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人文社会科学?人文社会科学既是一种知识体系,也是一种价值体系,是人类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生命体悟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是对社会发展、社会运行和社会管理规律认识和实践的科学。
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体现在哪里?(1)人文社会科学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个学问,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又是人类社会运作的方式(2)人文社会对人自身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作用(3)人文社会科学对物质的创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什么?人文社会科学不仅是一种可以实证的知识体系,科学体系、文化体系而且是一种非物质化的思想体系、理论体系、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
2.什么是人文素质?(1)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人文”二字最早出现在《易*贲》中,文明以止,人文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手人文,以化成天下。
(2)指个体在吸收人文精华的基础上,通过实践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品质和生存观念,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
人文素质的构成怎么样?(1)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等知识;(2)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其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3)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4)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3.什么是人文?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结果的总称。
人文是人的文化素养、情感态度、人生理想、道德准则的总和。
人文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是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同是人类的自我认识。
4.人文社会科学的特征是什么?特征:人文社会科学具有现代科学的基本特征。
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
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
是以创造新成果为结晶的社会性活动。
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是什么?5.怎样理解“哲学是爱智的大智慧”?(1)哲学智慧是一种“爱智的智慧”,是热爱智慧的智慧;(2)这种热爱智慧的智慧,又是一种“批判的智慧”,是一种对“自明性”进行批判的智慧;(3)这种热爱智慧的智慧是一种“反思的智慧”;(4)这种热爱智慧的智慧是一种“创新的智慧”。
6.哲学的本质和功能分别是什么?哲学的本质就是一种反思。
功能:(1)哲学是现实变革的观点基础(2)哲学是生活的学问(3)哲学是思维的艺术哲学的意义是什么?哲学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种反思。
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对诸如生命,我们知道什么,应当怎样做或应当信什么,这样一些重大问题的探究。
它是一种对事物寻根究底的过程,一种对那些在大部分时间里被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从未有过疑问或从未明确表达出来的想法提出根本质疑的过程。
7.中国哲学之活的(精华)是什么?(1)中国哲学中向无现代英国哲学家怀悌黑所破斥的“自然之两分”。
(2)中国哲学认为宇宙是一个变易大流,一切都在变易中,而整个宇宙是一个生生不已无穷无尽的变易历程。
(3)中国哲学家既承认变易条理,于是对于变化之条理颇有研究,其结果即是“反复”、“两一”。
(4)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生活准则论、即人生理想论,而人生理想论之最大贡献是人我和谐之道之宣示。
(5)中国哲学最注重学说与行为的一致,将思想与生活打成一片,认为理想的实现不在现实生活之外,而求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真理。
(6)中国哲学中的致知论颇为简略,而有一笃实可贵的倾向,即直截了当地承认物之外在与物之可知8.中国哲学之死的(缺陷)是什么?(1)中国哲学家中的宇宙论,颇有尚无薄有的倾向。
(2)中国的人生思想,有崇天忘人的倾向。
(3)中国的人生理想,又有重内遗外的大病。
(4)中国的人生思想,因过于重“理”,遂至于忽“生”。
9.“中庸”的实质和特征是什么?本质:“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的实质)。
"意思就是说掌握认识事物的过与不及的两个方面,采取中正的办法施行于民。
特征:“过犹不及”“和而不同”“时中”与“权”,要时时得中,便要审时度势,灵活处理10.老子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道”。
“道可道,非常道。
”“各可各,非常各。
”“无各,天地之始,有各,万物之母。
”道,原指“道路”,之后宇宙秩序,也只人类的正确行为。
“中性的道”“统摄”先于世界而存在,也是世界的终极。
(2)道与个人。
1.背离道2.作为伦理起源的无为在柔中作用3.由无为展开的与道一体存在的标志(3)道与世界。
1.道存在于世界之中的特征2.世界生成以及在世界中个体变化的过程11.怎样理解“仁”?“仁”是推己及人。
“仁者,爱人”这是“仁”的基本意义。
“仁”有以下几种解释1.泛指有道德的人2.乐观而又有高尚情操的人3.泛指真理。
当仁不让于师,“仁爱”在孔子具有一般人类之爱的意义,在孔子又主要是一种道德义务,强调的是人内在的道德的自觉性,重在培养的德行。
12.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苏格拉底以“认识你自己”为座右铭,主张“德性即知识”将哲学问题确定为“是什么”的问题,通过辩证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道德就能做到道德。
13.柏拉图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什么?(洞穴比喻)柏拉图的理论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他把世界分为可感世界和理念世界。
以“回忆说”和“灵魂转向说”解决理念的认识问题,并且探讨了理念之间的关系。
14.洞穴比喻的哲学意义是什么?(1)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只是现象,事实的真相在另一个世界(2)要想认识事实的真相,必需有灵魂转向—从现象转向理急(3)现象是感觉经验的对象,理急是思想的对象15.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百科全书式的集大成者,他第一次对科学知识进行分类: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创新知识(2)亚里士多德对以往哲学的概括和总结。
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构成事物必须的四种原因体系,他们进一步被归结为形式与质料,潜能与实现是说明事物生成过程的概念(3)亚里士多德确立了形而上学作为第一哲学的重要地位,通过以实体为核心的范畴体系来回答存在问题。
16.中西哲学的区别是什么?(1)中国封建社会的哲学先进而西方中世纪哲学相对落后。
(2)中国封建时代的哲学主要是经学结合,而同期西方哲学主要同神学相结合。
(3)中国哲学传统与伦理学相互渗透,而西方哲学传统与科学息息相关。
