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恳利县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第Ⅱ卷必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是某城市的一座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
此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外国毒品走私的运动。
这一雕塑应该建在A.厦门B.虎门C.澳门D.江门2.“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仿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这一内容应出现在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
”这里“大变局”是指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殖封建社会D.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殖民地4.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A.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5. 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
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品大量进口 B.农业税收减少C.军费开支增加、战争赔款支付D.茶叶、棉花等传统产品滞销6.下列历史人物中,既在军事上捍卫了国家主权,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A.林则徐B.邓世昌C.谭嗣同D.左宗棠7.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曾对将士说:“设有不测,誓与日舰同沉!”这一不畏牺牲的誓言最终践行于A.鸦片战争B.百团大战C.黄海大战D.解放战争8.“(故宫)那些太和殿前永存的铜缸记录着中国人在20世纪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缕缕刀痕割出千百万同胞的血泪,牢牢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复兴之路》这段解说词中的“国耻“指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城9.对下列图示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10.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A.江南制造总局B.湖北织布局C.汉阳铁厂 D.轮船招商局11.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创办了汉阳铁厂,使“汉阳造”闻名天下,堪称中国重工业的奠基人。
这是的“他”是指A.曾国藩B.李鸿章C.张之洞D.左宗棠12.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①南洋②北洋③西洋④福建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
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A. 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B.他是没地方可逃C. 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14.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
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的设想,这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A.国共合作B.民族主义C.民权主义D.民生主义15.有人说:“辛亥革命使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是准备磕头,而是为思考,为走路。
”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B.结束了专制独裁统治C.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D.改变了近代社会性质16.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存现在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守旧党、中立党、维新党分别是指A.顽固派、维新派和革命派B.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C.顽固派、洋务派和维新派D.顽固派、抵抗派和洋务派17.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
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
”材料来自A.康有为的上书 B.曾国藩的奏折 C.林则徐的文稿 D.陈独秀的文章18.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
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
”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C.提倡科学,反对迷信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9.观察以下图片,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曹汝霖等免职令拒签和约的报道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20.为了培养国民革命的骨干力量,1924年国民党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了一所军事学校。
这所学校是A.京师大学堂B.黄埔军校C.北京大学 D.京师同文馆21. 20世纪前期,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相继成立,在历史上,两党既有合作又有对抗,其中第一次合作共同进行了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D.武昌起义22. 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不包括A. 张作霖B.吴佩孚C.孙传芳D. 袁世凯23. 1935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A.四度赤水河B.强度大渡河C.飞夺泸定桥D.陕北会师24.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
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A.南湖游船开天地 B.八一枪声建军队 C.遵义会议扭乾坤 D.井冈会师创新路25.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白身的传奇。
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
”以下对这一“传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粉粹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C.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12分)近代中国倍受列强凌辱,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1)材料一是哪场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分)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材料二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 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以上材料均选自于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3)材料三是什么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有哪些?27.(12分)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的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中间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梦想有一种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何怀宏《中西文化的相遇与冲突》⑴为了实现材料一中的“梦想”,近代仁人志士付出了努力,并化为行动。
请依据材料补充完成下图(6分)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
他们从未梦想要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有西方的新型工业 有西方的民主制度 梦想: 代表人物: 主要运动: 有全面的西方式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2)“运动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说明他们发动这个运动主观目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客观上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4分)28.(13分)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又在行动中不断完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聚集在《新青年》和北大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
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
——美国学者莫里斯(1)《新青年》是中国近代哪一运动的主要阵地?(1分)这一运动的口号是什么?(2分)“聚集在《新青年》和北大周围的知识分子”主要有哪几位?(2分)材料二它不仅是近代中国政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并且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
——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2) 材料一中的“它”是指什么事件?(1分)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地位是怎样的?(1分)依据该材料指出“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是什么?(1分)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3)“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选举的第一任中央局书记是谁?(1分)他当选的理由是什么?(2分)(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2分)29.(13分)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谣中的历史印记】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