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祭文五篇【篇一】在父亲离去的这些日子 ,我总是想写些文字 ,纪念我虽然平凡但一生要强、与命运不断抗争的父亲。
但是 ,每一次 ,只要有这样的念头产生 ,泪水便模糊了我的双眼 ,思绪也异常凌乱 ,使我无从下笔。
我知道 ,那是我内心深处不能触及的最痛的地方 ,而我苍白的笔墨怎能描绘父亲丰富的一生。
父亲走了 ,让我真正理解和感受了“生命”二字的意义。
以前 ,当听到或看到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去世 ,我只是隐约地体会到一种悲哀 ,一种惋惜 ,慨叹一声“人生无常”。
然而父亲 ,在这个世界上才度过了 82 个年头 ,如果不是重病缠身 ,他应该是安享天年 ,长命百岁的。
父亲的离去 ,让我真切感受生命竟是如此脆弱 ,面对无可挽回的失去竟是如此的无望与无力 !那种刻骨铭心的伤痛 ,是再高明的医生 ,再珍贵的药物 ,也无法医治的 !父亲 ,我想您 ,很想很想。
很想再为您做几顿可口的饭菜 ,我在厨房忙碌着 ,您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这是我这一百天来每次做饭时都会出现的幻觉 )。
很想再为您捶捶背 ,给您洗洗脚。
很想再和您一边轻松愉快地聊聊天 ,一边看着您和蔼可亲的脸和温馨的笑容。
亲爱的父亲 ,您离开我们已经有一百天了。
这一百天里我们无时无刻都在挂念着您 ,每天都在和您说话 ,每天都沉浸在与您一起的点点滴滴中 ,亲爱的父亲 ,您在天堂过得还好吗 ?女儿有太多太多的话 ,想讲给您听 ,可女儿却无法用文字准确地表达。
我刻录了一个盘子《献给父亲的歌》 ,放在车上 ,每天都听。
每次听《父亲》这首歌 ,就觉得刘和刚唱出了我的心声 ,今天我在这里把它唱给您听 ,我亲爱的父亲 ,您听到了吗 ?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您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您眼角上添了皱纹听听您的叮瞩我接过了自信凝望您的目光我看到了爱心再苦再累您脸上挂着温馨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生活的苦涩有三分您却吃了十分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您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带着这种痛 ,含着眼中的泪 ,回忆父亲的点点滴滴 ,惟以悼念我的父亲。
【篇二】敬爱的父亲大人,您就这样悄然地去了另一个世界,风树之悲,千万声的呼唤,也无法唤回您的生命了。
多少个不眠之夜,在泪眼中,您还是那样的慈祥,您总是穿着那套蓝色的西装出现在我们的梦境里,我们不相信,您已经离开我们了。
怎么能忘记 **年农历 4 月 7 日下午的 23 点,您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们姐弟唯有泪千行。
悲心长泪忆我父,摧肝裂胆思音容。
父亲大人,您平凡的一生是用善良和朴实来书写的。
您虽言语不多,却处处充满睿智。
您,一个教师,凭着自己知识教书育人,养活了一家人,撑起了一片天地,我们姐弟二人在您和母亲的呵护下,长大成人,成家立业。
父亲大人,您也可以含笑九泉了,您就安心地一路远行吧,去那个极乐世界好好地生活,别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了。
您的子孙会在您的庇护下,健康地成长,平安地生活,正直地做人。
父亲大人,您深爱着您脚下的这片土地,一生勤耕不息,直到生命的最后尽头,自己舍不得吃,总是把最好吃的送给您的子孙。
惭愧啊,我们并没有给您多少的回报。
在您罹患恶病的这几天里,我们才守在您的床前,尽了儿女的一份微薄之力,我们愧对您老人家。
父亲啊,在生命之灯即将燃尽之时,您仍然惦记着这个家,惦记着您的子孙。
