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一)一、填空题(共10分)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正像教学法是“怎样教”的理论一样,语言学习与习得研究是“”的理论。
2. 1957年,美国语言学家拉多提出了,这种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其心理学的基础。
3. 听说法认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采用胜过分析,这个过程包括了归纳和辨别。
4. 偏误分析包括选择语料、确定语料中的偏误、将偏误分类、和评价偏误五个步骤。
5. 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是6. 为了给汉语学习者按照汉语水平分班进行的测试是7. 式学习和封闭式管理是速成教学比较常见的方式。
8. 在制订教材编写方案过程中,明确教材编写目标、思考教材的创新和特色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环节。
9. 《语法大纲》丙级语法项目构成了汉语水平标准的语法内容。
10. 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为。
二、选择题(共10分)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应用语言学”这个术语,最早是由语言学家()于1870年提出的。
A.索绪尔B.S.皮特·科德C.扬·涅切斯瓦夫·博杜恩·德·库尔德D.韩礼德12. 对外汉语教学的三大基础理论不包括()。
A.语言学B.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法13. 一个人生下来以后接触到的第一种语言或几种语言是()。
A.母语B.第一语言C.第二语言D.目的语14.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营造日常交际的氛围,符合克拉申提出的()。
A.习得——学习假设B.监控器假设C.输入假设D.情感过滤假设15. 在课堂教学中,始于语音,以课文为中心,以语法为主线的是()。
A.近代翻译法B.直接法C.口语法D.听说法16. 盛炎把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接受过程分为观光期、()、逐渐适应期、接近或完全复原期。
A.体验期B.了解期C.挫折期D.熟悉期17. ()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
A.总体设计B.教材编写C.课程设计D.成绩测试18. 教师讲完“了”的用法后出一些题目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这种测验属于()。
A.成绩测验B.水平测验C.诊断性测验D.安置性测验19.《商贸汉语》属于()类教材。
A.语言技能类B.语言知识类C.文化知识类D.特殊用途语言20. “我是韩国人,我的名字叫申炳荣”违反了交际的()。
A.历史原则B.实践原则C.有效原则D.语境原则三、名词解释(共5分)说明:每题2.5分,共5分。
21. 输入假设22. 偏误分析四、简答题(5分)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简要叙述一下学习和习得的不同。
五、教案设计(20分)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学对象: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100分钟)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
买东西(情景:外国留学生艾中华在商店买衣服,和营业员对话)营业员:你看,这件衣服比较长。
你试一试,合适不合适?艾中华:长短比较合适,可是这件比刚才那件大,太肥了。
营业员:你再看这一件,正好是你要的中号,但是这件衣服价格比那件贵一点。
艾中华:长短、大小正合适。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少?营业员:比那件贵8 0元。
艾中华:比那件贵多了。
有没有比这件便宜一点的衣服?营业员:有,但是颜色没有这件好看。
你看,就是那一件!艾中华:那件比这件便宜多少钱? 营业员:比这件便宜20元。
我拿给你看看,好吗?艾中华:不用了,那件颜色没有这件深。
我不喜欢。
我就买这件。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怎样学2. 对比分析假说3. 类推4. 解释偏误5. 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6. 安置性测试7. 沉浸8. 教材编写目标9. 中等10. 文化二、选择题11. C 12. D 13. A 14. D 15. A 16. C 17. C 18. C 19. D20. C三、名词解释21. 克拉申认为,习得的前提是理解,语言习得要通过可理论的输入。
这个假设的提出基于习得——学习假设和自然顺序假设。
输入假设认为,输入的语言材料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输入的材料要略微超出学习者的当前水平,另一个原则是输入语料的选择要遵循自然顺序。
22.是对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其来源,届时学习者的中介语体系,从而预料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与规律。
四、简答题23. 学习是指主动获取知识的行为及其过程,习得则指知识内在化的过程及其已经内在化的那部分知识。
具体来说:(1)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习得则是下意识的;(2)学习是了解有关语言规则的只是,这些知识仅能帮助学习者检查自己话语的对错;(3)习得是在交际条件下自然地使用第二语言;(4)习得是儿童获得第一语言的方式,很可能也是他们获得第二语言的方式;(5)成人也能够通过习得掌握第二语言。
五、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表示比较的方式。
2. 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地使用比较方式。
教学重点1. 语法:“比”字句,“没有”句2. 词汇:合适、正、正好教学环节1. 组织教学(2分钟):点名,问候。
2. 复习旧课(12分钟):快速问答前一课的内容,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说出知道的“颜色词”,为学习新课作铺垫。
3. 学习新课(共80分钟):(1)导入新课(5分钟):谈论一个与衣服和买衣服有关的话题。
