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_1431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_1431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篇一: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教学参考1110 2203《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

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

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韵里情思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一、课堂活动步骤(1)诵读儿歌,体会韵感。

在开展课堂活动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同韵童趣”的儿歌,并请学生再朗诵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

教师和学生一起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分析诗词歌曲的韵脚,体会诗歌押韵的作用。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

教师可以再举一些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或歌词,分析诗词的内容主旨,同时分析诗歌的韵脚和平仄等,探讨诗词的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活跃气氛,现场创作。

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和朗诵一些押韵的诗歌或文段,加深对诗歌押韵的认识。

二、相关知识补充(1)古代诗词鉴赏。

《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

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

《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

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

《娃娃的故事》歌词儿歌化、口语化,作为韵脚的字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用的词:“话、家、下、它、妈”。

而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语气词。

这些词并不影响押韵。

《乡愁四韵》歌词比较注重文学性、抒情性,而且题目就明确显示了要借“韵”传情,用到“水”和“味”,“红”和“痛”,“白”和“待”,“香”和“芳”。

歌词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思乡之情逐步推向高潮。

2.2 补充课堂活动●集句妙对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通过集联游戏使学生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有一个感性认识。

将名句名联重新组配,可以活跃课堂,启发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一、课堂活动步骤(1)将学生分成几组,课前请学生整理学过的古典诗文及名联警句(不限于中学教材中的诗词),摘抄收集到的名句、名联,分发到各组。

活动可以采用抢答的方式。

(2)主持人每次出示一个用于征对的上联或下联,各组抢答。

对出对联后,学生要说明如此对联的理由。

然后要求学生朗诵原诗,分析诗词的押韵、平仄情况。

二、相关知识补充(1)集联是一种特殊的创作手法。

“集”是聚集、集合的意思。

它是从古今文人的诗词、赋文、碑帖等中分别选取两个有关联的句子,按照对联中的声律、平仄、对仗等要求组成联句。

既要保留原文的词句,又要语言浑成,另出新意,给人一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艺术感染力。

同时集联还可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所集的原作,无形中给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艺术空间。

集句联可集同一的不同诗文,也可以集不同的诗文,既可以集同代的诗文,也可以集异代的诗文。

(2)集联创作示例:“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

”这副对联采用大家较为熟悉的古诗词名句。

上联出句用的是唐代李商隐《乐游原》诗:“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属于仄起仄收式(首句首字不入韵),韵脚是“原、昏”(用普通话读似乎已经不押韵了)。

下联对句选自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句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这首词的韵脚是“天、年、寒、间、圆、全、娟”。

新组配的对联写出了晚风扑面、凉意袭人的意境。

此联属于宽对。

“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这副对联采用唐代诗人王维和李白的名句。

上联出自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属于平起平收式(首句首字入韵),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

下联摘取了李白的七言古诗《将进酒》的最末一句。

古诗《将进酒》的韵脚(用普通话读)是“停、听、醒、名;裘、酒、愁”。

这两句两相配合成为流水对。

“红杏枝头春意闹,乌衣巷口夕阳斜”这副对联上联选自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诗是平起平收式,韵脚是“好、棹、闹、少、笑、照”。

下联取自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仄起平收式,韵脚是“花、斜、家”。

此联字词句对得十分工雅,“红杏枝头”与“乌衣巷口”是方位名词相对,“红”与“乌”是颜色相对,“口”与“头”又是动物器官,“春意闹”与“夕阳斜”,意蕴深远,令人回味。

三、课后练习指导3.1 “小试身手”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古代诗词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A,①②③⑤。

B,C。

解析:①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②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古体诗)。

③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词)。

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春江晓(晚)景》,绝句)。

⑤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体诗)。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宋·柳永《雨霖铃》,词)。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平仄、押韵、对偶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答案:1.A-C-D-B。

根据绝句押韵的原则,D“柳条折尽花飞尽”应该是第三句,因为其他三句的最后一字都押韵;再根据绝句对偶、平仄规则:A“杨柳青青着地垂”(平仄平平仄仄平),C“杨花漫漫搅天飞”(平平仄仄仄平平),以及“柳条折尽花飞尽”判断应该先写“柳条”,后写“杨花”,判定应该先A后C。

2.A。

“梨花院落溶溶月”是“花+处所+形态+自然景物”,只有A“柳絮池塘淡淡风”符合要求;B“榆英临窗片片雪”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C“带水芙蓉点点雨”是“动作+花+形态+自然景物”;D“丁香初绽悠悠云”是“花+动作+形态+自然景物”。

3.①D。

清风“拂”面,轻柔、生动。

其他的或缺乏美感,如“吹”;或太猛烈,如“掠、袭”。

②A。

月“落”枝头,有动感。

其他的或不合当时场景,或太普通、缺乏动感。

③C。

船“横”浦口,有动感,船随水轻荡,很形象。

其他的没有这种形态感。

④D。

“一声”与“数只”相对,声音清晰明亮,穿透力强。

其他的缺乏美感,也对不上“数只”。

3.2 补充练习题目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二、拟写广告词(均20字以内):①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②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③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三、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四、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五、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①《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②《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④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六、把左右两组中相对应的诗词名句连成线,并说明出处。

①野旷天低树⑨不破楼兰终不还②会当凌绝顶⑩燕山月似钩③鸟宿池边树直挂云帆济沧海④大漠沙如雪江清月近人⑤黄沙百战穿金甲半江瑟瑟半江红⑥长风破浪会有时一览众山小⑦春潮带雨晚来急僧敲月下门⑧一道残阳铺水中野渡无人舟自横3.3 补充练习解析一、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举例略。

二、本题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学生对押韵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广告词参考示例:①爱心要长久,奇迹伴左右;奉献是无私的荣誉,大奖是爱心的赞许;体篇二:语言学习7《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有关押韵、平仄的知识。

2 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教学重点】同目标【课时安排】:2 课时一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诗歌的分类】按类型分:古诗、律诗、绝句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格律体)按字数分:五言诗、七言诗格律体:绝句、律诗、排律【律诗的四个特点】【押韵】作用是什么?绝句和律诗在押韵上有何要求?押韵是说韵脚的字必须同韵;作用是使诗歌曲调和谐,朗朗上口;律师和绝句的首句都可压可不压,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压平声韵,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以上各点举文中例子加以印证。

)【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结合书中例子了解常见的平仄格式。

平仄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节奏、音乐美,同时具有参差美。

【对仗】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

类型: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二能力训练1 课后练习2 【补充练习题目】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 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