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一讲

青少年心理发展第一讲


(1)发展的速度
(2)发展的优势领域 (3)发展的最终水平
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模式差异
(三)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年龄特征
1.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
心理发展阶段是指按一定的标准将个体心理的 发展划分为几个以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 质的差异的确定时期。 目前见到的划分人生阶段依据的典型资料,可 归为如下几类: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有何其示?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对教育工作的 启发
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稳定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有不同的 要求和措施。要求不能过高或过低,措施 不能成人化和模式化。 可变性:教育不应消极适应年龄特征,应积 极创造条件,走在发展的前面,以促进年 龄特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向更高层次发 展。
2.实践意义
帮助教育工作者根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 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促使其心理发 展达到该年龄的最好水平。 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培养高尚师德, 改进教学方法。
“如果我们对于教师要掌握教育学和心 理学知识这一点估计不足,那也是错 误的。有了这方面的知识,教师才有 可能把教材变成学生的真正的财富。” ——[苏]赞可夫 思考题: 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
一些心理发展关键期列举 0-2岁 亲子依恋关键期 1-3岁 口语学习关键期 4-5岁 书面语学习关键期 0-4岁 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5岁左右 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0岁以前 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 5岁以前 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 10岁以前 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
关键期对教育教学有何要求?

(五)制约心理发展的因素的基本观点
代表人有美国的吴伟士(心理的发展等于遗 传与环境的乘积)、格赛尔(生理成熟和学 习是决定个性发展的两个基本要素)、德国 的施太伦(儿童的个性发展是由儿童内部的 性质和外界环境二者的辐合)。
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或你有新 的观点,试举出言之有理的论点与论 据。
2.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自身的内部矛盾构成了心理发展的 动力,即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形成 的新需要与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第一讲


每一个理想的事物都有其自然的基础, 而自然的每一个事物又都有其理想的发 展过程。 ──[美]乔治· 桑塔耶纳(G Santayana,1863—1952)
一、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 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 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张秋菊 主讲
qsnxlx@ 2011xlx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是发展心理 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交叉学科,以发 展为基础。既探讨青少年的心理发 展规律 ,又探讨如何把握教育过程 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 ,以及 两者如何有机结合,使青少年获得 理想的教育,以最有效地促进和提 升其心理发展。
问题探讨 1.试从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看教 育与学生心理发展的辨证关系。 2.心理学家根据心理发展基本规 律提出了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 等观点,你如何理解这些观点?
参考书目:

[1]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4] 朱智贤主编《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佘双好主编《毕生发展与教育》武汉大学出版社 [6] 刘电芝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7] 周宗奎主编《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8] 雷雳,张雷主编《青少年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 [9] 朱智贤著主编《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0]朱智贤,林崇德主编《儿童心理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黄煜峰,雷雳主编《初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2]郑和钧,邓京华等主编《高中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3] 程国利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 [14] 李幼穗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天津科技出版公司
(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关键期(critical period)
指在个体成长中的某一段 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 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 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 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关键期最早起源于动物心 理学家劳伦兹(Lorenz,K.) 对动物印刻(imprinting) 行为的研究

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 被动结果,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 境和教育的作用。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
华生:“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 特殊的天地里培养他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 任何一个都能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 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丐 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 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例如艾里康宁(Д .Б .Э л ь к о н и н ) 和达维多夫(В .В .Д а в и д о в )把心 理的未成熟的心理发展按活动来分;
(5)以生活事件为划分标准
例如将成年期(18岁以后)以生活事例分为: 成年初期(18—35岁),成年中期(35—55或60 岁),成年晚期(55或60岁以后)。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 1 )“最近发展区”思想:“最近发展区”是指, 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 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 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儿童的这两个发展水平的动力 状态是由教育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创造出“最近发 展区”。 (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对儿童的教育教学必须以生 物成熟为前提,又要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最 佳期限就是建立在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的机能之上。 如果错过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将不利于其发展。 教育教学的最佳期限也就是儿童最容易接受有关教 育教学影响的时期。
(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
例如柏曼(L.Berman)以内分泌腺作为分期标准;
(2)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 例如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的分段是以 思维发展为基础;
(3)以个性发展特征为划分标准
例如艾里克森(E.H.Erikson,1907—1979)对人 格发展的划分;
(4)以活动特点为划分标准
我国心理学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 阶段 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 少年期(11、12岁—14、15岁) 青年期(14、15岁—25岁) 成年期(25岁—65岁) 老年期(65岁以后)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 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 或本质特征。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有相对稳 定性,又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皮亚杰认为,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 的一般认知水平。 任何知识的获得都必须通过学生主动的同 化才有可能实现,而主动的同化则须以适 当的运算结构的存在为前提。 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 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 结构的同化能力,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 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大中小学生的教材与教法之比较…
.
个体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
人类心理进化过程
种系心理发展
动物心理进化过程
青少年心理发展属于个体从出生到成 熟的积极的、持续的、有规律的心理 变化过程,主要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范畴。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部分。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包括两个主要部 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1)两个主要部分:人的认识过程发展的 年龄特征;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2)四个有关方面: 心理发展的社会生 活条件和教育条件; 生理因素的发展; 动 作与活动的发展;言语的发展。
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 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 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适当的教育训练可以 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
有人对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进行辨别学习
实验… 维果茨基认为,学校教学能够在促进一个认知 阶段向另一认知阶段的过渡中发生作用。
最近发展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 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
1.关于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 题 1)遗传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决定的观 点。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高尔登。 2)环境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决定的。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3)二因素论即遗传与环境,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能否认。 4)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
稳定性的表现、原因 表现:1)一定年龄阶段的大多数儿童总是处 于一定的发展水平上,表现基本相似的心理 特点。 2)发展阶段的进程顺序和发展速度是 相对不变的,不能超越也不能颠倒。 原因:1)社会教育条件在一定时期有相对稳 定性; 2)儿童掌握知识经验有一定的循序性, 大多数儿童花费的时间差不多; 3)生理发展有相对稳定的程序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一般来讲,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以下 几方面。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不可 逆,也不可逾越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连续性:后一阶段的发展 总是在前一阶段的 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后 一阶段既包含前一阶段 的因素,又萌发下一阶 段的新质。 阶段性:当某些代表新质 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 度时,就取代了旧质要 素而成为优势的主导地 位,这时量变的过程就 发生了质的飞跃,表现 为间断现象。
强调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个体的 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跑的基因中就 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 开),环境与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 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他说:“一个人的 能力是由遗传得到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 正如一个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 定一样。”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霍尔,他最著名的论断是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