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0章 成本分析概述

第20章 成本分析概述

第20章成本分析概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本分析的意义和任务,一般了解影响产品成本的三个因素,掌握成本分析的原则与评价标准,熟练掌握成本分析的程序与方法,重点掌握因素分析方法中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的运用。

二、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成本分析 2.成本事前分析 3.成本事中分析 4.成本事后分析5.成本分析评价标准 6.成本报表水平分析法 7.成本报表垂直分析法8.成本报表趋势分析法 9.成本报表指标对比分析法 10.成本比率分析法11.相关比率分析 12.趋势比率分析 13.构成比率分析 14.因素分析方法15.连环替代分析法 16.差额计算法 17.成本分析报告(二)论述题1.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有哪些?2.成本分析的任务是什么?3.成本分析的原则是什么?4.成本分析评价标准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5.成本分析的基本程序可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什么?6.成本分析的方法有哪些?7.成本报表整体分析方法是什么?8.指标分析法具体包括哪些形式?各有什么作用?9.比率分析法具体包括哪些形式?各有什么作用?10.连环替代分析法的分析程序是什么?运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11.差额计算法的分析程序是什么?差额计算法与连环替代分析法有什么关系?12.成本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什么?13.编制成本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三、要点提示(一)成本分析的意义和任务1.成本分析的内涵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相关资料,对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揭示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潜力。

广义的成本分析可以在成本形成前后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分析。

狭义的成本分析主要指事后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品成本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2.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影响产品成本的因素可以分为固有因素、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三大类。

固有因素是指企业建厂时先天条件的好坏对企业产品成本影响的因素,包括企业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等;宏观因素是从整个国民经济活动这样一个宏观的方面来观察的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等;微观因素是从企业本身的经济活动这样一个微观的方面来观察的因素,包括劳动生产率水平,生产设备利用效果,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利用情况,产品生产的工作质量,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状况等。

3.成本分析的任务成本分析的任务包括揭示成本差异原因,掌握成本变动规律;合理评价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正确考核成本责任单位的工作业绩;检查企业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成本分析的原则与评价标准1.成本分析的原则成本分析时要着重掌握下列原则:一是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二是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三是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四是纵向分析与横向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五是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六是报表数据分析与实地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2.成本分析评价标准成本分析评价标准主要有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和预算标准等。

历史标准是指企业在以前年度中某项成本指标的最低水平。

行业标准是指由企业主管部门根据所属行业的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所制定的同行业的成本指标水平。

预算标准或称计划标准或目标标准,是指企业预先规定的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具体包括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预算、商品产品成本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预算等。

(三)成本分析的程序与方法1.成本分析的基本程序成本分析的基本程序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和步骤:(1)成本分析准备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成本分析目的,确立成本分析标准和收集成本分析资料。

(2)成本分析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包括报表整体分析、成本指标分析和影响成本基本因素分析。

(3)成本分析报告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得出成本分析结论,提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编写成本分析报告。

2.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分析的方法有三种:(1)成本报表整体分析方法,包括水平分析法,垂直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2)指标分析法,包括指标对比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

前者进行指标对比的主要形式是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以前(上期、上年同期或历史最好水平)实际指标的对比,本期实际指标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先进指标相比较,或者在企业内部开展与先进车间、班组和个人的指标相比较;比率分析法包括相关比率分析,趋势比率分析和构成比率分析。

(3)因素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可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前者从数值上测定各个相互联系因素对有关经济指标的差异影响程度,后者利用各个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额,直接计算各个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的影响数值,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致。

3.成本分析报告成本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1)情况反映;(2)成绩说明;(3)问题分析;(4)提出建议。

对成本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是:(1)观点要明确;(2)原因要分析清楚;(3)建议要切实可行;(4)报告要简练。

四、本章重点与难点1.成本报表的整体分析方法2.指标分析法的具体形式3.比率分析法的具体形式4.连环替代分析法的分析程序及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5.差额计算法的分析程序五、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从狭义的角度说,成本分析主要是指()。

A.成本事前分析 B.成本事后分析C.成本事中分析 D.成本全过程分析2.影响产品成本的固有因素是()。

A.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 B .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C.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 D.生产设备利用效果3.影响产品成本的微观因素是()。

A.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 B.生产设备利用效果C.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 D.企业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4.成本分析的任务是()。

A.确定成本分析的基本程序 B.明确成本分析目的C.确立成本分析标准D.检查企业是否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财经纪律5.成本分析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

