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初中生物会考试题2016初中生物会考试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如图中,A袋内装有新鲜菠菜,B袋内只有空气,将两只袋口密封,放在黑暗处,一天后取出,分别将袋内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产生了较多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塑料袋是()A.A袋 B.B袋 C.两只都不 D.A 袋和B袋2.同学们在初中生物课中做过许多实验。
以下是某同学对几个实验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子叶B.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时,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暗处理C.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可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进行观察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染3.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其中一种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A、蚕B、苍蝇C、蝴蝶D、蝗虫4.(2014秋•灵璧县期末)花生、玉米等粮食上易生长一种霉,这种霉能产生致癌物质,它是()A.青霉 B.根霉 C.黄曲霉 D.毛霉5.小科小明同学对某一植物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发现它有根、茎、叶和种子,但没有花和果实.根据其结构特点,你认为该植物应该为()A.被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蕨类植物 D.苔藓植物6.人类的性染色体()A.只存于精子中B.只存于卵细胞中C.只存于生殖细胞中D.同时存在于生殖细胞和体细胞中第3页共2页◎第4页共2页第5页共2页◎第6页共2页A.植物落叶 B.人体出汗C.种子萌发 D.潮起潮落14.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A.蛋白质和DNA B.糖类和DNAC.蛋白质和基因 D.基因和DNA15.下列植物中,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是A.原始的苔藓植物B.原始的藻类植物C.原始的蕨类植物D.原始的裸子植物16.下列食物中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是A.葡萄糖粉 B.维生素药片 C.加碘食盐 D.奶粉17.地球上种类繁多的植物可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的两种基本物质,这两种物质是()A.水、二氧化碳B.水、氧气C.葡萄糖、二氧化碳D.有机物、氧气18.现代的煤大多是由古代的什么植物变成的()A.苔藓 B.蕨类 C.种子植物 D.藻类19.仔细咀嚼馒头、会觉得有甜味,这是因为在口腔内发生了下列哪项化学性消化()A、淀粉→麦芽糖B、麦芽糖→葡萄糖C、蛋白质→氨基酸D、脂肪→甘油+脂肪酸20.“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是草本植物)是烟台乡村保持多年的习俗,从谚语中可知影响这两种植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21.下图是与2010年郑州柑橘大实蝇事件有关的图解,柑橘大实蝇会在柑橘类果实上产卵,其蛆形幼虫潜食柑橘果肉,引起柑橘果实腐烂和落果,导致减产。
请据图回答:第7页共8页◎第8页共8页第9页 共8页 ◎ 第10页 共8页(1)大实蝇的发育顺序是(填序号): ,此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2)与大实蝇的发育过程相同的昆虫是 ( )A.蟋蟀B.蝼蛄C. 蟑螂D.蚊子 (3)分析大实蝇的生活史可知,大实蝇对柑橘危害最大的时期是 (填序号);(4)蝗虫的发育与大实蝇的发育相比,蝗虫不经历的发育阶段是 期.22.下图是一滴血在显微镜视野中的示意图,请回答:(11分)(1)当人体某处受伤感染时,[_____]____________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在感染处,吞噬病菌。
(2)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3)具有止血和凝血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4)能够携带氧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
(6)1与3相比,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5分)(2012•福州)“啊﹣﹣嚏”!打喷嚏时,人们深吸一口气后,肺里的气体被急速有力地从气管喷射出来.流感病人鼻腔里有大量病毒和细菌,鼻腔粘膜受到它们的刺激,机体就会接二连三打喷嚏.一个喷嚏最远可喷至4米开外,飞沫中携带着大量病原体.有些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赏花时也会连续不断地打喷嚏.(1)打喷嚏时,肺里的气体喷射出来依次经过了: 肺→支气管→ →喉→咽→鼻(2)打喷嚏是鼻黏膜受刺激后人体的反应,这是人体的第 道防线在起作用,属于 免疫. (3)作为外来物质的花粉可诱发喷嚏,它属于(抗原/抗体).(4)关于流感,资料中提到的传染源是 .(5)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考虑,当你想打喷嚏时,应该 .24.已知细胞色素C由104个氨基酸组成,下表是5种生物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组成的比较。
请分析表中数据后回答:生物名称与人的细胞色素C 有差异的氨基酸数黑猩猩0马12酵母菌44小麦35鸡13(1)从表中数据可发现: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2)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人和的亲缘关系最近,因为两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差异。
(3)请你按照与人的亲缘关系从近到远的顺序将上述生物排序。
25.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
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
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
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2.0~2.5千克的20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每组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mg/kg 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⑴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何影响?⑵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 将10只家兔用______________,每3天皮下第11页共8页◎第12页共8页注射1次,10mg/kg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⑶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氧结合。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 B.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 C.肺泡 D.组织细胞⑷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合理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13页共8页◎第14页共8页参考答案1.A【解析】试题分析: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二氧化碳遇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图中A袋中植物进行了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图中B袋中没有植物,也没有进行呼吸作用,还是原来的空气,不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二氧化碳是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2.B【解析】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胚乳,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细胞物像模糊,调节细准焦螺旋,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程序为:一擦→二滴→三刮→四涂→五盖→六染。
3.D【解析】试题分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如蝇、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蝗虫、蟑螂、蝼蛄等。
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昆虫的发育方式,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真菌在自然界中是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结合题意答题.解:有些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许多真菌对人类是有害的.如花生、玉米等粮食上易生长一种黄曲霉,这种霉能产生强致癌物质,因此,发霉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不能食用.故选:C考点: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关注食品安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裸子植物有根、茎、叶和种子四种器官,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不能形成果实。
考点: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6.D【解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这样男性产生的精子就有两种,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另一种是含Y染色体的,女性产生的卵细胞只有一种,是含有X染色体的;即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一条X或Y性染色体,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常染色体+一条性染色体X;可见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都含有性染色体.故选:D7. D【解析】试题分析:A、视网膜可以把光线的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因此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中感受器是位于眼球内的视网膜,A错误;B、停车的动作是有由手搬动刹车,然后脚踩油门,因此效应器是四肢的肌肉,B错误;C、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C错误;D、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因此是复杂反射,D正确。
考点: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8.C【解析】试题分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图中的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球,④是肾小囊,⑤是血管,⑥是肾小管。
肾小球的作用a是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液中的其他成分都可以进入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肾小管⑥具有重吸收作用,可以将血液中的红细胞、葡萄糖和绝大部分的水即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回到血液中,剩余部分形成尿液。
故4中的液体是原尿,选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尿液的形成,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C【解析】试题分析: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蜜蜂在发现蜜源以后,就会用特别的“舞蹈”方式(如“8”字形摆尾舞),向同伴通报蜜源的距离远近和方向.因此蜜蜂告诉和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的“语言”是舞蹈动作.故选C.考点: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0.B【解析】试题分析:A、朵朵葵花向太阳,体现了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是生物对环境中的光的适应;B、树林能保持水土,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候鸟迁徙,是鸟类对环境温度变化的一种适应;D、骆驼能长时间生活在荒漠中,骆驼体内储存了大量的水分,而且骆驼很少出汗,又很少排尿,因此可以适应干旱缺水的荒漠环境;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