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童年的回忆》指导课教学设计

《童年的回忆》指导课教学设计

《童年的回忆》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本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习作,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趣味,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写作的愉悦。

教学目标1把事情的经过写生动、写具体。

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使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准备: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童年趣事。

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播放歌曲《童年》给大家听。

师:这个旋律大家熟悉吗?(熟悉。

)一起跟着唱一唱,好吗?师: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出示插图),也许你曾经在清澈的溪水边垂钓,也许在美丽的公园中捕捉蝴蝶,也许你在大自然中描绘过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将与你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手中的笔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选材1.明确要求(1)读了课题,谁能告诉大家这篇作文在选材上有什么要求?圈出“趣”,曲线画出“童年”。

(2)师:当然这个“趣”字还包含着很多方面。

(课件出示对“趣”的理解。

)(3)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自由谈一谈对“趣”字的理解。

(4)师小结:同学们审题审得特别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这篇作文的重点。

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习作指导语,看看有哪些要求?找一找,画一画。

(5)师生交流,相机板书。

2.指导选材(1)师:有了好的选材,我们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难怪说选材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呢!同学们一定有很多的童年趣事吧,今天打算写什么呢?先动脑筋想一想,选一件你认为最有趣的和小组同学分享吧。

(围绕事先准备的照片或物品说一说)(2)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回忆、叙述,师巡视指导。

三.联系文本,指导写法1、指导写法(1)师:看来,仅仅选材好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把有趣的地方写具体、生动,让别人也感到它的有趣!现在我们来自由读一读课文《捅了马蜂窝》,思考一下如何才能把经过写生动,写具体?(2)生1汇报:注重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的描述。

生2:多用好词佳句或一些诙谐幽默的词句,注重细节描写。

生3:适当地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总结方法,非常不错!我们要想把这件事情写得有趣的话,就要抓住人物或者参与这件事的动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进行描写,把过程写具体。

这样,你的作文一定会非常生动的。

2、指导选题(1)师:好的题目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有着画龙点睛的意义。

你知道好的题目有哪些要求吗?可以联系课文举例说明。

(简洁明了、突出中心、有意思。

)(2)汇报,板书:生:给爷爷化妆、给肥皂洗澡、吃药、钓蛇、理发、种钱、开飞“鸡”……四、范文引路1、出示范文,由师朗读。

给猫当‚美容师‛童年如画,定格无数精彩的瞬间;童年如歌,跳跃着无数欢乐的音符;童年如河,翻腾着无忧无虑的欢乐的浪花;童年如同奇妙的万花筒,使人永远沉浸在愉快之中——那无边的幻想和傻傻的童稚会凑成一件又一件趣事,想起来总让我笑破肚皮。

刚记事的时候,看到爸爸刮胡须很好玩,电动剃须刀一开,‚嗡嗡嗡‛胡子拉碴的老脸一下子就变得‚焕然一新‛。

我多想试一下,可我的下巴那么光滑,无法享受那种感觉。

一天,爸妈出发了,爷爷奶奶在里屋休息,只剩下我一个人在院子玩。

怪寂寞的,干啥好呢?突然听到‚喵——喵‛的叫声,哦,原来小花猫也很寂寞。

我灵机一动,何不给小花猫当一回美容师呢?对,先给它剪一剪胡须,让它变得利索一些。

于是,我找来剪刀,唤过小花猫,把小花猫放到椅子上,并学着爸爸的样子给小花猫抹上点肥皂沫。

可小花猫‚不识好人心‛,不愿接受我的免费服务,一溜烟地跑了。

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捉住,用一条绳子把它绑在了椅子上。

‚哈哈‛,这会看你上哪里逃?我拿起电动剃须刀就要给他剃胡须,可小花猫的胡须太长了,我费尽了浑身的解数,也剃不下来,也许这种服务不舒服,它一边‚呜呜‛地挣扎着,一边用爪子来抗议。

我无奈中一眼看到了妈妈放在窗台上的剪刀,一下子有了主意,拿过来‚咔喳‛一声,小花猫的胡须剪掉了一半。

我刚要剪另一半,忽然传来爷爷的喊声‚不要剪啊!‛我连忙放下剪刀。

爷爷从里屋出来,看到这番情景,又气又笑,板着脸说‚好孙女,猫的胡子是不能剪的。

‛‚为什么不能剪啊?您不是常说‘人物一理’吗‛我觉得我还很有理,歪着头反问爷爷。

见我那副傻样,爷爷严肃地说:‚猫的胡子非常重要,是用来测量老鼠洞口宽窄的,并且能保持猫的平衡。

不信你把它放下来,让它走几步试试。

‛我把猫放到地上。

我本以为它会‚嗖‛的一声跑掉,可没想到它东倒西歪,一阵风都能把它吹倒似的。

什么是平衡,我大了才知道,可猫被剪掉胡须的景象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哦!童年如画,童年如歌,……难忘的童年趣事,使人永远沉浸在愉快之中。