A.确立成本分析标准 B.进行成本指标分析C.得出成本分析结论 D.提出可行的措施和建议6.指标对比分析法包括()。

A.趋势分析法 B.垂直分析法C.水平分析法 D.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7.为确定某一经济指标各个组成部分占总体的比重,以掌握该项经济活动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方法是()。

A.因素分析方法 B.相关比率分析法C.趋势比率分析法 D.构成比率分析法8.以某个项目和其他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求出比率,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某方面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分析方法是()。

A.因素分析方法 B.相关比率分析法C.趋势比率分析法 D.构成比率分析法9.水平分析法是将反映企业报告期成本的的信息与反映企业前期或历史某一种成本状况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企业经营业绩或成本状况发展变动情况的方法,它属于()。

A.指标对比分析法 B.因素分析方法C.成本报表整体分析方法 D.连环替代分析法10.差额计算法的计算程序是()。

A.首先确定各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数的影响B.首先确定各因素的实际数与基数的差额C.首先确定各因素的分析方法D.首先替换各个基数指标(二)多项选择题1.影响产品成本的微观因素是()。

A.劳动生产率水平 B.生产设备利用效果C.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D.原材料和燃料动力的利用情况E.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2.影响产品成本的固有因素是()。

A.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 B.企业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C.企业的专业化协作水平 D.市场需求和价格水平E.劳动生产率水平3.成本分析的任务是()。

A.揭示成本差异原因,掌握成本变动规律B.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C.合理评价成本计划完成情况,正确考核成本责任单位工作业绩D.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E.事后分析与事前、事中分析相结合4.成本评价标准中的预算标准包括()。

A.主要产品单位成本预算 B.生产工时消耗标准C.制造费用预算 D.财务费用预算E.原材料消耗标准5.成本分析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

A.确立成本分析标准 B.得出成本分析结论C.报表整体分析 D.成本指标分析E.基本因素分析6.成本报表整体分析方法包括()。

A.垂直分析法 B.指标对比分析法C.水平分析法 D.比率分析法E.趋势分析法7.比率分析法主要包括()。

A.构成比率分析 B.连环替代分析法C.差额计算法 D.相关比率分析E.指标对比分析法8.指标对比分析法的主要形式是()。

A.同类产品单位成本厂际对比B.企业内部与先进车间指标对比C.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对比D.本期实际指标与上年同期实际指标对比E.本期实际指标与历史最好水平对比9.成本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是()。

A.观点要明确 B.原因要分析清楚C.说明成本计划完成情况 D.揭示成本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E.报告要简练10.成本分析的原则是()。

A.领导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 B.全面分析与重点分析相结合C.专业分析与群众分析相结合 D.经济分析与技术分析相结合E.报表数据分析与实地分析相结合(三)判断题1.根据成本分析的内涵和目的,成本分析主要包括产品成本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

()2.成本核算贯穿于成本会计的全过程,对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成本分析的评价标准主要有行业标准和预算标准。

()4.构成比率分析法是以某个项目和其他有关但又不同的项目加以对比,求出比率,以便更深入地认识某方面的生产经营情况的分析方法。

()5.因素分析法是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确定各因素对分析指标差异影响程度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6.差额计算法是连环替代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7.应用连环替代法时,经济指标体系的组成因素必须是确实能够反映形成该项指标差异的内在构成原因。

()8.应用连环替代法时,各因素对经济指标差异数的影响,可根据需要选择替换顺序。

()9.成本分析报告没有固定格式,企业只要说明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不必提出建议。

()。

10.作为成本分析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应是体现全行业先进水平的成本指标,大多数企业可以达到这一标准。

()(四)计算题1.根据下列表1中资料,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确定各有关因素变动对材料成本的影响。

六、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B 4.D 5.A 6.D 7.D 8.B 9.C 10.B(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ABC 3.ABC 4.ACD 5.CDE 6.ACE 7.AD 8.BCDE9.ABE 10. BCDE(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四)计算题1.运用连环替代法计算各因素影响如下:材料计划成本=200×300×15=900 000(元)材料实际成本=190×320×20=1 216 000(元)分析对象:1 216 000-900 000=316 000(元)计划指标:200×300×15=900 000元第一次替代:190×300×15=855 000元第二次替代:190×320×15=912 000元第三次替代:190×320×20=1 216 000元由于产量减少,使材料成本下降了45 000元;由于单耗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57 000元;由于材料单价上升,使材料成本上升了304 00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