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融合教育班级管理

融合教育班级管理

融合教育班级管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融合教育班级管理作者姓名:李婷婷学号:20120503559专业:特殊教育(动作与语言康复)摘要我国的融合教育尚在初始成长阶段,面对分配、安置于班上的盲、聋、智障学生,以及原来就处于班级中的学习障碍儿童、情绪行为障碍儿童、病弱儿童、语言障碍儿童、资优等儿童予以更有意识的专业化关注,是目前我国启动的融合教育班级需实践和思考的问题。

融合教育管理目的在于通过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共存、共生的班级,建立共享、共欣赏、共进步的和谐、互动的教育教学团队,为特殊学生创建无障碍生活、学习、活动环境。

融合教育班级追求的是每一个人的成长,包括教师、家长、普通学生、特殊学生的成长。

本文主要介绍了融合教育的历史背景,融合教育班级管理的要素及主要内容。

关键字:融合教育班级气氛教师能力目录摘要 (3)前言 (5)1、融合教育 (6)1.1融合教育的定义 (6)2.1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 (7)3.1融合教育的要素 (7)2.融合教育班级管理 (8)2.1班级组成的要素 (8)2.2融合教育班级管理的目的 (9)2.3融合教育班的特征 (9)2.4理想中的融合班团体 (11)2.5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 (12)3.班级管理的原则 (13)3.1安全 (13)3.2形成良好班风 (13)3.3学生自动自制的参与性 (13)3.4强化正向行为 (13)3.5定期评量 (14)参考文献 (14)前言当融合教育的概念极力推广,合并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理念付诸实践,所碰到的困难与压力是非常大的。

例如:普校老师、领导对随班就读普遍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及教育能力不足;普校老师处理特殊学生的意愿与能力问题;教育评价缺少随班就读持续发展的规定性指标等问题;如何协调管理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如何通过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共存、共生的班级,建立一个共同进步的班集体;如何让参与融合教育的每一个人的成长等。

因此,融合教育的班级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融合教育1.1融合教育的定义所谓融合教育,指对所有学生,包括障碍程度严重者,提供公平接纳而有效的教育机会,将其安置在自家附近学校且符合其生理年龄的班级,使用所需的协助与相关服务,使其成为班级的一份子。

融合教育是指将所有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完全融入普通班级,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不分彼此,同属一个班级,借由教学技术的改进和辅助工具的协助,让所有身心障碍的儿童都得以在普通班中接受教育;强调去除特殊教育,特殊班的标记,但非要取消特殊儿童相关的支持服务,而是将这些资源提供给一般教育环境的所有学生。

Fullwood(1990) 和 Smith(1995)指出,融合教育强调有特殊需求者能和普通人一样回到正常环境生活。

融合并不是将所有障碍者从隔离的环境带出来已,它强调给予障碍者相同心理、物理、社会各方面的机会,重视能力非障碍程度。

融合可以克服隔离下的缺失,有助于障碍者能和其他人共同相处的机会。

因此,融合教育是一种改造教育系统取向,以符合所有学生的需要,而非仅是帮助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而已。

融合教育重视特殊学生能和普通学生一起学习其对安置在普通班中的特殊学生。

2.1融合教育的发展背景美国于 1975 年通过全国身心障碍儿童教育法案(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 PL94-142),主张特殊儿童应在最少限制环境中接受教育,并提出回归主流的主张。

而到了二十世纪末,回归主流和统和的概念逐渐被融合所取代,其原因有:1. 融合教育能正确、清楚地了解所有学生在学校和班级中的需求(教育、社会生活),而非只是提供回归主流的环境安置。

2. 统和教育是行不通的,因统和是指被排拒在外的某些人回到学校和社区的主流环境,而较少提供教育的、物理的和社会的帮助。

3. 融合式学校注重建立一个符合每一位学生需要的教育系统,强调由学校人员安排适合学生需求的环境。

4. 经由融合教育实施,使得教育人员、家长和学生发展共同支持学生学习的信念。

3.1融合教育的要素(一)提供无障碍的环境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学生会比在特殊班級中接受抽离式教育的学生有较少的标记作用。

(二)提供同伴相处的机会隔离环境会限制特殊学生从同伴中学习正常活动和行为,融合提供了特殊学生和正常学生在行为及语言方面的互动机会,借此增进其行为及语言能力。

接受融合教育的特殊学生,与同伴和教师间有较佳的互动。

(三)提供学习机会真实环境可以提供直接的学习,融合不僅提供特殊学生从同伴中习得互动技巧,更能帮助他们在正常环境下以自然的方式来学习。

(四)提供真实的环境在融合的环境之下,可以提供特殊学生去发现其所想做、想学及不能做的。

因此,融合能提供真实的生活情境。

(五)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融合可以使特殊學生有更多的机会去经历社区丰富、多元化的环境。

隔离会限制经验和知识的获取,甚至会导致二度障碍,局限特殊学生选择和学习的机会。

2.融合教育班级管理2.1班级组成的要素班级组成的要素有教师、学生及环境,教师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环境则提供施教场所,所以班級乃成为环境、教学各项与个人人格、性向所形成的强而有力之互动情境,因此班級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每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及理念。

班级经营是教师或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則,适当而有效的处理班级中人、事、物等各项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的历程,简而言之就是有效处理班級中所发生的事情,以达成教学目标。

