趣。
望江南 李纲 (宋代抗金名臣)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 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 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注】 玉花:喻雪花。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下阕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
(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 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
教书,诫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 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商朝诗人,史载其
1.诗人对××事件的评价客观吗?你是如何 理解的? 2.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 3.这首诗体现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 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例:野 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5)抓住典型意象。意象是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的 客观物象,是诗人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 物象的统一。所以注意分析诗中意象来揣摩诗人 的情感。
(6)抓住注释。注释有时很短,却是命题者给考生的 暗示,下面就注释分类及其所暗示内容做一表格:
答题步骤 1.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 具体写了什么。 2.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 了……,抒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