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河长责任制度[**镇河长制工作制度]
**镇“河长制”工作制度为进一步深化“河长制”管理工作,强化河长管、治、保“三位一体”工作职责,巩固“河长制”工作成果,完善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全镇饮水质量,特制定**镇“河长制”工
作制度。
一、“河长”巡查制度各级河长要加大对包干河道的巡查
力度,监管河道污染情况。
镇级河长不少于每月1次,河段长不少
于每月3次,河道巡查员、村级河长不少于每周1次,组级河段长
要求每日一巡。
巡查的重点是河道截污纳管、日常保洁是否到位;
工业企业、畜禽养殖、污水处理设施、服务行业企业等是否存在偷排、漏排及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是否存在各类污水直排口、
涉水违建(构)筑物、弃土弃渣、工业固废和危险废物等。
每次巡
查要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特别是发现重大污染事故
或污染隐患的,要第一时间报镇河长办公室。
二、“河长”信息公
示制度结合治水村务公开,镇、村二级做好“河长制”管理工作情
况公示。
做好“河长制”工作的新闻报道和信息报送。
在河流(段)岸上显要位置设立规范的“河长”公示牌,公示牌应包括河流名称、河道长度、河长姓名及职务、联系部门、管治保工作目标及任务、
举报电话等信息,信息准确。
一旦人员调整,在3个工作日内务必将“河长”调整到位,“河长”明确后,在5个工作日内,将“河长”公示牌相关信息报镇河
长办,由镇河长办更新到位。
三、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对各类投诉举
报和媒体曝光事件,各级河(段)长和要认真记录、登记,及时交
相关部门办理,并抓好跟踪落实和情况反馈,做到件件受理、事事
回应。
整改结果经河长签字同意后,及时反馈给镇河长办。
对于一
般问题,须在报道当日起3天内整改到位,并向镇河长办反馈处理
结果;对于需要综合性治理、工作量较大的问题,须在报道当日起
3天内提出整改方案并反馈,10天内整改到位或实质性实施整改计
划和措施。
四、重点项目协调推进制度镇、村两级河(段)长、河
道警长要按照明确工作责任、明确进度要求、明确考核办法、明确
保障措施与加强督促检查的要求,牵头制定包干河道属地河段“一
河一策”治理方案,协调推进河道污染整治,河道日常清淤、保洁、河道两侧违法搭建物拆除等工作。
紧盯重点项目,协调各方关系,
主动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五、督查指
导制度镇河长要加强对河段长、村级河长、河道巡查员及相关责任
单位的督查指导,发现问题要及时发出整改督办单或约谈相关责任人,确保整改到位。
重点对工作进度、整改情况加强督查,对工作
思路和业务技术加强指导。
六、例会和报告制度各级河长要制定实
施工作例会和报告等制度,工作例会每月不少于1次,牵头研究解
决重点难点问题,一事一议,急事急办,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向上级河长和上级联系部门书面报告工作情况,每月不少于1次。
七、联动治水制度镇级河长、河段长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联席会
议制度,牵头健全落实下级河长网络和协同治水机制。
镇河长办及
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增强工作合力。
形成上下游、左
右岸紧密协作、责任共担、问题共商、目标共治的联防联治格局。
八、“河长”联系部门制度镇、村两级河长要确定相应联系部门负
责日常工作。
各包河干部要积极做好信息沟通、关系协调、制度建设、任务分解、跟踪落实等工作,协助河长全面掌握包干河道水质
和污染源状况,制定“一河一策”治理方案和年度计划,适时组织
开展治理绩效评估。
九、长效管理制度完善常态管理机制、动态跟
踪机制、长效运维机制、执法监管机制。
对已通过验收的河道出现
污染反弹的,各河长、包河干部要立即责令(牵头)整改,整改时间
不得超过二十天;重新验收仍不符合要求的,实施挂牌督办。
十、考核奖惩制度镇“河长制”包河巡查员、村级河长的“河长制”落实情况将列入镇年终工作考核。
具体对照《**镇全面推行河
长制建设实施方案》、《**镇“河长制”工作考核方案》等文件进
行考核。
河长履职情况的考核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镇人民政府2017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