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即一倍焦距内外分虚实。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像。
即二倍焦距内外分大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
4:u>v, 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
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
成虚象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
即成虚像时,物近像小,物远像大。
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6:成实像时,像与物左右相反。
成虚像时,像与物左右相同。
7:当u>2f时,像移动的速度小于物移动速度; f<U<2f时, 像移动的速度大于物移动速度.
8:同一凸透镜,当物屏距离L一定时,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9:在物屏间的距离L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即L>4f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二)实验常用操作
1.实验刚开始时,依次把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调节蜡烛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上的中心.
2.当光屏上有一个由凸透镜所成的清晰明亮的倒立像, 若用黑纸把该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则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亮度变暗,但仍能成完整的像.
3.如果蜡烛燃烧时间较长, 蜡烛变短, 则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若想使烛焰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当凸透镜不动时,光屏应向上移动,当光屏不动时,凸透镜应向下移动.
4.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能找不到像,原因可能是(1) 物体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2)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3)物体刚好在焦点上(4)物体在大于焦点但靠近焦点处,这时像距太大,超过了光具座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