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 京口北固亭有怀 优秀教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教学重点】
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南乡子”是词牌名。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

京口,今江苏镇江。

北固亭,在镇江城北北固山上。

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

有怀,有所怀念。

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

二、预习展示
1.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有《稼轩长短句》。

存词六百多首。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2.重点词语
(1)生字:万兜鍪(dōu móu)
(2)理解词义。

万兜鍪: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此处代指士兵。

坐断:占领,占据。

三、整体感知
选自《稼轩长短句》。

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北
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四、精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

1.“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倒装句,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运用设问,自问自答。

这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战未休”含义深刻,借孙权讽刺南宋王朝。

孙权雄踞东南,征战不休,从未向谁低头屈服,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之意溢于言表,却又含蓄深沉。

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

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

五、研读课文,学习论证方法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作简单分析。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六、延伸拓展
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隐含着很深的意思,就是说今天的朝廷不如当时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不如孙权。

为什么不直说呢?因为直说了就有了生命危险。

我们这样去体会,就知道辛弃疾写这首词的真正用意了。

他的很多词,都是怀着这种心情写的。

七、课堂总结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

在写作技巧上有三个特点: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

二是层次极为分明。

三是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

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上片写景:望神州、北固楼、千古事、长江流;下片怀古:万兜鍪、战未休、谁敌手、孙仲谋。

——感慨兴衰、赞美孙权、讽刺当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