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噪声论文

船舶噪声论文

根据中国船级社于2013年4月26日发布的《关于实施船上噪声等级规则的通知》的通函,国际海事组织(IMO)第91界海安会(MSC91)通过了第338号关于SOLAS修正案的决议。

自2014年7月1日起生效,决议通过的《船上噪声等级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以保护人员免受噪声的伤害。

《规则》一旦生效,其高标准,严要求,强制性的特点将给造船业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

过去,SOLAS仅仅对机舱的噪声值做了强制规定,因此,国内的造船厂过去对船舶噪声控制工作不够重视。

对噪声的控制主要有三种途径:声源控制、传播途径中的控制、接收方的被动保护。

过去常用的手段是在传播途径中的控制,例如,吸声、隔声、隔振等;这些方法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

面对将要生效的《规则》,我们针对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三个方向共同提出了以下措施,以达到降低噪声,符合规范的目的。

第一、声源控制
船舶上的三个主要噪声源是主机、辅机和螺旋桨。

短期内,应在设计建造期间,选用低噪声的主机、辅机及螺旋桨;长期来看,我们需要设计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作稳定,噪声低,振动小的新一代主机和辅机,同时要设计出更合理线型的螺旋桨,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建立起船舶噪声数据库,通过舱室的合理布置,轴系的合理安排来进一步降噪。

第二、传播途径中的控制
在传播途径中降噪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在舱室天花板和四壁表面敷设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或所在室内空间悬挂吸声体;采用刚性和不吸声的钢板、铝板等做成隔声壁,为提高隔声效果,可采用双层壁,还可采用隔声罩和隔声室等措施对噪声源隔声;对于振动设备,安装单层或双层弹性支承的减震器进行隔震。

第三、接收方的被动保护
接收器噪声防护设备提供的被动保护也是重要手段。

尤其在目前,对大型主机采取的声振控制措施尚不完善,需要对船员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听力受害,如船员可以带上护耳器(耳罩或耳塞)、防声头盔或在隔声间(如机舱集控室)内值班工作,就可以减少噪音的伤害。

通过对以上方法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对造船企业而言,《规则》的主要实施难点有以下几点:
一、对噪声源设备和船舶声学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增加了设计、建造过程中的相关成本
三、要求船上起居处所具有更加优良的隔声性能
四、增加了设计阶段的噪声分析开支
五、控制噪声超标更为困难。

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船舶的建造和航行的标准将越来越高,被动的接受标准的要求对我国的造船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只有不断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将自己化为规则和标准的推动者甚至是制定者,才能在未来的世界造船和航运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