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礼仪——教师礼仪姓名:汪亚萍班级:10计科一班学号:1050310021摘要: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我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而尊敬师长是中华传统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知书达理,传道授业,是社会各个阶层学习的楷模和榜样。
历史发展到今天,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和加强,礼仪修养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已成为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之前,必须特别注重自身的礼仪修养。
通俗言之,教师礼仪是教师在工作岗位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教师礼仪教师礼仪待人接物行为规范教师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
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崇高的荣誉。
现代不少人也称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百花园中的辛勤园丁等。
教师职业无尚光荣,理应受到社会的崇敬和尊重。
然而教师要完成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却任重道远。
作为师范生的我,也打算着以后做一名教师,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又如何做一个有礼仪的受人爱戴的好老师呢??下面是我上完教师礼仪的整体感悟:一、何为教师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的职业特点,既带有历史遗传的色彩,又反映时代变迁的影响。
综合二者,当代中国教师的职业特点主要有:其一,职业形象的准公共性。
教师虽然不像政治家、演艺人员那样是完全的公共性人物。
但也相当多的时候暴露于学生、家长、社区的注视之下,因此必须善于塑造并维护自己的积极形象。
其二,职业环境的相对封闭性。
其三,工作绩效的模糊性。
其四,职业待遇的福利性。
教师的劳动成果不能以经济指标衡量,教师的劳动待遇也带有相当的福利性,所谓福利性。
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不高,一指教师的待遇相对稳定。
其五,师生关系的隐蔽不平等性。
虽然从法律角度来讲,师生是平等的权利义务主体;从教育的理想追求来看,师生也应该成为平等的对话者。
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尤其是教师在体力、智力、学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师生关系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
这种不平等性可能是许多人所不敢承认、不愿承认的,但它又是极其隐蔽而顽固地存在着的。
二、何为礼仪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涉及穿着、交往、沟通、情商等内容。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礼仪是人们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人们可以根据各式各样的礼仪规范,正确把握与外界的人际交往尺度,合理的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
如果没有这些礼仪规范,往往会使人们在交往中感到手足无措,乃至失礼于人,闹出笑话,所以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
礼仪是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在社会活动中,交谈讲究礼仪,可以变得文明;举止讲究礼仪可以变得高雅;穿着讲究礼仪,可以变得大方;行为讲究礼仪,可以变得美好……只要讲究礼仪,事情都会做的恰到好处。
总之一个人讲究礼仪,就可以变得充满魅力。
三、如何做一个好老师——教师礼仪好老师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学会相应的礼仪,着就是所谓的教师礼仪如何与时俱进1、摆正位置,以学生为本。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得误人子弟。
教师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宽以待人,以学生为中心,有自知之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为人师表者,不能信口开河。
现代教师礼仪和古代教师礼仪最大的不同是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位置,而不是我让你干什么,我管你,我教你。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
2、端正态度。
宽以待人,要善于包容。
要容人,容忍自己的同事有不同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容忍不同的学科有不同学科的教学特点、容忍不同的学校有不同学校的要求、容忍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偏好和兴趣。
教师要有适应性和包容性。
3、教学手段要创新。
今天可以提供的教学手段比过去宽广得多,各种现代化的仪器设备成为传授现代科学技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的手段。
这就迫使教师要打破旧的常规,去学习、研究现代信息科学理论与技术,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化的器材和设备的能力。
这给教育者的特殊的能力结构渗进了新的因素,也必将促使教师另觅蹊径,在新的形势下做进一步的探索与创新。
4、教学方法要改进。
教师要胜任教学,首要条件是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基础、扎实的功底。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关系。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倒水”的同时,要处处留心“开源”,开学生“认识之源”、“领悟之源”、“探索之源”,源头一旦开通,知识的清泉便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学生的心田。
