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圈的组装1、基本工具与材料(1)工具l辐条冒专用起子l轮圈校正台I轮圈碟型对称规I辐条张力器<2)材料*花戟• 福杀•轮阉n*辎条虬牯制件工艺、福杀卡:度计岸干住此论瞇*2、轮圏结构与组装原理(1)轮圈的辐条孔排列:轮圈的辐条孔長一个孔偏右,另一孔偏左依次错开排列*组装时花鼓右侧的钢丝要插入偏右侧的轮圈孔内’左侧的钢丝要插卜偏左侧的轮圏孔内。
现在大部分的车圈都是左上右下的方式排列肆出|弟编辐条可分为啟射狀排列与交叉排列两种+交叉排列的钢丝必须以一进一出的方式穿入花鼓的辐条孔“由花鼓外侧穿入的辐条成为[穿入]・由向侧穿出的輻条称为[穿出]。
辐条有了[穿入]和[穿出]的排列顺序’才能完咸交叉型编圈。
放射狀的编法展由同一个方向穿辐条"•逆向穿出;依垢辐条传动原理+两只对称交叉的一组辐条,与徒转方向相凤排列的逆向辐条,才有承曼传动时的拉力’ 这银与车轮子址转方向的逆向辐条称为“传动辐条气又称“尾拽”辐茶)二对于焉轮的懵况,在驱药力矩的作用卞产生“拉力S使传动辐条会拉的更哽、变紧使轮圈转动口叫他们尾拽是因为他们的连接方向与花鼓的转动方向相反*而另一只辐条则平衡传动辐条的拉力,在驱动力矩的作用下,顺着轮圈的旋转方向排列,相对轮圈的拉力会减小,承受传动时相等的推力作用驱动轮圈和支撑花鼓*被称为顺向辐条(又称^前拽”辐条几叫他前拽辐条,是因为提供这根辐条离开花鼓与花鼓转向一致“在前面”的辐条。
编辐条时有一种习惯的编法,称为“逆向穿出,顺向穿入”辛轮子無转方冋•三交叉编法:是指每一根辐条都有与另外三只辐条交叉。
•正切是指传动辐条与花鼓的直径呈垂直的方向。
辐条的功能是负责传动轮圈,理论上辐条排列方向与花鼓正切时,也就是辐条与花鼓的直径要形成90度角时,才能发挥最大的传动效益口各种交叉的辐条只有四交叉编法才能最接近花鼓的正切,但四交叉的排列受到花鼓孔数的限制,只有36孔里上才能作四交叉的排列,而最普通的32孔的花鼓貝能使用较接近正切的三交更。
3.轮圈组装步骤(1)轮圈式刹车•准备工作:润滑:①将辐条牙纹粘一点液态的润滑油,②轮圈的辐条孔:③涂上一点固态的润滑油;辐条帽:侵泡液体润滑油盒里'随时取用勺C2)轮圈式刹车的辐条穿入方法•将花鼓右侧朝上(花鼓右耳,若后轮花鼓则飞轮侧朝上人在下侧〔左耳)的花鼓上任选一孔穿出第一根辐条;•花鼓上侧(右耳)的第一根辐条,是与对应花鼓下侧的右边开始号由上向下穿入;•依据右侧第一只辐条的孔位,每隔一孔穿入一根辐条;•左侧也是每隔一孔穿入一根辐条•将花鼓反向,把已穿入的辐条分开摊平,穿入另一侧辐条;•将辐条归拢分成两扎;•完成穿入辐条步骤Q(3)编圈・A面的组装•将车圏放平*同时也摊开穿好辐条与花鼓*花鼓右侧对应车圈右侧〔称A面);•随意选岀右侧顺向(穿入)辐条作为第一根辐条,再选出(往左数第6根辐条)逆向(穿出)辐条,两根辐条叠加交叉;这两根辐条中夹着4根辐条。
•第一根(穿入〉辐条。
由气嘴孔右侧的第一个辐条孔穿入, 同时把辐条冒旋进汀氏这根辐条是顺向辐条,所以必须是“穿入3也是"■关键”辐条,它所装的位置决定了其他所有的辐条的位置。
•与之相交叉的第二根逆向“穿出錚辐条穿入第三个车圈孔,同时也把辐条冒谑进1/3°•找出花鼓相邻右手边第二组辐条。
与第一根辐条相邻花鼓孔右手的"■顺向(穿入)辐条X作为第三根辐条。
