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考纲]能独立完成“知识内容及要求”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考点41观察类实验和鉴定提取类实验1.判断下列有关观察类实验的叙述(1)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时,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染色,细胞内染成绿色的面积显著大于染成红色的面积,而使用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2011·福建,26Ⅱ②改编和2013·山东,4B)(×)(2)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在10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若再直接转换至40倍物镜观察时,则除调节细调节器外,还需要调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放大光圈(2013·上海,13改编)(√) (3)只有在保持细胞活性的条件下,才能用健那绿(詹纳斯绿B)染色观察动物细胞中的线粒体(2011·山东,6C)(√)(4)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黑藻叶片细胞,叶绿体在细胞内是均匀分布的(2009·广东,5B)(×)(5)将洋葱表皮分别置于0.2 g/mL和0.3 g/mL蔗糖溶液中,观察并比较细胞质壁分离的情况,预期结果是在0.2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更明显(2010·江苏,19①)(×) (6)若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观察多个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以减少实验误差(2013·福建,4D)(√)2.判断下列有关鉴定提取类实验的叙述(1)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脂肪,应用的试剂是双缩脲试剂,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脂肪颗粒被染成红色(2011·新课标,6B)(×)(2)检测植物组织中的葡萄糖,应用的试剂是甲基绿,预期的实验结果为葡萄糖与甲基绿作用,生成绿色沉淀(2011·新课标,6C)(×)(3)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2010·四川,2D)(×)(4)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2009·江苏,21A)(×)(5)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如下图)表明,Ⅳ为叶绿素a,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2010·四川,2B和2013·广东,6A改编)(×)(6)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在95%乙醇中加入无水Na2CO3后可提高色素的溶解度(2013·重庆,3D)(√)1.观察类实验实验名称细胞的状态观察对象染色剂生物材料(及特殊要求)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死细胞DNA和RNA的分布甲基绿吡罗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DNA、RNA同时存在时要混合使用且现配现用观察线粒体活细胞线粒体健那绿用生理盐水配健那绿染液,用显微镜观察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死细胞染色体无(为固定装片) 蝗虫精母细胞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死细胞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洋葱根尖细胞染色前需漂洗干净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死细胞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活或死细胞细胞无(无需染色) 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叶的保卫细胞、鱼的红细胞等观察叶绿体活细胞叶绿体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观察植物细胞的活细胞紫色中央液泡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质壁分离与复原大小和原生质层细胞的位置(1)在上述实验中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情况如何?除上述实验外,还有什么实验中也用到了显微镜呢?提示上述实验中除了“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使用低倍镜即可外,其余均需要使用高倍显微镜;还有“脂肪的切片法鉴定”、“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也用到了显微镜。
(2)在哪些实验中用到了盐酸?各起什么作用?提示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8%的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②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与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制成解离液,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③在“探究酶在不同pH下的活性”实验中,盐酸提供酸性环境。
④研究通过激素的调节过程中,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
(3)分析下列相关实验中的取材问题。
①“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能否选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几乎不含有DNA和RNA。
②能否用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来观察线粒体?为什么?提示不能。
因为叶绿体中的色素的颜色会掩盖线粒体被健那绿染色后的颜色变化。
③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为什么应注意观察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提示呈正方形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而呈长方形的细胞可能是伸长区或成熟区的细胞,没有分裂能力。
④在观察减数分裂实验中为什么不宜选择动物的卵巢和植物的雌蕊?提示因为雄配子的产生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更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⑤选用菠菜叶观察叶绿体时,为什么要取稍带些叶肉细胞的下表皮?提示因为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较大而数目较少。
⑥为什么应选取成熟的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提示因其含有中央大液泡。
2.鉴定提取类实验实验名称试剂颜色生物材料备注淀粉的鉴定碘液蓝色脱色的叶片等若材料有颜色,需先脱色还原糖的鉴定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苹果或梨匀浆等现配现用、水浴加热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或Ⅳ)染液橘黄(或红)色花生种子切片需用高倍镜观察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等先加A液,后加B液,摇匀使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液:无水乙醇;分离液:层析液①胡萝卜素:橙黄色;②叶黄素:黄色;③叶绿素a:蓝绿色;④叶绿素b:黄绿色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加入二氧化硅是为了研磨得更充分;碳酸钙可防止在研磨中色素被破坏(1)斐林试剂能否用于蛋白质的鉴定?为什么?提示不能,因为用于蛋白质鉴定的双缩脲试剂B液是0.01 g/mL的CuSO4溶液,两种试剂的本质不同,斐林试剂本质是新制的Cu(OH)2,故应将甲液和乙液混匀后使用,而双缩脲试剂的本质是碱性条件下的Cu2+,故应先加A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摇匀使用。
(2)脂肪的鉴定是否一定要借助显微镜?提示不一定,因为脂肪的鉴定有两个方案,可磨碎后试管内鉴定,肉眼观察即可,也可做切片借助显微镜观察。
(3)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有何区别?提示前者用无水乙醇提取法,原理是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而后者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扩散得慢。
1.(2014·重庆,1)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有丝分裂各时期C.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在光镜的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结构答案 A解析A项,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可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所以用甲基绿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B项,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时,由于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操作,制成装片后才能进行观察,此时细胞已经死亡,细胞将保持细胞周期的某个特定时期,且根尖细胞分裂期较短,未必能观察到各个时期的细胞。
C项,绿叶中色素的分离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越快;反之,则扩散速度越慢。
D项,叶绿体的结构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2.(2014·山东,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A.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O4溶液B.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D.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答案 A解析A项,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应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滴加CuSO4溶液。
B项,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应该先进行漂洗,然后进行染色。
C项,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制作装片的基本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低温诱导不会再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应先对大蒜根尖进行低温处理,然后制成装片。
D项,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应先将酶与底物分别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再混合,如果先在室温下混合,会导致酶与底物发生反应,使温度梯度的设置失去意义。
3.(2014·四川,4)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答案 A解析A项,“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中,使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以便观察染色体的数目变化。
B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 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强,使DNA呈现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红色。
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C项,绿叶中的色素是有机物,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纸层析法应用于“分离绿叶中的色素”实验和“胡萝卜素提取粗品的鉴定”实验。
D项,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用取样器取样法,因为许多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4.(2014·江苏,22)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答案AB解析A项,用5 mL量筒量取2 mL斐林试剂比用10 mL量筒更精确。
B项,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才能保证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