一旦他们离开老师仍然能够长饮百川,汇成江河,像清风明月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5、“启发激疑”应该作为教学过程中始终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
“启发”与“激疑”是不可分的。
启发的目的在于激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而紧张的状态。
凡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教学内容上喜欢对教师讲难度大,“过瘾”的东西;在进度上,喜欢跳跃式,不喜欢渐进式;对待课外作业喜欢做难题,不喜欢做模仿题、套公式的题;质疑时,喜欢教师指点迷津,介绍参考书,而不喜欢直接得到现成的答案。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就会学得深、记得牢。
如何做一个礼仪之师1、修饰与衣着修饰是指女士穿戴不要太华丽了,太耀眼了,如果这样去面试,我想机会就已经寥寥无几了。
因为你是来工作的,要庄重,不要给人一种浮的感觉。
我觉得不化妆也不太好,最起码要化些淡妆,这也是对别人尊重的一种做法。
想想看打扮的整整洁洁是不是让别人看上去很舒服呀!你想如果一个老农民和一个西装革履的人,找你谈判,你是不是要选择那个西装革履的人呀!2、自我介绍应筹式:在不太重要的场合。
如在火车上等场合只要说出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不必报上职务等。
工作式:你好,我是XX系的XX老师。
交流式:你好,我是XX,请多多关照,或送上名片。
比较随便。
礼仪式:如:开学仪式,升旗仪式等等。
比较庄严。
3、眼神时间:与别人谈话30分钟时,如果只有10分钟以内对方是看着你的,说明他在轻视你。
如果10分钟至20分钟之间,说明他对你是友好的。
20分钟至30分钟说明两种情况:一、重视。
二、敌视。
也就是与别人谈话时眼睛要注视谈话时间的2/3。
部位:额头上,属于公务型注视。
不太重要的事情和时间也不太长的情况下。
眼睛上,属于关注型注视。
睛睛至唇部,属于社交型注视。
眼睛到胸部,属于亲密型注视。
角度:平视,表示平等。
斜视,表示失礼。
俯视:从上往下看,轻视别人。
4、面容有的时候皱眼眉,表示不奈。
撅着嘴表示生气。
"噢"?表示惊呀!5、笑容要学会微笑。
微笑很重要,谁喜欢天天面对着冷冰冰一点笑容的人呀。
我们说老师你学生的榜样,一个老师如果整天冷冰冰的,一点笑容也没有的面对学生,那么可以说纵使他的对本专业是多么的精通,他也不会是一名成功的老师。
像别人欠他们什么似的,感觉不太好吧。
下面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家公司让他们的员工去拿一份重要的材料,结果去的都被骂了回来。
老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李,小李很愁呀!但这份材料不拿还不行,结果还是去了。
到那时,只见那位科长还在破口大骂呢?这时小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嘴里说着:"噢?这样呀?是吗?",只是点着头微笑着。
后来,那个吴科长骂了一阵子的时候,小李说:"吴科长,你很会善于表达你内心里的愤怒呀!"。
后来,吴科长看了看小李说:"嗯!这小伙子不错!我也不为难你了,你就拿回去吧!",就这样别人没有拿到的,他却拿到了。
6、需要避免的身体语言当与别人谈话时不要双手交叉,身体晃动,一会倾向左边,一会倾向右边,或是摸摸头发、耳朵、鼻子给人以你不耐烦的感觉。
一边说话一边在玩笔,有的人特别喜欢转笔,好像在炫耀,你看我转的多酷呀!也不要拿那个笔来回的按。
虽然与同辈之间还算说的过去吧,但是跟长辈谈话时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
7、培养与形成我们已知道,良好的个人礼仪、规范的处事行为并非与生俱来,也非一日之功。
是要靠后天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能逐渐地形成。
因此,可以说个人礼仪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的过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而完成这种变化则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力量,即:个人的原动力,教育的推动力以及环境的感染力。
个人的原动力个人的原动力,亦称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的行为和思想发生变化的根本条件,也是人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礼仪风范的基本前提。
作为社会个体,我们每个人只有首先具备了勇于战胜自我,不断完善自身的思想意识,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行动中才可能表现出较强的自律性,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行为习惯,自觉抵御外来的失礼行为,与此同时,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使个人礼仪深植人心,真正成为优良个性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个人礼仪的形成需要个人的原动力,需要个人的自律精神。
综上所述,教师必须时刻遵守教师礼仪的同时还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教师在遵循教师礼仪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的创新,才能取得改革的效果。
为此,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及时掌握和了解本学科和有关学科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同时,还有掌握相应的教师礼仪,活到老、学到老,以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知识结构,常教常新,努力开创教学的新天地,为完成崇高的历史使命,贡献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1、书名:《今天我们如何做教师》作者:贾书建出版时间:2011-9-12、书名:《教学的智慧》作者:许吉安出版日期:2009 页数:1503、百度百科“教师”与“礼仪”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