与第二根辐条相邻的右手“逆向(穿出〉辐条”作为第四根辐条,叠压交叉,分别插入车圈的第5孔和第7孔,同时旋上辐条冒;•依次类推*『'穿入辐条対与紀穿出辐条叠压交叉,分别插入车圈第9/11, 13/15. 17/19, 21/23. 25/27. 29/31 的车圈孔中,把辐条帽都旋进1/3装上.完成第一面的安装(A面)■E面的组装•把车圈反过来,左侧朝上(B面):向穿出”的第一根辐条,再确定花鼓左侧相对应的血顺向穿入”的三交叉的辐条,作为第二根辐条;• B面的第一根(逆向〉辐条与第二根辐条顺向辐条,叠压交叉; ・第一根辐条,从B面车圈气嘴孔第一个辐条孔开始,插入第一根“穿出辐条S第三个辐条孔插入第二根''穿入辐条S 分别旋进辐条冒1/3.・依次类推* “穿出辐条"与“穿入辐条”叠压交叉*与A面相同,分别插入车圈第5/7、/II............ 25/27, 29/31的车圈孔中,把辐条帽都旋进1/3装上,完成第二面的安装(B面〉•放平轮圈,用手将压紧花鼓两边的辐条;•在辐条头与轮圈间喷入润滑油;•用起子或辐条扳手初步旋紧辐条冒;•检查初步组装的车圈,准备下一步调整。
4、调整车圈工作原理车手在踩踏时,不断地将压力施予轮组。
而定期 的对轮组校正,可令轮框侧壁保持笔直运转。
转动“车 辐条帽”,连接车辐条末端的一颗内牙螺母,可提高 或降低车辐条张力。
虽然我们常说:“拉紧车辐”, 实际操作的却是车辐条帽,而非车辐。
转动辐条帽需 (4)碟刹辐条的编排方法 •前轮编排如图 前轮;左耳(碟盘的一侧〉外侧辐条向前; 右耳外侧辐条向前;•后轮编排如图 后轮:左耳(碟盘的一侧)外侧辐条向前; 右耳(飞轮的一侧)外侧辐条向后。
要由辐条扳手调整轮组的偏摆,选择正确尺寸的辐条扳手尤为 重要。
车辐条帽通常使用软质金属制成,例如铜和铝 辐条帽通常是正方形,有着不同尺寸。
辐条扳手的尺 寸即使是稍微过大,都不会轻易摧毁辐条帽,将四个 角磨成圆边。
购买正确的扳手,尽量挑选套入辐条帽 之后,间隙最小。
观察轮框在旋转时的偏摆幅度,这时需要观察 一支稳定的指示器作为参考点。
轮组校正台(平圈架)的触规犹如游标卡尺,使用更容易,是判断轮框摆幅 的依据,能够提升调校轮框的工作效率。
若无平圈架, 可以利用车架,以刹车皮作为参考点,进行轮框的调 整,有四个基本面向:侧向、径向、正心以及张力。
一个完善的调整轮组,必须四个面向都很平均的轮组, 才能发挥最佳性能。
或六角形某些款式的车辐条有着特殊的造型或尺寸,需要 从原厂获取。
如隐藏于轮框内部的辐条帽,有正方形A、侧向偏摆的调整方法:侧向(轴向)偏摆,也称轮圈偏摆,随着轮组的旋转,轮框会左右摇晃,是最常处理的轮组校正项目。
观察刹车皮与轮框的间隙,很容易判断轮框是否偏摆,拉紧或放松辐条,可以控制轮框区段的侧向摆幅。
一般来说,经验不足的技师在校正偏摆时,应该先紧辐条帽。
因为提升辐条张力,对控制轮框摆幅效果较为显著。
轮框侧壁的摆幅受质量因素的影响,不一定是完美笔直的保持零偏摆,一般常用的侧向摆幅在1mm以内,而且在用力踏蹬骑行时轮圈不会松散而摩擦车闸皮,即可属正常。
此类调整关乎刹车夹器的设定,严重的偏摆会磨到刹车皮,甚至外胎会磨到车架或前叉。
B、径向偏摆的调整方法:即垂直误差,如果轮组的真圆度不够,轮框旋转时,轮框与花鼓的距离从侧面观察,轮框会随着旋转而上下跳,骑行时轮组每转一圈跳动一下,高速度时震动的更加厉害,甚至无法扶住车把,严重地影响速度。
远离花鼓的轮框区域段称为“高点”,靠近花鼓的轮框区段称为“低点”。
拉紧来自花鼓耳两侧的辐条,能将高点的轮框区域段向花鼓拉近。
放松来自花鼓耳两侧的车辐条,能够让低点的轮框区段远离花鼓。
校正径向偏摆,高点与低点必须两者兼顾。
成对处理相邻的辐条,一支来自左耳花鼓耳,一支来自右花鼓耳,才能避免轮框的侧向精准度受影响。
然而,每次校正径向偏摆之后,都要重新检查侧向。