例:你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在中国你买过衣服吗?你买的衣服贵还是便宜?(2)学习生词(10分钟)听写新课生词……教师领读生词……学生齐读和个别读生词……纠正发音……。
(3)重点词汇扩展练习(10分钟)词…词组…语段例:合适…很合适…这件衣服很合适。
正…正合适…这件衣服正合适…我买的这件衣服很(正)合适。
正好…正好100元…这件衣服正好l00元…我正好有l00元。
(4)讲练重点语法(20分钟)。
①板书“比”字句、“没有’’句的语法形式,并进行讲解与比较:“比”字句:A比B+形容词(+具体数量/多了/一点儿)例: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十块钱。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多了。
这件衣服比那件贵一点儿。
“比”字句的否定形式:A不比B+形容词A没有B+形容词=B比A+形容词例:这件衣服不比那件贵。
这件衣服没有那件贵。
=那件衣服比这件贵。
②设计话题,或在真实交际场景中进行操练。
形式为:回答问题、句型转换。
例:你比他高吗?~你比他高多少?….用“没有”句转换。
(5)学习课文(35分钟)①听课文录音……教师领读……学生齐读(分角色读)……纠正发音……。
学生质疑,老师或学生解答……教师提问内容……。
②板书提示重点,概括大意:重点词语和语法课文内容提示合适第一件衣服:短第二件衣服:长短比较合适,比第一件衣服大,太肥了正好第三件衣服:正好是他要的,长短大小正合适,“比”字句营业员说:比第二件衣服贵一点,“没有”句艾中华说:比第二件衣服贵多了。
第四件衣服:价格比第三件便宜一点,营业员说:颜色没有第三件好看,艾中华说:颜色没有第三件深。
③学生看板书的提示,进行成段叙述性表达……分角色表演。
4. 本课小结(4分钟):见板书上的重点生词、语法。
5. 布置作业(大约2分钟):例如:造句、作文、复述、预习。
国际注册汉语教师资格等级考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二)一、填空题(共10分)说明:第1—10题是填空题,每题有一空,每空1分,共10分。
请仔细阅题,并在划线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 1983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术团体“”,这标志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2. 一对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夫妇在留学期间生了一个孩子,孩子生下来后首先学会了英语,那么,英语是他的。
3. 认为人类先天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语言习得机制。
4. 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创始人有英国语言学家。
5. 相对于“语言能力”,海姆斯提出了“”这个概念。
6.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的基本框架结构是三等五级,其中三级标准属于水平。
7. 韩礼德主张把语言看成一个由语义层、词汇语法层和组成的三层次体系。
8. 主张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加以对比,两种语言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将有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反之则阻碍第二语言的学习。
9.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的语言教学,因此不能忽视不同文化可能产生的撞击。
10.用计算机提供在机场接人的场景,学生与计算机中的人物分别扮演一个角色,练习会话。
这是CCAI中的。
二、选择题(共10分)说明:第11—20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可选项,请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选项,每题1分。
11. 应用语言学形成独立的学科是在()。
A.1870年B.1946年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60年代12. 根据(),可以将对外汉语教材分为说话、听力、阅读、翻译教材。
A.学习阶段B.知识传授C.技能训练D.语言和文化对比13.()是教育测试中运用最广的,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什么测什么,学什么测什么,甚至是怎么教就怎么测。
A.成绩测验B.水平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诊断性测验14.()是我国出版的第一部专供国外使用的基础汉语教材。
A.《基础汉语》B.《汉语教科书》C.《基础汉语课本》D.《实用汉语课本》15. 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人物是()。
A.韩礼德B.索绪尔C.乔姆斯基D.布龙菲尔德16. 哪项不属于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因素()。
A.学习者个人B.外部环境C.语言本身D.语言的媒介作用17. 主张课堂的活动应当通过真实的交际来进行的是()。
A.视听法B.交际法C.情景法D.认知法18. 对词组、句子、语篇、话语等组织规则的教学是()。
A.词汇教学B.语法教学C.语音教学D.汉字教学19. ()把语言分解成语音、语法、词汇等不同的语言要素或语言点来测试。
A.主观性测验B.客观性测验C.分立式测验D.综合式测验20. ()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外部环境因素。
A.学习者的年龄B.学习者的文化背景C.学习者的性别D.学子这的情绪三、名词解释(共5分)说明:每题2.5分,共5分。
21. 教学评估22. 课堂教学技巧四、简答题(5分)说明:请根据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加以简述。
23. 简要叙述一下认知法的教学原则。
五、教案设计(20分)说明:本题是教案设计题,共20分。
请阅读和分析所给的课文,并写出一个完整的教案。
(教学对象:学习了一个学期的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课时:100分钟)要求:1、教学步骤要清晰;2、找出应教授的词语和语法点若干,并对其中的一个词语和一个语法点进行重点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