父亲大人,您一生对我们姐弟的好,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您从不打骂我们,您尊重我们的选择,支持我们的事业。
78 年的岁月,您从未与别人吵过架,为人之善,做人之正,堪称典范。
父亲大人,您平凡的一生又是多么地不平凡。
我们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光大您的美德,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大人您走后,我们无数次在心中念着这句话,无数次任悲泪长流,让思念永驻。
而今我们再怎么呼唤父亲也不能回应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痛心疾首,心如刀绞!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返哺之情,何况人呢?儿女不孝,未能在床侧朝夕伺候,空留孝心,愧对父恩!如今梦境缥缈,纸灰摇曳,我父何在?悔!痛!未能朝夕陪伴。
此时儿女哽咽难耐,眼泪奔涌而出,数次失声,真想大声疾呼父亲安在?父恩如山高,高不可攀;父恩似海深,深不可测。
父恩何报?呜呼!一腔悲情何日能谴?数行泪水今朝尽流。
如今难睹我父音容,不尽为儿女之孝道,欲想念只有合目追思,长痛在心!纸短情长,笔拙意远,十分才思不尽我父滴水之恩,万千泪水难报我父养育之情。
胸闷难耐,思情难排,寥寥数语,权泄寸寸相思之苦,且谴片片追念之郁。
悲哉,善良的父亲,哀哉,痛楚的心灵!风儿呜呜,呜咽着儿女无尽的悲伤,流云无语,带走了我们永远的牵挂。
尊敬的父亲,您太累了,您是需要休息了,安息吧,父亲!我们相信,逝去的只是您衰弱的身体,升华的将是您永恒的灵魂。
让您的灵魂如同春日的朝晖永远照耀着您的子孙,保佑我们这个大家庭,世世生息,代代繁衍,人人健康,处处平安,家家和睦。
尊敬的父亲,您一路走好,安息吧!【篇三】维公元二零六年一月三日,家父驾鹤西去。
魂归缈缈,唯余桑梓,儿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一腔悲情,两行酸泪,一时多少言语,竟不知如何诉说……。
作为农民的父亲,童年和青年时期可以说是充满坎坷和不幸的。
抛却农民本身的贫穷和艰难不谈,就是一个接一个的自然的和人为的灾难,对于他来讲,已经是太多太沉重了。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不止一次地谈起过他的童年的艰辛与困苦。
他说这种艰辛与困苦直接造成了他企图通过读书来摆脱土地的失败——父亲只断断续续读了五年的小学课本。
暮年的父亲由于一生的操劳积劳成疾。
长年累月的重体力活使得父亲的心脏有很多疾病。
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父恩儿当何报?父亲临终数次呼儿乳名。
呜呼!为人子者伤伤,黄天不晓,身为后者怆怆,西庭难知,一腔悲情何日尽谴?诉青山而泪眼婆娑,临瀚海而怅恨缠绵,空余愧恨!想如今难睹家父音容,不尽为子孝道,欲想念只有合目追思……纸短情长,笔拙意远,十分才思,不尽家父滴水之恩,万千泪水难报家父养育之情。
胸闷难耐,思情难排,寥寥数语,权泄相思之苦,且谴追念之郁。
逝者已矣,托体山阿,生者追思,寄语薄纸,想必家父在天之灵,能体谅不孝子之思念之苦,天人分离的无限悲伤……父亲黄泉路上走好!九泉之下安息吧!穷不扎根,愚有两说!富又何如?为儿只有淡远求索、行恭、责厚、接众和,孝顺母亲!不辜负您的期望秉承父亲对人感恩,对己克制之人格光辉,橛橛梗梗,孜孜淑淑……【篇四】先父姜公 **,因多年患病,数病交叠,心力衰竭,医治无效,于**年农历六月初一日九时五十分仙世,享年 74 岁。
先父生于一九三三年, **省 **县人。
年仅四岁,即随其兄从 **逃难来到 **。
不久就与年仅 7 岁的哥哥走失。
懵懂之年,孤苦伶仃,上无高堂护佑,旁无手足同行。
好在天公有好生之德,风雨之中,得以成长。
先父尊老携幼。
勤苦节俭,任劳任怨。
