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新课
《新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秦朝灭亡的教训一直是后人感兴趣的话题,贾谊在《过秦论》已经分析过秦亡的原因,这节课我们再看看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怎样总结秦亡的原因的。
二、回忆司马迁
【旧知回顾】学生回忆、发言:大家在小学初中学过杜牧的哪些诗歌?
【教师归纳】
同学们已经学过的杜牧的诗歌有《清明》《山行》《赤壁》等。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又号称杜紫薇(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后世称“杜樊川”。
晚唐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童年在樊川别墅度过,生活富裕快乐。
祖、父相继去世后,家境日益贫困。
穆宗长庆二年(822),20岁的杜牧已经博通经史,尤专注于治乱与军事。
23岁时,杜牧写了《阿房宫赋》。
文宗大和二年(828),26岁时进士及第。
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
冬季,入江西观察使沈传师幕,后随其赴宣歙观察使任,为幕僚。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大和九年,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开成二年,入宣徽观察使崔郸幕,为团练判官。
旋官左补阙、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员外郎。
武宗会昌二年(842),出为黄州刺史。
后任池州、睦州刺史。
宣宗大中二年(848),入朝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转吏部员外郎。
大中四年,出为湖州刺史。
次年,入京为考功郎中、知制诰。
大中六年(852),迁中书舍人。
岁暮卒于长安,终年五十岁。
杜牧生当晚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党争严重,社会动荡。
杜牧从小有经邦济世的抱负,但官场险恶、仕途坎坷,使他壮志难酬。
这决定了杜牧的诗题材丰富,情调豪放爽朗,风格清新俊逸。
七言绝句名篇迭出,脍炙人口。
三、朗读课文
【介绍背景】
《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
关于写作缘由,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这篇赋借古讽今,借写阿房宫的兴建和毁灭,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
阿房宫,故址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北,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两年后秦始皇死,继位的秦二世继续修建。
不久,农民起义爆发,公元前206年被项羽焚毁。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灭六国后,“始皇以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
赋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
”“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特征,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