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海南海局势浅议

东海南海局势浅议

【南海问题】一、南海问题升温的原因中国拥有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二战”之后相当长时期内,南海周边没有任何国家对我国在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提出过异议。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沿岸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管辖权,南海周边国家据此纷纷提出各自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主张,并公然把其主张范围扩大到我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有的甚至侵犯我领土主权,并与我国在南海主张的管辖海域形成大面积重叠。

近30年来,中国南海一直是国际争端最多的海域。

关于南海争端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南海地区岛屿主权和专属经济区划分等引发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中心刘楠来研究员指出,南海争端概括地讲有三个方面:一是岛屿的领土主权之争。

二是海域的划分涉及国家的主权权利与资源。

三是南海航行的问题。

我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有岛屿领土归属和海域划分的争议,在航行方面还涉及美国、日本等国。

所以,南海问题具有复杂性,争端的类型多,涉及的国家多。

美国在1995年专门对南海问题发表声明,表示美国在南海享有利益,要求保证美国在南海航行自由。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贾秀东特聘研究员表示,由于发现南海有石油,现在对南海油气储藏的估计一直在增加,所以有些国家出于经济的需要,也对本来属于中国主权的岛礁及有关海域提出一些要求。

实际上,南海问题不光是油气资源的问题,还是一个战略通道,所以,它也具有比较重要的战略位置。

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快速发展以及中国长期推行的周边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海周边国家的挑衅行为。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高祖贵教授指出,南海问题成为热点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因为中国强大了,所以美国会寻找可以制约中国的因素。

二是中国越来越强,周边一些国家的焦虑感和不安感越来越强。

目前中国还没完全强大起来,这些国家只有利用现在这个时期,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需求和利益主张。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不仅会使我们国家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而且过去用十几年的时间构建的与东盟国家基本稳健的框架也会面临着崩塌。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认为,中国对周边国家曾长期采取了怀柔与羁縻政策,就是我们给周边国家一些物质好处,从而实现睦邻友好,实际上就是花钱买平安。

但是,当长期单纯采取所谓怀柔政策时,有些周边国家就会采取骚扰政策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目前,南海区域岛屿归属、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争议颇多,部分学者认为,正是法理界定存在交叉与争议,导致主权争议升温。

国防大学教授张召忠少将认为,从法理上讲,南海问题非常复杂,因为中国宣称的九段线在法律上不明确,九段线属于是中国的专属经济区线、领海线还是国界线存在争论。

但是越南通过的法律,就是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已经把本来属于中国九段线以内划走了117万平方公里。

菲律宾也是通过领海专属经济区法划定了专属经济区范围。

专属经济区最主要的就是捕鱼区,由于中国现在讲的是在传统海疆线以内捕鱼,但是从我们国家法律上又找不到,所以才造成这样的争端。

刘楠来研究员认为,我国并不缺乏可为南海诸岛属于中国领土提供有效法律依据的国内法律规定,现有的法律在这方面已有明确规定。

中国未来需制定“海洋基本法”可以把我国的海洋战略和海洋政策法律化,进一步明确我国的海洋权利主张和我国在海洋事务方面遵循的基本原则,这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海洋法制和海洋管理体制。

二、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近年来,美国由于两场战争的消耗和金融危机的冲击而不得不在全球调整战略布局,针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东亚地区日益显著的战略地位,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加大在东亚地区力量投射的步伐逐渐加快,这一切都在影响着南海地区相关国家对形势的判断和对外政策的设计,并对南海局势的紧张起到了直接的推波助澜作用。

部分学者认为,美国的对华外交战略,导致近期南海局势的升温。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时殷弘教授认为,近两年南海如此多事,首先要看美国在这一区域对华的外交战略。

美国在整个亚太的外交,就是力图在该区域争取朋友。

特别是从2009年开始,美国这一外交攻势非常明显,就是在亚太赢得更大的外交影响,减少中国外交在亚太的影响力。

在周边国家最近持续反复地在南海中国专属经济区闹事,背后都能看到美国的影子。

总的来看美国是积极、有节制地鼓励支持周边国家对中国保持低烈度的制约,同时确保自己不要有大麻烦。

阎学通教授认为,美国现在想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存在。

中国的实力在上升,如果美国不加强它在该地区的实力,就等于是相对下降。

美国希望维持在东亚的主导权,而不想与中国分享。

然而,美国心里想要加强在东亚的存在,但面临着物质实力的力不从心。

第一,经济上正处于困难时期。

第二,军事上美国正在进行着三场战争,无法向东亚增兵。

这就造成了一种困局:美国希望加强在这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存在,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南海紧张局势背后有美国的身影,但是部分学者指出,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具有复杂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庞中英教授认为,从美国的角度看,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主张南海问题“多边化”,而不是明目张胆地与东南亚国家站在一边。

第一,奥巴马政府一直高调主张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试图占据国际道义高地。

第二,美国讲的南海问题“多边化”是指大多边,是超越了地区的国际“多边化”,是自私的,即为不是南海和亚洲国家的美国势力干涉南海问题提供工具。

第三,从外交上看,这也不是公开与中国叫板,而是向中国提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李家泉研究员认为,中国南海的纠纷与美国无关。

