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复习)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Ⅱ
(2)其他植物激素
Ⅱ
(3)植物激素的应用
Ⅱ
植物激素
来源: 植物体内部一定部位合成 作用: 调节生长发育 特点: 微量、高效、产生部位→作用部位 本质: 有机物
知识点透析
1、激素的概念及有关问题
1)、激素与酶的关系 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产生酶的细胞却 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上端 朝向生长方向的 那一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由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
提醒:判断生长和弯曲首看有无生长素来源,再看
能否运输到作用部位,最后看分布是否均匀。
单侧光和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通过太空失重,抵消了地心引力对生长素
达尔文
①胚芽鞘+单侧光→向光生长 ②去尖端+单侧光→不生长,不弯曲 ③用锡箔罩住尖端+单侧光→生长,不弯曲 ④用锡箔罩住尖端以下部位+单侧光→向光 生长。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 端产生某种刺激,对下 部产生影响,出现向光 弯曲
詹森
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不弯曲 胚芽鞘尖端下部放琼脂片+单侧光→弯曲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 可以透过琼脂片
c,b>c
总结:
胚芽鞘的长不长与有没有生长素有关 胚芽鞘的弯不弯与生长素的均不均有关 植物的胚芽鞘、幼苗等的生长方向与生 长素的分布情况有关。单侧光和某些外 力的作用往往会引起生长素的重新分布, 也就会改变它们原来的生长方向。
例1.如图所示,用燕麦胚芽鞘做实验,可使其
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是(
)。
从人尿中分离出能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 哚乙酸
植物激素的概念
a、由植物体内产生
来源
b、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运输
c、对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功能
d、微量
含量
e、有机物
本质
植物激素的种类
1、生长素(IAA) 2、赤霉素(GA) 3、细胞分裂素(CTK) 4、脱落酸(ABA) 5、乙烯(ETH)
尖端
生长但不弯曲 感光的部位在
胚芽鞘尖端。
罩上 伸长 区
合作 分别遮盖胚芽鞘的顶端和伸长区 探究 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任务1: 胚芽鞘是否具有向光性实验一源自实验三生长,向光弯曲
生长,不弯曲
单一变量: 有无单测光照射
现象: 实验1向光弯曲生长;实验3生长,不弯曲。
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和胚芽鞘尖端接受单 测光有关。
答案:B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植物向光性 的形成原因,同时也告诉我们生长素具有促进 植物生长(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是不是生长 素只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促
根
芽
进
生
长
A
0
抑
制
生 长
B茎 C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1、曲线AB段表示: 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的促进作 用加强。
向性运动
感性运动
定向刺激(单侧 光、重力、湿 度、化学物质)
不定向的多种 刺激(触摸、震 动、明暗)
朝着(背着)刺激产 合欢含羞草叶
生反应。如向光性、 片的闭合和张
根的向地性
开。
相同点
都属应激性.都是对环境的变化产 生的适宜反应,是适应环境的不同 方式。
应激性和适应性的比较
比较
应激性
适应性
定义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 生的一定反应
生物与环境表现相适 合的现象
产生 原因
外界刺激(光、温度、 声音、食物、化学物 质、机械运动、地心 引力等)引起
生物体在一定环境条 件下发生的有利变异 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表现 方式
植物的各种向性(向地 性、向光性、向水性 等),动物的趋光性和 趋化性等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 理功能、行为、习性、 以及保护色、拟态、 警戒色等
拜尔
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置于黑暗中培 养,胚芽鞘向放尖端的对侧弯曲生长
尖端产生某种化学物质, 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温特
①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 切面的某一侧
②空白的琼脂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 某一侧
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 物质,向下运输,促进 下部生长
其他科 学家
温特实验的分析 两实验差异: 使用的琼脂块是否用尖端处理过——单一变量
现象: 实验组1不生长;实验组2弯曲生长 结论: 胚芽鞘顶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运输的并
能引起胚芽鞘生长的物质
温特进一步作出了什么推论?
温特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
物质命名为: 生长素
科学家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及分析
单一变量:锡箔片罩住胚芽鞘尖端或下部
现象:实验3生长,不弯曲;实验4向光弯曲生长
结论: 胚芽鞘的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尖端 下部弯曲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①
②
③
④
对照组 自变量
结论
1与2
尖端有无
1与3
1与4
尖端是否接受 胚芽鞘尖端下部 单侧光照射 是否接授光刺激
3与4
接受单侧光照 射的部位不同
科学探索的一般过程
观察现象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光弯曲生长?
作出假设:单侧光照射,
植物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验证: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结论:胚芽鞘受单侧光照射弯曲生长。 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哪一部分有关?
去
掉
不生长也
尖
不弯曲
端
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尖端有关
感受光刺激的是哪部分?
用锡
箔把
罩上
结论: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
地上部分:
A、层次越高的枝条相对下面的枝条为形态学的上。 B、以树干中轴为基准,同一枝条距中轴越远则是形态学的上。
地下部分:
形态学上端
A、以地面为基准,距地面越深的根为形态学的上。
B、以主根中轴为基准,同一侧根距中轴越远则是形态学的上。
形态学下端
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 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
运输:
①横向运输:只有尖端才具有横向运输。 ②极性运输: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③非极性运输:成熟(韧皮部)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载体,要耗能)
分布:
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幼 嫩种子等。 产生部位<积累部位,如顶芽<侧芽 生长旺盛的部位>衰老组织
拜尔的实验
黑暗中 拜尔的实验示意图 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其顶尖产生的刺激在下端 不均匀分布造成的
由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初步证明胚芽鞘的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 是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 匀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 即:尖端是通过产生的某种物质影响下部生长
如何证明?
二、继续实验,进行探究:--温特的实验
意义
保证各物种的生存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关于生长素的经典探究实验
年代
实验人
19世纪末 达尔文
实验示意图
课本P46
实验结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尖端产 生某种刺激
1910年 詹森 课本P47 某种刺激可以通过琼脂传下来
1914年
拜尔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 课本P47 的某种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
造成的
1928年
温特
课本P47 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是一 种化学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1880年 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
金丝雀虉草 单侧光、锡箔纸
一、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实验材料——胚芽鞘
胚芽鞘:植物胚芽外的锥形
套状物,是植物的第 一片叶子,可保护胚 芽中更幼小的叶和生 长锥。
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 之一。它突破种子的 皮后发育成叶和茎。
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 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
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根>芽>茎 嫩>老 双子叶>单子叶
两重性的典型现象—顶端优势
产生的原因:
由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侧芽附近生长素 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
应用
1、果树、园林植株的整枝修剪 2、棉花的打顶摘心 3、田间除草(除草剂)
3、锡箔套住尖端 4、锡箔套住尖端下部
直
向
立
光
生
弯
长
曲
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弯曲生长的部位在尖端下部
总结上述三个实验,达尔文提出: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
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 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弯曲。
这种刺激究竟是什么?
詹森实验
琼脂片
云母片
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2、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表示 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3、C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 对生长无影响 4、B点所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芽的生长效应是 抑制生长。
低浓度时起促进作用,高浓度时起抑制作用。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反应的敏感性不一样
作用特点:两重性注意:促进细胞的
作用表现:
纵向生长,而不是 促进细胞的分裂。
探究任务2: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是否与尖端有关?
实验一
实验二
生长,向光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