(4)中国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西方哲学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
(5)中国哲学思维方式重视整体把握,西方哲学的思维方式则重视个别分析。
(6)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各有自己的一整套独特的概念范畴。
19.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研究道德原则和规范的学说。
是研究道德的现象,揭示道德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与学科,是对道德现象进行哲学视察和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
道:从伦理学意义上说,道指处世做人的根本原则,即人之为人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德:就伦理学意义而言,德既指人们内心的情感和信念,还指人们坚持行为准则的道所形成的品质或境界。
21.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一、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总和;二、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三、提倡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22.道德的本质和、特征和社会功能是什么?本质: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性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道德是一定的阶级利益的体现。
特征:规范性、多层次性、稳定性、社会性。
社会作用:(1)道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延缓社会的进步。
(2)道德影响众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23.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特点是什么?第一,肯定人在天地之间的重要地位。
儒家的《易传》以天地人为“三才”,道家的《老子》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孔子:“天地之性人为贵”。
董仲舒:“于在人,万物之本也”。
第二,既肯定人与天地的区别,又强调人与天地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
第三,重视关于伦理的言行相符。
“身体力行”、“躬行实践”。
24.孔丘的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孔子思想的积极因素及影响是什么?第一、关于道德观:(1)“志于道,据于德”(2)“导之以德”(3)“天生德于予”第二、关于道德规范和道德情操:仁、礼、忠、孝、信、义。
第三、关于道德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行为评价:“仁者安仁”、“君子喻于义”、“中庸”。
第四、关于道德修养的过程和方法:学、思、行。
积极因素:①爱国主义传统。
②重视人特别是人才的传统。
③非宗教传统。
④伦理道德和政治相统一的传统。
⑤“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的思想传统。
影响: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与劳动人民、进步知识分子相结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优良传统和社会风尚。
25.孟轲的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以仁义为道德生活的最高原则:(1)亲亲为仁,敬长为义(2)仁者爱人2、论人道的本质:(1)人伦说(2)仁为人心,义为人路(3)人皆为尧舜3、道德出于良知、良能。
(1)四端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这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良知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4、性善说。
5、关于道德行为评价的准则:(1)辨义利(2)别德福6、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1)存心:保持仁义之心而不忘掉(2)养气:“浩然正气”(3)寡欲:减损欲望(4)尽心知天26.孔孟之道对中华民族心里的影响是什么?1、“天人合一”的生存观念。
影响:(1)人们总在追求精神和行为与外在自然的一致,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平衡的统一,从而实现完美和谐的精神追求与心理平衡。
(2)征服自然的思想。
“人定胜天”2、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
影响:人们总是习惯于把自己放在一定的伦理关系中来定位,并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体道德人格寄托于整体社会关系之中。
3、刚健有为的人生观念。
影响:这是中华民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成为民族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
4、贵和尚中的处世观念。
影响:使得中国人往往做事不走极端,着力注意和谐局面的实现和保持,求大同存小异,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友好。
27.孔孟之道的意义是什么?(1)“天人合一”的生存观念积极:按自然规律办事,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于现代文明社会的生态平衡的文化观念还是很进步的消极:听天由命,屈服自然(2)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念积极:有利于人的精神开发,自我道德的完善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消极:过于强调道德修养,不重视个人的自由和权益,忽视外在的东西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造成科学技术落后(3)刚健有为的人身观念这是民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某种体现,成为民族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4)贵和尚中的处世观积极: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消极:思维定势而绝对化,取消必要的对应和斗争,圆滑世故28.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1)文学是人类满足精神需要的一种方式(2)文学是人类生存的一种方式29.文学的本质是什么?(1)文学具有一般意识形态性质(2)文学是一种主体性的意识形态(3)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30.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怎样?(1)人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性的统一(2)人性也不是爱与恨简单抽象的符号,而是包含着复杂的内容的具体的社会关系(3)人性是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切品格的总和31.文学的功能和特征是什么?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娱乐消遣特征:既有无功利性,也有功利性,既有形象的美感,又有理性的思考既有情感的因素也有认识的因素32.文学的“四分法:怎样?“四分法”可以说是20世纪形成的有中国特色的文学分类方法,它根据文学作品意象建构、语言体制、表现方法的不同,分成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四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