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word班-含解释)机密★启用前2017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00分,考试用时为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上填写字迹的准考证号、姓名、试室号、座位号。
用2B 铅笔把对应号码的标号涂黑。
3.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综合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体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题1图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青铜朝代D .铁器时代【答案】B【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及知识应用能力。
从图的“石斧”“骨耜”可以看出是磨制的工具,因此可以推断是处于新石器时代。
故答案选B 。
2.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
以上解读源于 题1—1图 石斧 题1—2图骨耜(复原图)【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从题干中的关键词可知,这一单元学习的是隋唐时期的内容,隋唐时期的主题特征是“繁荣与开放”,故答案选D。
5、题5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题5图【答案】C【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从图中“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瓦子、活字印刷术等现象都是出现宋代,故答案选C。
6、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答案】B【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理解能力。
明朝初期,明太祖担心丞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因以“胡惟庸案”为理由废丞相,主要是为了强化皇权,加强统治。
故答案选B。
7、《中国历史十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
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答案】A【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从题干中关键词“限制贸易政策”、“广州一口对外通商”等,可以看出这一政策是“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8、观察题8表,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题8表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答案】D【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税率比旧税率低。
税率降低主要与《南京条约》的签订有很大的关系,《南京条约》中规定中国进出口关税需与英国商定。
英国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尽可能压低关税。
9、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答案】C【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对材料的理解,“北洋舰队”是个外形庞大,内部空虚的舰队,反映出“北洋舰队”的弊端所在。
足以说明为什么甲午中日战争会战败。
因此答案选C。
10、林伯渠说:“对许多末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这段话旨在强调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答案】A【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
从材料的关键词“政治意义”“被低估”,“不容易的一件事”,可以看出辛亥革命的意义重大。
故答案选C。
11、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迅速流行。
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答案】B【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从“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九一八事变”有关。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时间在20世纪初;B东北沦陷是1931年爆发“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C全国性的抗战爆发在1937年;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在1950年。
故答案选B。
12、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
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答案】B【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时间“1937年2月”“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等关键词,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内战,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答案选B。
13、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
”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
”这个人是A、张謇B、张之洞C、詹天佑D、李鸿章【答案】A【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张謇提倡“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
故答案选A。
1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A、全境解放B、社会主义C、国家富强D、民族独立【答案】D【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1949年9月,中国已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
故答案选D。
15、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
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答案】C【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理解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由人民代表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现了材料中的思想。
故答案选C。
16、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A、《朝鲜停战协定》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一个中国”的原则D、中国加入联合国【答案】C【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中美联合公报》”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中美两国发表的公报,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结束了对峙关系,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基础是美国承认“一个中国”,也是尼克松访华时所作出的让步。
17、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
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答案】B【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从“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家庭(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的变化,指的是由“人民公社化”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这是经济体制的变革。
故答案选B。
18、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
”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答案】C【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0、11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工商业发展起来,在这过程中,兴起了市民阶层,为早期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选C。
19、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
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
”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的兴起C、工业革命的爆发D、科学革命的开展【答案】A【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贵金属热”也就是“寻金热”。
在15世纪,在西欧兴起了一股“寻金热”。
由于传统陆上商路受阻,需要从海上开辟新的道路。
因此,“贵金属热”直接推动西欧开辟新航路。
故答案选A。
20、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曾让俄国诗人普希金非常憎恨,拿破仑去世后,普希金却将他视为对抗专制的救世主。
普希金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他认识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A、稳定了法国政局B、在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C、促进商业发展D、扩大了法国疆域【答案】B【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词“对抗专制的救世主”可以看出拿破仑具有打击封建专制的影响。
根据所学知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21、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A、手工工场的普及B、人们向往城市生活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答案】D【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分析能力。
题干中提供的时间信息和城市人口增加信息可以看出这一现象与工业革命快速发展有关。
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
故答案选D。
22、依据题22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的标题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C、苏联解体后的欧洲D、欧盟成员国分布图题22【答案】A【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从图可以看出,有奥匈帝国存在。
根据所学知识,奥匈帝国是一战前存在的国家,一战后解体。
故答案选A。
23、颁布于17世纪晚期,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答案】A【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分析能力。
从题干中关键词“17世纪晚期”、“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可以判断这一文献是《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是1689年英国颁布的,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的权力,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