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

初三地理知识点复习
一.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

纬线与经线
纬线经线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两级并且与纬度
线垂直直交的半圆形状特点是个圆,两极是一个点半圆
长度特点不同纬线、长度不等,赤道最长,向两极
逐渐变短,至两极成一点。

南北纬度数相
等的纬线长度相等。

各条经线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南北
数量无数条无数条
除了两极外,纬线都相互平行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两极4.特殊的经纬线
a)赤道(0°纬线纬线)——南北半球,南北纬的分界线
b)本初子午线(0°经线)和18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c)20°W、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d) 高、中、低纬度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
30°——60°为中纬度地区
60°——90°为高纬度地区
5、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概念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不停地旋转自西向东365天
(一年)1.四季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4.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5.地球五带的产生
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西向东一天1.昼夜更替
2.时间的差异
6、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过程中,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当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过程中,南半球的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2)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越往北白昼越长,越往南白昼越短。

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越往南白昼越长,越往北白昼越短。

7、极昼、极夜的变化规律
每年的3月21日前后,北极点出现极昼,以后极昼范在北极圈内逐渐扩大,到6月22日左右整个北极圈都出现极昼。

南极刚好相反。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南极点出现极昼,以后极昼范在南极圈内逐渐扩大,到6月22日左右整
个南极圈都出现极昼。

北极刚好相反。

6.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及特征
3.二分、二至日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第二.地图
1.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范围的关系:
在图幅同时,比例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略。

2.等高线地图形的运用:(1)山谷常有河流发育。

(2)修公路应选择坡度小的地方,工程量更小,更安全。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海拨向中间增大向低处凸出向高处凸出两山之间的低处等高线重合处
第三.陆地与海洋
1.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水球”
2.海陆的分布的特点:(1)全球海洋相通,陆地被分割成许多块。

(2)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3)无论哪个半球,海洋面积都比陆地大。

3.七大洲的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级
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注、北冰洋
4.各大洲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土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
5、各大洲的特点:(1)亚洲:A地跨东、西、南、北半球。

B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C地形复杂多
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D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多
(2)非洲:A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B平均气温最高,被称“阳光灼
热之地”
(3)欧洲:以平原为主,平均海拔最低。

都在北半球
(4)南极洲:平均海拔最高,有“冰雪高原”之称。

6、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1)地壳的变化,(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
7、板块构造学说(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不是整休一块,而是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的。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处地壳断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碰撞挤压处地表隆起抬升,常形
成高山、岛弧或海沟。

8、世界主要的火山地震带:(1)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2)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10.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图板块的分布和运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