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第一章人格概说一、人格的定义人格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G.奥尔波特•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

-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黄希庭,2002人格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或:主要研究领域)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

当承认人格结构存在之后,就要探讨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究竟有多少?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人格动力: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

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

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

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人格动力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的。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

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遗传与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

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

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

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则属人格障碍。

人格评鉴:又称人格的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

人格评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自陈测量、投射测验、行为评鉴等。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是帮助我们了解人格问题的重要途径。

主要有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研究取向。

三、简述人格研究的三种传统取向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

相关研究——通常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换言之,相关研究取向强调个体差异并力求建立起在不同的人格特征上这些差异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实验者操纵变量并且旨在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取向。

表1.1 三种研究取向优缺点的比较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理论流派简介第三章人格类型与结构一、概念人格类型:基于某种标准或依据,把有相似人格的人归为一类,这就是人格类型。

类型理论是用于描述一群人与另一群人的不同。

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

人格结构研究人格有哪些成分、要素和特征,人格的组成方式,各要素的相互关系等。

研究人格结构是为了了解人格的发展状态,是人格测量、培养和人格纠正的基础和依据。

奥尔波特对特质的定义:个人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为倾向的一致表现。

人格特质是人格的结构单元,它是可以分析和测量。

卡特尔所定义的特质是:指人在不同时间和情境中都保持的某种行为形式和一致性。

人格结构可由个体表现在外的行为而推知。

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因素,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二、简答1、你是怎样理解奥尔波特下面句话的:“同样的火候,使鸡蛋变硬,使黄油融化”——它生动的说明面对同样的刺激,不同特质的人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

它既说明特质具有个体性,也说明人格特质决定人的行为。

2、简述奥尔波特对人格特质的分类共同特质:民族、群体所具有的特质首要(基本)特质(cardinal traits):对某种人的人格起主导作用的单一特质,是最典型的特质,(只有在少数人身上可观察到),如南丁格尔的同情心,爱迪生的创造性。

阿Q的奴性(合理化)中心(核心)特质(central traits):最能说明个体人格的特质。

个人特质:约为5-10个。

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在构成人格方面起次要作用的特质。

3、简析艾森克的人格三维模型(PEN模型)艾森克认为特质是有共同趋向的习惯性反应。

而他不同于卡特尔,强调超级特质或类型艾森克所谓的类型指的是一个有高低两极的维度,类型是在特质之上的更高的组织层面。

因为他的人格理论又被称为人格类型论或人格维度论。

艾森克研究发现人格具有三个基本维度:外倾性、神经质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Psychoticism)。

外倾性指的是开朗、乐观、好交际等特点;神经质代表情绪的稳定性,精神质代表一种倔强固执、粗暴强横和铁石心肠的特点。

4、简析西方的“大五”人格维度论。

第四章人格的发展一、概念人格的毕生发展:人格的毕生发展:是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经衰老至死亡的整个人生历程内,由于经验与内部成长的相互作用,其人格及其各成分随年龄推移所发生的连续变化。

人格的发展任务:是在某一社会里,个体达到某一年龄阶段时,社会期待他在行为发展上应该达到何种程度,即个体从一个生活阶段进入另一个生活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个特定社会中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二、简答1、人格毕生发展观的本质:连续变化中的阶段性;人格定向发展中的顺序性;统一发展中的不均衡性;共同模式下的个别差异。

2、试述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论;3、试述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第五章人格的成因二、简答1、“人格的形成既是被决定的,又是自决定的”,谈谈你的理解。

答: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除了先天的遗传因素之外,还有广大的自然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如家庭、学校、社会阶层等,所以人格的形成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一交互作用过程中,起着调节作用的是人的主体性因素,如人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个体的实践活动。

2、请你谈谈早期经验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早期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特别强调早期童年经验的决定性作用,认为“早期的亲子关系定出了行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后的行为”。