(1 )将触规紧贴轮框外缘;(2)缓慢旋转轮组,观察轮框外缘,寻找触规稍微磨檫之处。
此即花鼓与轮框的最长半径,即最高点;(3 )将轮框停在磨檫磨擦处,来回转动,寻找高点的中心,此区段的车辐条需要缩短。
(4)在高点的中心,成对旋紧车辐条,从1/2圈开始,等量旋紧来自左右花鼓耳的辐条;(5)来回转动轮组,检查调校过的轮框区段。
若有需要,重复调校;(6)收窄触规,旋转轮组,寻找下一个高点。
成对旋紧车辐条,以缩短轮框到花鼓的距离;(7)径向校正三处之后,检查侧向偏摆,先排除侧向偏摆,再继续校正径向;(8)高点调校后,可能只剩低点。
排除低点,要防松车辐条。
旋转轮组,移动触规,令轮框轻松地连续磨檫,未磨檫之处,即为低点,此区段的车辐条需要拉长。
找出最低点的中心;(9)在低点的中心,成对防松车辐条。
车辐条必须相邻,一左一右来自不同侧的花鼓耳;(10 )旋转轮组,处理其它的低点,偶尔检查、校正侧向偏摆;(11 )检查真圆度的容许值。
收窄触规至几乎磨檫轮框。
缓慢旋转轮组,观察触规与轮框的最大间隙,此即径向的最大偏摆。
如果摆幅小于1mm,可谓之正常;(12)再次检查与校正侧向偏摆;若轮框在骑行或运输过程,因撞击而损毁或变形,可能无法调校的得非常精准。
如果轮框某个区域段朝向花鼓凹陷,而该区段的车辐条呈现松弛的状态,说明轮框已经变形,不能修复,建议更换轮框或轮组。
C、正心的调整方法:轮框中心线是否在前叉或车架后三角的中央,才能使前后轮沿着同一条直线前行。
如果轮框偏向前叉或车架的左或右,会造成骑行操控困难与骑行费力等问题。
改变车辐条张力,可令轮框重叠车架中心缘。
调校正心的原则是:来自花鼓左耳的车辐条张力,轮框会拉向左侧。
来自花鼓右耳的车辐条张力,轮框会拉向右侧。
平均提升花鼓左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左。
平均提升花鼓右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右。
反过来说,平均降低花鼓左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右。
平均降低花鼓右耳的车辐条张力,正心会偏左。
检查正心最准确的方式是用轮组中心定位量规,来测量轮框到花鼓的距离。
(1)任选一侧作为基准,如测量右侧;(2)将滑轨向下伸,直到末端抵住花鼓右端的防松螺母侧面,不要抵住轴心末端,因为轮组夹在车架时,是防松螺母的侧面接触勾爪;(3 )翻转轮组,测量左侧,将量规的两端紧压住轮框,观察滑规与防松螺母侧面的间隙。
有三种可能性:1mm。
代表轮组正心在标准范1)量规的两端压住轮框,滑规稍微接触花鼓左端的防松螺母侧面,或是间隙小于围内,无需校正。
2)量规的两端压住轮框,但是滑规与防松螺母的侧面有一段距离,代表轮组正心偏向左侧。
如果间隙大于1mm,正心需要调校,以此为例,轮框需要向右移。
3)量规的两端以及滑规,三点无法同时接触轮组*如果滑规抵住防松螺母的侧面,量规只有一端能够接触轮框,另一端会翘起。
如果量规的两端都抵住轮框,则滑规的末端低于防松螺母的侧面,代表轮组偏向右侧,轮组要向左移-正心失准(4)在轮框与量规两端有间隙的同侧花鼓耳,平均提升车辐条张力1/4圈;(5)再次检查与校正侧向偏摆,因为使用量规对于轮框无法测量侧向偏摆;(6)用量规再次检查轮组正心,从步骤a开始。
注意:原先的测量值已经无参考性,轮组与防松螺母的相对位置已改变,视需求继续校正。
如果轮框与量规的间隙不足1mm,可谓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