2、师:你觉得哪些地方特别有趣?说一说,并读一读,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诙谐幽默的语句及运用修辞的地方。

)五、强化要求,生试写重点片段。

(1)要突出“趣”,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注重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

六、在熟悉的旋律中,师生总结收获及感受。

七、板书设计童年趣事写事(回忆经过)---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抓重点(趣)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反思:总结本节指导课的成功之处有:1、绝大多数同学能围绕“趣”字选择合适的材料,并能够抓住人或物的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细节把趣事写具体,且感情真实。

2、成功地激发起了学生写作与交流的兴趣。

3、学生在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中重视写作材料的积累与写作方法的总结。

紧凑的结构,流畅的过渡,积极的参与,让这节课表面看来感觉很好,可细细思量,却发现了诸多的不足之处,现反思如下:一、指导没有到位,缺少关键点的支撑作文指导课关键在指导,而这需要老师课堂上的机智。

在本节课上,我注重了多种形式的指导,如回忆往事、相互交流、个别指导、点评范文等,但对于每个关键点,却缺少了一种敏锐的发现。

如学生谈到范文“动作写得不错”时,我仅仅是表扬了他会发现,而没有更进一步引导全班同学去读,去加深印象。

类似的还有学生指出“中间描写太少”“麻雀醉酒的样子没介绍清楚”等时,我没有更进一步去引导学生思考,没有兴起在这个地方做做文章的念头。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一是备课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二是课堂上的应变能力缺乏以及教学的功力不足。

二、点评过多,缺少写的锻炼在本节课上,我让很多学生都参与了点评,既包括对学生的故事,也包括对范文,还包括了对病文的评价。

从学生的反应看,他们很是喜欢这样的方式。

但喜欢不代表他们就有这样的能力写出文章来。

从课后的习作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还是不知道该如何写,即使在课堂上已经给了不少例子。

点评,其实有三四处即可了,不需要那样多的反复,需要的是练习,也只有实践才能让学生理解自己所点评的东西,才能理解什么叫“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口头上的东西往往是不作数的,只有“白纸黑字”才能让人信服。

如果在这节课上,让学生动手写关键的一段两段,然后针对此做点评,学拟题,那么课堂上的很多发言将有更好的着落点了。

三、没有点出语言描写要有趣范文的语言描写非常有趣,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对范文中的语言进行学习。

如果教师稍加点拨,指出除了选材有趣外,更重要的是语言的描写要有趣,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就会有意识的去注意起来。

四、有的学生有写作的兴趣,却不愿与他人交流,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1)性格内向;(2)怕被人指出缺点,缺乏自信心。

2.个别学生选择不恰当,“趣”字不能很好地突出出来。

这与学生自己的体会有关,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引导不够透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老师明确指出“我们通过人或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把内容写具体的目的就是表现出这件事的有趣”学生应该不会出现此类问题。

五、有的学生作文内容仍不够具体,这与学生的语言积累、写作能力的形成都有关系,应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多写,以进一步提高其写作能力。

只有精益求精,充分思考,把握好主体与主导间的关系,多研讨,多学习,才能让我的课堂越来越好,也学生受益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少犯错误,尽可能地避免失误。

童年趣事》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本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从而真正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

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体现个性化。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

[教学准备]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

2、师准备范文一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拨动情趣之弦(多媒体出示:一组童年趣事抓拍的照片)同学们,大家看这个小朋友可爱吗?这是我们班***同学小时候在玩耍时被抓拍到的镜头,是他童年珍贵的记忆,有趣吗?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你看,童年是那会飞的梦,是那一串串有趣的“冰糖葫芦”上的笑声,是刨根问底的稚气……今天,我们就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好吗?[设计意图:学生怕写作文,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调动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思考这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可以同桌互相交流)3.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童年趣事》[设计意图:揭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以及要求,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目的。

]4.指导理解“趣”。

师:同学们,你觉得哪些事是趣事?生:小时候玩泥巴,把自己弄成了小泥猴是趣事。

生:帮妈妈干活,结果好心办坏事,是趣事。

生:和哥哥姐姐们去捉蝌蚪是趣事。

……师:其实啊,这个“趣”字,我们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理解它?老师友情提示:(多媒体出示)意趣:童年时的探索、发现、刨根问底,虽然稚气可爱,可反映了你希望了解外界奥秘的求知欲望,是一种“意趣”。

情趣:童年时的你,天真可爱的,极富情感,对父母的亲情、对伙伴的友情,同样很有趣,是一种“情趣”。

乐趣:童年与欢乐应该连在一起。

爱玩、探险、寻开心是你的特点,所以常会有许多寻开心的“乐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