2.2融合教育班级管理的目的融合教育管理目的在于通过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共存、共生的班级,建立共享、共欣赏、共进步的和谐、互动的教育教学团队,为特殊学生创建无障碍生活、学习、活动环境。

融合教育班级追求的是每一个人的成长,包括教师、家长、普通学生、特殊学生的成长。

2.3融合教育班的特征1.满足儿童含特殊儿童的群体生活要求每一个人、每一个儿童都有群体生活的要求,有社会归属需求,班级作为以教学为特征的群体,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家庭社会群体,让学生在其中执行群体生活规范,感受群体生活气氛,学习群体生活策略,形成群体生活行为,获得身心的发展与成长,以产生社会归属感。

2.提供给儿童学习场景与学习条件在班级团体当中,要给学生足以充分的学习场景,条件和机会。

在班级里,除了学习文化学习知识外,还学习怎样学习,学生学习团队规范,还学习如何调整自我,执行规范,学习人与人的沟通,交往并学会交往。

从长远看,班级团体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学会生活的奠基。

这里存在模仿学习,社会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及大量的学习机会与学习空间,有各种学习的充分条件。

3.儿童发展与成长班是儿童成长发展之地,学校班级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

一方面学生有自然的成长,另一方面自然成长置于有意识的班级教育中,教育便有了促进、推动成长的作用。

融合教育班因学生的多元化,可使学生体会不同与差异。

丰富多彩的认知情感,更容易形成理解和包容之心,并更有畅通、更主动沟通动机与沟通方式4.在不断调整中进步在班级的形成、发展中。

儿童从不适应到适应,由个体归属群体,再进步发展有个性特色的自我。

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学生的行为习惯的习得,学习态度、特点水平等,在班级活动的整体与细节给予最明确的证明与判断。

5.给予个别化教育服务融合教育班级在整体管理当中,针对特殊学生,从个别化教育计划到教育诊断,个案会,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养成等,都需要提供个别化教育服务2.4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1.行政经营:班級活动犹如一个小型的机器,內部有许多行政工作需要处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几乎涵盖班级教务、训练、辅助等工作的处理,是增进学生学习的利器。

2.教学管理:它的范围包括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应用、学生作业的指导及学习效果的评量。

3教学活动:目的在培养学生公民智能及独立自主的精神。

4.常规辅助:包括生活教育的辅导和问题行为的处理,目的在辅导学生实践成良好生活习惯。

5.班级环境:应尽量顾及教育性、实用性、整体性及安全性,良好的班级环境,不但能直接帮助学生学习、增进学习效果,而且又能发挥环境教学的效果。

6.班级气氛:是班级师生或学生彼此之间产生作用而形成一种独特的气氛。

2.4理想中的融合班团体1.教师理想中的班团体学生能够服从接受教师指导。

团结,合作,遵守班规班纪,有集体荣誉感,勤奋学习,全班同学互帮互助,尊重平等,能够共享共进。

2.学生理想中的班团队得到教师的关心,教师公平对待,同学互动有爱,在班上有自己的地位,不受同学欺辱,有自己的好朋友,能自我选择,自我做决定,能对班级负责,对所在班级感觉满意、温暖。

2.5影响班级管理的因素1.教师是影响班级管理的主要因素(1)教师的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班级管理思路、方向、计划,班级管理部分的内容和方法(2)教师素质和人格。

教师是学生的表率。

教师应热情积极向上,公平宽容坦诚坚强,克服困难,不自私等。

(3)班级管理能力。

教师应具有了解班级实际情况的能力,拟定训练计划能力,实施计划的能力,评鉴班级管理目标的能力,还应有修订计划,发展计划能力,随机应变。

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等。

(4)教师间的配合。

融合教育班级管理讲究教师之前的配合,普教班级教师与资源教师合作,各类教师有分工,又有共同任务,教师间的默契,理解,协调表现力班纪管理领导集团的状况,决定着管理的优劣。

2.其他客观因素家庭配合、参与程度,学校的理解、支持,学校大环境的状况,基本教育经费的投入,社会,社区环境的影响。

3.班级管理的原则3.1安全融合教育安全第一。

首先,融合教育班中特殊儿童意外事故发生率高于一般儿童。

比如盲生、聋生、智障儿童。

其缺陷的存在使不安全的事时有发生。

其次,特殊儿童都有一次伤害,其出现的第二次伤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造成更大的障碍和损失,甚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安全对融合教育班级的重要性就更明显了。

3.2形成良好班风学生生活在快乐积极的班级中利于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快乐与否是检查班级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

3.3学生自动自制的参与性班级管理贵在教师引导下所有的计划所有的目标转化为学生行为,而且是自动自制的行为,形成“我需要这样做”、“我必须这样做”、“我不能那样做”的意识行为。

3.4强化正向行为融合教育班级管理以正面教育为主,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期待行为为何,并且让学生理解所谓的“好”行为的性质、内容。

当学生出现正向行为时给予鼓励、表扬并引导、促进正向行为的发展。

在正面教育、强化行为时要把握赞美多于纠正、“要这样做”多于“不准这样做”的原则。

3.5定期评量1.为学生营造出适合学习生活的物理空间和心里空间2.完成教学目标3.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学生自治参考文献[1] 张文京《融合教育与教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 方俊明《特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3]雷江华《融合教育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4]邓猛《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理想与现实之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