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辨识安全培训

危险源辨识安全培训

危险源辨识培训
危险源辨识、评价目的
通过
1.辨识工作场所危险源
2.危险源风险评价 达成
3.风险控制措施实施
事故风险 降低到可 容许程度。
P1
术语和定义
1.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 为,或其组合。 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 28001-2011代替 GB/T 28001-2001 后,“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不列为辨识范 围,他们由其他风险管理体系管理,强调保护人,而非物, 体现 “以人为本”的理念。
害或健康损害的根本原因----危险源的存在(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危险能量物质或载体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而导致事
故发生的因素---危险因素 (第二类危险源) 。 ·危险源的存在(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前提,危险因素 (第
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危险源的存在(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 条件。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防止事故的 发生,必须首先全面辨识危险源的存在和危险因素。
工作活动或场所 存在电器设备的区域 存在热源设备、加热设 备、炉、发热体的场所 在高度差大的场所开展
作业活动
存在压力容器场所
存在可燃物、助燃物场 所
产生、使用有毒有害物 质场所
P12
能量物质或载体 带电体
高温物体、高温 物质 人体
内容物
可燃物、助燃物 有毒有害物质
能量意外释放形式与伤害类型
电能意外释放,人体受到电击伤害
热能意外释放,人体受到烫伤和高 温危害
势能和动能意外释放,人体高处坠 落受到伤害
压力转换的冲击动能或内容物的化 学能的因为释放,压力容器爆炸导
致人员伤害
化学能及热能的因为释放,人员受 到火灾的烧伤获中毒
化学能因为释放,造成人员中毒窒 息
危险源的辨识
2. 危险源辨识 7)危险源重要度评价:根据危险源可能导致后果的严重程度,对危
P4
术语和定义
·安监总局2004年《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把重大危险源范围延伸到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的场所和设备,与公司 相关的内容如下:○ 生产场所;○ 压力管道; ○ 压力容器;(根 据具体规定,公司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均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第 三条规定:“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 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 事故。”(经济损失不在辨识范围) ·根据上述内容,公司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以安监总局2004年《关 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生产安全事故报 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为依据。
⑦工作任务分析(重要方法);
⑧安全检查表。
P14
危险源的辨识
3. 危险因素识别 ⑵. 系统安全分析法:是从安全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通过揭示系统中
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为了更全面、系统识别危险因素,请参照附表《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
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根据生产场所、生产活动过程分类 逐一辨识危险因素。 4. 危险源辨识范围(原体系三种,现体系十种):
险源的重要度作出评价,以便实施重点管控。 评价时主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能量物质或载体包含的能量(与伤害成正比); ·能量意外释放的强度(与伤害成正比) ; ·能量的种类(种类不同,伤害机理不同。物质物理和化学特性会影
响火灾结果,中毒与人体体质关于); ·意外释放能量的影响范围(与伤害成正比) 。
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暴露
危险源的辨识
5. 风险评价: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 C )
分数值 100 40 15 7 3
1
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 安全卫生要求
人员在高度差大的场所开展作业活动
人体
存在压力容器场所
内容物
存在可燃物、助燃物场所
可燃物、助燃物
产生、储存、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场所
有毒有害物质
P9
危险源的辨识
2. 危险源辨识 3)危险源特性:指其可能以何种意外释放的能量形式造成伤害、这
种能量形式作用于人体可能导致的伤害类型和后果。 4)能量意外释放伤害类型
P7
危险源的辨识
2. 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存在的识别方法: 在企业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常用以下方法: ·生产活动观测(重要方法) ·企业间对比 ·访问调查 ·事件评审(重要方法) ·安全巡视和检查(重要方法) ·检测和评价有害的暴露 (重要方法) ·工作流程和工艺过程分析(最重要方法)
P8
危险源的辨识
部门:
危险源辨识评价清单
序号 活动/过程/服务
危险源
危险源特性
工作活动 或场所
危险源存在、 产生危险的 危险因素: 原因及伤害 根源、状态、 形式、后果
行为
危险源 辨识过程
风险评价 LECD
是否不可 接受风险
事暴发 风 故露生 险 发于事 等 生危故 级 的险产 划
D 值 70 以 下
可环生 分
能境的
危险源辨识评价清单
序号 1
2 3
活动/过程/ 服务
锻造作业 锻造作业 锻造作业
危险源
可能产生的后果 可能接受 控制措施
风险 L E C D 严重,重伤
锻件
锻件飞出,人体受到 打击
3
6
7
12 6

操作者佩戴 护胸板、佩 戴防护眼镜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锻件
锻件飞出,人体受到 打击
·标志、警告和管理控制措施; ·个体防护 7. 注意事项:
设备、工艺改善、 职场管理控制
·突出重点:
如“办公电脑的辐射”、“订书器伤手”、“门帘碰的脸疼”、“纸割破
P17
危险源的辨识
5. 风险评价: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
分数值 10 6 3 1 0.5 0.2 0.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P18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
分数值 10 6 3 2 1 0.5
1
6 15 90

同上
锻件
锻件飞出,人体受到 打击
0.2
6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40 48

同上
极不可能
灾难,数人死亡
P21
危险源的辨识
6. 风险控制:
确定控制措施应按照下列顺序:
·消除(改变设计以消除危险);
·替代(低危害物质或降低系统能量:降低
动力电流、电压、温度) ·工程控制措施;
设备导入 期间控制
①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②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③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④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 康安 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P15
危险源的辨识
4. 危险源辨识范围: ⑤在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 ⑥由本组织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⑦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改包括临时性变更等,及其对运行、过 程和活动的影响; ⑨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控制措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 ⑩对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器和(或)设备、操作 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其对人的能力的适应性。
P5
危险源的辨识
1.危险源定义解析
1)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或其组合。
2)解析:
定义内容
解析结果
危 险 可能导致 源
事件 发生概率
根源
人身伤害 健康损害

状态
事件 伤害对象
行为
危险能量物质 导致 载体能量释放



险 因
识 的 内


P6
危险源的辨识
3) 结论: ·危险能量物质或载体能量的意外释放导致事故发生,是造成人身伤
2. 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注:危险源辨识是指一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⑴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找出以各种形式存 在的危险源。
⑵ 确定危险源特性:危险源会以何种意外释放的形式造成何种人身伤 害和(或)健康损害。
P2
术语和定义
3.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 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注: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风险等级划分 (D)
分数值
风险程度
D≥320 160≤D < 320 70≤D < 160
20≤D < 70 D<20
极其危险, 不能连续作业 高度危险,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公司规定: 70≤D< 160列为重要危险源。
P19
危险源的辨识
5. 风险评价:
2)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格:
P16
危险源的辨识
5. 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 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1) LECD方法介绍: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风险等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