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感悟

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感悟

对“教学反思”的理解和感悟
成功绝少一蹴而就的例子,因为难得,所以弥足珍贵。

进步也非顺理成章的事情,需要付出,才能水到渠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多的感受学有所成、劳有所得的道理,更多的见证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情景,所以更懂得自我超越的困难和艰辛。

过往,我们时常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自勉,而近来却觉得教学过程中“谦虚不一定使人进步,但反思一定使人进步”的道理似乎更为受用。

何谓教学反思?我认为是教学的一个迂回过程,以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验证、相互渗透。

而这种反思,恰恰能够取过往之所长、弃昨日之所短,不断锤炼、完善,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之所以说这种教学反思是迂回的过程,是因为反思需要教学实践的支持,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效果的反馈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计划,从中找到备课、讲课之不足,并明确有待提高和超越的环节,从而有针对性地整改、优化,如此反复,提炼出的都是进步的元素。

踏上三尺讲台,不是单纯地意味着授课,而是一种职责,只有拥有对学生负责的自觉性,才能觉得教学反思是进步的源动力,是优良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

没有一种进步是不需要汗水做代价的,也没有一种进步是不需要思考就能换来的,所以不满现状的时候请开始反思,利用反思这种手段,开展反思这种高尚的精神活动,勇于并善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勤于并敢于纠正不甚合理的地方,从塑造自己到肯定自己,到怀疑自己,再到验证自己,周而复始,进步逐渐累积,成品渐趋完美。

反思后则奋进,确实如此。

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的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

那么,教学反思应该反思那些方面,那些内容,又该如何进行反思,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教育理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才从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今的教育环境、社会环境之下,我国当前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和调整,我们已经掘弃了以往“应试”为重的理念,并顺势发展起“素质”教育,力求培养新一代创新型、协作性、复合型人才。

教育理念的改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应该反思“应试”教育
的弊端,对学生成长的不良影响,并思考“素质”教育究竟致力于什么样的培养模式,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久以来根深蒂固的“应试”理念,特别是过渡时期,以顺势而不突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仅从纸上谈兵的局限性。

2.教学反馈
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是指导下一步教学的有力资源,来自于同行、来自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最能够反映自身差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确实如此,教学评比、教学经验的切磋与交流中,交换了彼此的教学经验,多种经验经对照比较,就可以促进全方位的反思。

这样做既可能产生新的教学思想,又可以普遍提高教学水平,从而整体上推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可以说,通过比较,找出手段、方法上的不足,研究别人的长处,汲取各方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逐步形成反思的意识及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跨越性的进步。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充分条件。

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另外,它还是沟通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迅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

通过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反思,既丰富了教师本身的职业素养,有为学生提供了更为有益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学反思,因为及时和坚持,因为自觉和自愿,所以珍贵和真实。

老师和学生一同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无论怎么看,反思都是一种进步的方式,也是一个互动双赢的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