美国并不是当事国,只图搅局而已。

美国不愿意看到中国的和平崛起,总是千方百计挑拨中国与中国邻近的周边国家的关系,给中国制造麻烦。

美国在南海的总战略是不战不和。

美国不想在南海发动战争,实际上也没有这个力量,这样的战争对美国并无任何好处,但美国又总想制造一些矛盾,让亚太地区国家互相对立、互相防范,从而都向美国这方面示好。

董漫远研究员认为,2012年4月底,菲律宾外长和防长共同访美,美菲2+2会议召开。

但美国对黄岩岛问题的“不干涉”表态,似乎并未让菲方如愿以偿。

美国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该问题。

这个表态打击了菲律宾的气焰。

它是美国从全局出发,经过慎重考虑,正确认识了美中关系意义之后的一个表态,而非脑袋一热的宣言。

这表明美国很重视和中国的关系,毕竟美中关系是美国双边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

由于美国在南海问题立场上的复杂性,针对近期菲律宾在黄岩岛区域的挑衅行为,董漫远研究员分析,菲律宾方面可能有三大“错误考虑”:第一,错误估计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可能产生的效能。

第二,错误估计了美国重返亚太的含义,他们以为美国会支持菲方,会表示黄岩岛是菲律宾的,但美国并未给予如此表态,这对菲律宾的打击不小。

第三,错误估计了中国捍卫主权的信心。

总之,菲律宾实际上单方面“放大了美国的影响力”。

尽管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经常指手画脚,给相关肇事国家鼓劲打气,但是美国的底线还是比较清晰的。

张召忠教授认为,在近期的南海争端中,美国的主要态度是中国不能妨碍美国在中国领海以外海域的航行自由。

因为美菲军事协定不包括黄岩岛,菲律宾如果和中国发生武装冲突,美国不会动用1951年签署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和1998年签订的《部队访问协定》,这两个条约都不赋予美国这样的责任,没有这个责任保护菲律宾在美菲军事协定划定的界限以外实行这样的防御任务。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孙哲教授认为:虽然美菲是军事同盟关系,即使中国开火,打的也不是菲律宾而是被菲律宾宣称拥有主权的黄岩岛;即使是教训菲律宾也只能算是局部冲突。

三、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应对策略目前,南海岛屿的“声索国”过多,权利要求互相交叉,以及外部势力的介入倾向,都对中国解决南海问题带来了重大的挑战。

中国需要在时间进度、政策力度和具体措施等方面认真筹划,以期缓解南海局势,乃至妥善解决南海争端。

部分学者认为,对中国而言,南海问题久拖不决,未来妥善解决的难度更大。

阎学通教授认为,对于南海领土争端,应尽快着手谈判解决,无限期拖延对中国弊大于利。

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历程有两大经验可供解决南海问题借鉴:第一,边界问题的解决不以发展经济关系为基础。

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经济关系的规模都不大,但在主权问题、政治关系和战略关系上却是非常可信任的伙伴,而与美国、日本这些重要的贸易伙伴的政治关系都不算友好。

同样,过去十年,中国与东南亚这些“声索国”经济关系有了巨大发展,给他们提供了单边免关税待遇,结果是矛盾依旧,政治和战略关系依然疏远。

第二,主权争端的解决应该着手于主权问题的谈判,不要寄希望于无限期的拖延,否则对我们不利。

在是否考虑以武力手段解决南海问题方面,部分学者认为应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

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李国强研究员指出,要做好必要的军事准备。

解决南海问题要尽量避免通过军事手段和第三方仲裁来解决。

立足于外交,是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必然要求,尽管目前非常困难,但只要各方恪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确定的原则,这一目标并非不能实现。

南海争议是双边问题,将这一争议诉诸国际法庭,实际上会助长国际化。

在寻求政治解决争议的同时,也应该做好适时收复被占岛礁的准备。

国防大学戴旭教授认为,中国的自信应体现在理直气壮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利益本身就包含了惩罚。

当如果有外国军舰和我们渔船发生争端的时候,应采取的措施是:第一警告,第二驱逐,第三歼灭。

针对中国对南海岛屿控制力尚待提高的现状,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应切实提高对南海岛屿的实际控制能力。

国防大学教授朱成虎少将认为,为防止国家利益蒙受更大损失,应尽快做好以下几件事情:第一,制定经略海洋和南海的国家战略。

第二,完善国家安全决策体制。

第三,扩大在南海的经济存在。

扩大经济存在主要包括:在南沙有争议的海域勘探和开采油气;开放旅游;充分利用联合国的授权,扩大永暑礁的设施,把海洋水文等领域的研究做大做强;加强南海海域的勘探和调查;争取话语权等。

总之,南海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确实需要各方以合作的姿态,通过沟通和协商来妥善处理。

长期以来,我国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用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南海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在。

【东海】一、东海问题的概述目前国内关于东海问题的內涵並没有明确界定,但从中日在东海问题的实际争端及各种研究來看,改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之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灵体主权归属问题以及东海海底油气资源之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