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家;欲修其家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译文就是通过格物致知而降低自己的欲望,减少自己的贪恋,来让自己的头脑清醒,是非曲直分明。

正念分明后就要努力断恶修善,久而久之,自己的修养就起来了,有智慧了。

这时就可以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

家庭是一个国家的缩影,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了的人也一定有能力把国家治理的好。

一个能把国家治理的好的人,那么他就一定能让世界充满和谐,天下太平。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修身,也即正心修身,应力克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正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喜爱一个人的同时,能够同时知道他的不足,厌恶一个人时,能了解他的长处。

在当代的社会中,修身不应该只是。

,在一个时代的主题上,我们一方面要识事务,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完备的知识体系明白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好比我们身边的软件。

电子硬件等,从而影响了客观事物的存在,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志存高远,成为社会的栋梁。

另一方面,要兴事业,为自己的梦想或者抱负作下积淀
齐家,也即是起家,是自己的家庭或者家族兴旺起来。

齐家的前提应该为修身,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孝敬,对于其他的长辈都不尊重,那我们又问能奢望他能在家庭,家族中作为楷模,为家庭乃至家族的孝文化能弘扬起来呢,因此,一个人能齐家,必须的前提条件应为修身。

除此之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家庭和谐,一个人的家庭和不和谐就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能力带领好一个家族,对内。

严格要求子女,让子女能在成长的路上明白责任心的重要,不但要言传,更要身教,这也印证了欲齐家,先修身的准则,一个人若能对配偶能琴瑟相鸣,相敬如宾,对子女寻寻上肉,悉心教导,这样的家庭必会是和谐美满的。

,如此以往,若能在家族中奖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推行下去,那么这种家庭便可以得到延续,这种的家族将的到兴旺。

治国,就是治理国家。

这是一个人成功的标识。

古人的思路是先正心,随后修身,齐家,治国。

治国在齐其家,连家都不能齐的人,又怎敢将一个国家交付于他手里呢。

所以古代思想强调的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优秀企业家,农民出身的政治家之类的世道新星相继陨落的原因把。

再者,治国并非要求每个人都在国家中担上一官半职,他要求的是我们能在自己的时代中有一种管理自己国家的主人翁意识,关心社会发生的事情,关心社会低下群体的生活,为国家出谋划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一方面,这要求我们通过学习知识的办法使自己有能管理国家的能力,另一方面,它又要求我们用自身的力量去感化身边的人,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真正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平天下,就是用自己的行为使天下公平,和谐。

用一种积极向上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改变世界。

当这个社会不再有所谓的贪官,当这个社会不再为应不应该扶起倒地的老人,当这个社会能
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有以及人之悠能在人们心中停留。

当这个社会再无行凶作恶之人,真如这样。

民众哪有不积极工作,社会风气哪有不悻悻向荣,国家哪有不兵强马壮。

可惜。

这只能存在于大同社会那样的环境中,在这食肉者谋的社会中,毕竟不能事事如意,平天下,就要求食肉者们能承担起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制定法规法度,要避免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夕颜皆为利来。

在社会中,公平正义应成为国家领导分,国家公务员的行为规范准则,而不是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大于国家利益。

先民后官,可不能忘了每一个政府部门大门前的为人们服务的五个大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