为了一家老少之生计,终年劳作于烈日田园,风雨地边;四季奔走于终南深山,渭北老原。
尽受艰辛,饱经风霜!呜呼,吾父!先父为人憨厚,待人宽松,忍辱负重,毫无私欲,从不与别人发生争执 ,即使被人误以为痴 ,也不申辩澄清。
先父能清楚地知道何时起床,天亮即能到达纸房、两涝、东流水或西流水,能准确地记得几个儿子何时上的大学,但却终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此情至深,此德至尊!呜呼 ,吾父 ! 小时家穷,一家老小衣食不饱,更买不起什么水果。
所以,盼望先父快点儿从山上回家的秋夜,便是我们兄弟几个的快乐时刻,我们企盼着先父砍柴时,从山上给我们带回来的八里炸、五味子、毛桃和山杏。
现在,我们几个都长大了,成人了,有出息了,也有钱了。
我们能卖起美国红提、日本苹果、广西的沙田柚和美洲的火龙果,但我们并不十分爱吃这些东西,因为我们终生都忘不了先父以油渣为食,用他的深情,从山里专门给我们带回来的那些带有特殊味道的特殊水果;忘不了先父为了我们能长大成人,拉着破旧的架子车,磨破双脚,日行数百里,游走他乡,为我们换粮的身影;忘不了先父用他瘦小的身板,背负小儿,一路小跑奔向祖庵医院的身影!此情至深,此德至尊!呜呼,吾父!今天 ,我们在这里追思先父宽人憨厚之品性 ,意在秉承其仁厚之德;追思先父辛苦勤劳之历程,意在传承其勤俭之家风。
我们给先父确定正月初一为生日,是取其正、大之意,我们将以先父宽仁厚德、勤劳节俭之家风为正、为大,揩泪传承!我们将用这种品德,这种精神,对待人生,对待生活,使家庭更加和睦、和谐、发展!借以告慰先父的在天之灵。
安息吧!我们宽仁、忠厚、正大的父亲!【篇五】公元二零一四年,农历甲午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九时许,父殇!今不孝女谨呈鱼肉素蔬之仪,跪拜于家父灵前,祭曰:父魂渺渺,游丝珍细,慕恋人间,遁归西天。
三十余载,父女情深,咔然截止,悲哉丧哉!吾之生命,父予父给,本是无缘,幸父可怜,抵抗计生,保存至今。
父在尤叨:如无当初,一念之间,琐事缠身,抛之弃之,轻而易举。
可女心跳,骨血相连,不忍丢之。
今时想起,泪沾襟衣!父已不在,音容留存。
每次翻阅,呆若神往,仿若父在,却又深知,其实今时,已经惘然。
长听母言:父亲少时,丧母孤丁,衣破褴褛,无人缝补,取一铅丝,胡乱绞扎。
一岁春秋,十岁寒暑,二十成年,娶妻生子,家庭温馨,邻里羡慕。
吾记少时,父亲伟岸,净面洁衣,黑鞋皮包,行色匆匆,天南海北,江湖车船,一羁千里。
每次父归,姊妹三人,争前恐后,打开行囊,苹果清香,扑鼻而入,笔砚素纸,外乡书信;千里奔波,为吾为姐,两系红裙,迎风飘展,招人羡艳,风靡全村。
父归来兮,灶台肉香,餐桌芬芳。
父归来兮,母笑颜开,冬袄夏衫,棉绒布鞋,粗布帐纱,针纳锦被,虽简犹繁。
堂前秋千,卧室地砖,柜上冬青,脚下藤席,小院青瓦,大厅炉香,诸等杂什,皆出父手。
春节元宵,对联花灯,父亲制裁,亲裱门楹。
一岁枯荣,十载风雨,二十中年,突降灾难,父病卧床,家道萎靡,从此不振。
记得当年,人言将亡,母悲姐伤,兄泣吾惘,飘摇之家,亲眷远离,无栖无落。
辛得老天,悯然助之,父体回还,重新站起。
家母念叨:一家之里,如无一主,家不成家,庭不算庭,即使病怏,好是缺梁。
从今往后,二十余载,母挑大梁,照顾病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兄长犹少,考第为一,踏步金陵,求学四载。
吾忆那时,九月轻寒,晨阳微照,叶黄摇摇,落碾轻尘,父背行囊,欲送百里。
母亲含泪,挥手一霎,留念眼际。
隔之三年,春明清雨,草甲尖尖,桃花妖娆,柳树飞扬,吾随父亲,赴宁探兄,莫愁湖边,因贫守困,天天面食,父怜兄饥,买只烤鸭,骨脆肉肥,余香犹在。
一晃至今,悠悠岁月,真如父容,宛如眼前。
一岁寒凉,十岁骄阳,二十弹指,别乡登宁,有八余载。
如前十年,父病常犯,四年一周,人心惶惶,步步为营,提心吊胆。
值此多年,吾生年轻,恋爱结婚,成家生女,夫爱女乖,其乐融融。
曾接父来,小住几日。
总念父病,不得长寿,慰挽多日,终不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