这种观点过于偏激。

我认为早期经验不能单独对人格起决定作用,它与其他因素共同决定着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其依据如下:关键期概念被敏感期概念所取代,既强调有机体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又指出这种影响不一定是永久性的和不可逆转的,只不过在敏感期过去之后,如果个体要获得这种发展和变化则要求更特殊的条件。

毕生发展观强调,一生中各阶段的经验都是重要的,在一定条件下,早期经验造成的影响可被后期经验改变。

依恋理论和对早期经历童年创伤的个体的研究发现,这些不良的早期经验对个体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但如果给予关心耐心,这种早期创伤可以被弥补。

3、人格心理学中的双生子研究主要回答什么问题?双生子的研究主要想回答遗传对人格的影响程度。

因为同卵双生子的遗传基因基本相同,那么我们就可以把人格的不同归因于环境的影响。

而异卵双生子的基因虽然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如出生顺序、母亲年龄,因此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可以观察相同环境中不同遗传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完整地研究这两种双生子,就可以看出不同环境对相同基因的影响,或者是相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表现。

即:通过双生子研究,可以确定相同环境中不同基因对人格的影响(异卵),或相同基因的双生子受环境的影响(同卵)。

第六章人格的发展动力一、概念归因,指由观察者对他人或自己产生行为结果的原因知觉或推断,对因果关系知觉的研究,称为“归因研究”。

♦价值观(罗卡奇):涉及一个人的具体行为方式和目标状态的持久信念。

根据工具—目标维度把价值观分为两类: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

♦工具性价值观——个体为获得终极性目的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终极性价值观——个体所欲达到的终极目的。

二、简答1、需要作用于人格的方式是什么?人格是在人们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人们通过行为满足需要,又将行为定型化为一种习惯。

当习惯成为一种经常性的行为表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后,它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并以人格特征表现出来。

2、重要的人格动机有哪些?成就动机、交往动机、享乐动机、道德动机;3、♦“小A和小B两位同学在一次重要的考试中成绩都不理想,小A显得很无助,觉得自己太笨;小B则抖擞精神,开始了新的拼搏。

”w利用德韦克的内隐信念理论,分析二人对能力的内隐信念、目标取向及其情感和行为反应方式。

4、为什么说人类的需要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5、简析需要的动力性。

需要的根本特征是其动力性。

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常常以动机、兴趣、愿望、价值观等形式表现出来。

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

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

同时,人的需要又是在人的活动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

随着可以满足需要的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随之而来的需要满足方式的不断改变,需要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因此,需要永远带有动力的特性,只要生命存在,需要就不会停止。

6、价值观作用于人格的方式是什么?价值观对于人格的成型有着定向作用。

在面临动机冲突时,取舍的依据主要是价值观。

人格的继续发展和完善受价值观的调节。

默里把主体和环境压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为主题。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主体需要和环境压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七章人格的评估一、概念人格评估: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

自陈测验:根据要测量的人格特质,编制许多有关的问题,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回答,然后根据被试的答案,去衡量被试在这种人格特质上表现的程度。

为上述目的而编制的测量工具叫自陈量表或自陈问卷。

情境测验:是把被试置于特定的情境中,由主试观察其在特定情况下的行为表现,从而判断其人格特征。

二、简答题1、影响人格测验的四种潜在变量情境性质――在不同情境下施测,效果不一样。

刺激性质――语言或非语言的刺激,效果不一样。

指示语的性质――规范、简明的指示语。

要求反应的性质――是文字反应,还是实话实说,还是投射之后的反应。

2、投射测验的特点①刺激性质不明确,允许被试自由发挥;②被试的回答不受限制,不需要一致的反应;③反应本身具有多维性,解释者的分析是整体的,针对独特的个体。

3、举例说明人格评估与人格理论之间的关系一种具体的人格评估本身是系统的、有具体的人格理论背景的,那么这种评估就比较有意义。

反之,如果评估的资料既缺乏系统性,又没有理论指导,那么这种评估就没有多少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