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规划与管理

环境规划与管理

1.环境管理是对损害人类自然环境质量的人的活动(特别是损害大气、水、和陆地外貌的质量的人的活动)施加影响。

内涵:其实质是规范和限制人类的观念和行为。

2.环境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它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生态学原理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控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出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内涵:其实质上是一种为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和环境保护活动的盲目和主观随意性所采取的科学决策活动。

关系:(1)规划职能是环境管理的首要职能:(2)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共同核心(3)环境规划与管理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3. 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对象主要应该是“现代系统管理”的“五要素论”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两个方面。

“五要素论”研究对象:人(第一个主要对象)、物(重要研究对象)、资金(重要物质基础)、信息(重要对象)和时空(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个人(2)企业(3)政府4主要手段有:①行政手段②法律手段③经济手段④技术手段⑤宣传教育手段5.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转变人类社会的基本观念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

文化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只有转变了过去那种视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环境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环境文化的建设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任务。

人类的社会行为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这三种行为都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调整人类社会行为,提倡环境友好型行为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任务。

6.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政策:①“预防为主,防护结合”政策②“污染者付费”原则③“强化环境管理”政策7.环境法律责任: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法律义务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环境行政、民事、刑事责任。

8.三同时制度系指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其防治污染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9.排污收费制度系指对排放污染物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征收排污费,用于污染的治理。

10.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后面几个制度自己补充了解)11.环境标准:是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智定德各种技术规范的总体。

我国的环境标准由五类两级组成。

五类指:⑴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⑵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⑶环境基础标准;⑷环境方法标准;⑸其他标准。

两级指:⑴国际级和⑵地方级。

12.管理的职能:1 计划职能的含义:计划职能是指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达到某种目标而做的筹划和安排。

计划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首要职责;计划不仅仅是领导的职责,也是组织成员的普遍职责2 组织职能的含义:组织职能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经由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而购成的人的集合的一种管理职能。

因而,组织必须具有目标;没有分工与合作也不能称其为组织;组织要有不同层次的权力与责任制度。

组织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3 控制职能的含义:控制职能是按照计划标准衡量计划的完成情况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控制职能的作用:是管理的基本职责。

13.管理的二重性: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14.反馈控制和前馈控制反馈控制:用过去的情况来指导现在和将来。

(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前馈控制:不断利用最新的信息进行预测,把所期望的结果和预测的结果比较,采取措施使投入和实施的信息和预期结果相吻合。

(环境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价)15.环境容量:某环境单元所允许承纳的污染物质二等最大数量。

环境承载力:指某一时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阈值。

环境承载力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环境承载力可划分为:①环境能够容纳污染物的量;②环境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的能力;③环境维持良好生态系统的能力。

16.生态工业园: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工业园区。

它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生产体系或环节链接起来,形成资源共享、产品链延伸和副产品互换的产业共生网络。

在这个共生网络中,一家工厂的产品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或能源,形成产品链和废物链,实现物质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产生最小化。

17.目标管理:是在一定时期内,激励各级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度,并在管理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目标,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①制定规划的目标方针,然后由上而下逐级展开,分解为各部门、各地区的分目标,形成目标体系②组织实施目标方案,进行信息交流、检查、控制等活动,保证各项目标的实现③对目标完成情况自下而上的评定、考核、奖励和表彰④在预定目标基础上,进行全面总结,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制定新的目标,转入下一个循环。

18.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没化):①宪法中的环境保护规范②环境保护基本法③环境资源单行法④国家其他法律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⑤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环境保护法令、法规和条例⑥环境保护地方法规⑦签署并批准的国际环境公约第四章:计算1.答案算术平均值=0.835几何平均数=0.832调和平均数=0.835中位数=(0.83+0.84)/2=0.835标准差=0.0676算术平均误差=0.0567级差=0.1914该组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58.23,其中60.31 的偏差最大,故首先检验该数。

计算得到:均值58.23,标准差:1.20,取显著性水平0.05,根据p.72 表4-1,|60.31 一58.23| = 2.08 < 2.18*1.20=2.62 故60.31 不是异常数据,应该保留。

用格拉布斯准则检验没有应舍去的数据。

3. 有一组三因子数据:x1=(1, 3, 4, 5),x2=(0.2, 0.3, 0.4),x3=(32, 35, 36),试对它们进行标准化处理。

答:算术平均值X =(1+3+4+5) / 4= 3.25标准差S = 1.71算术平均值X =(0.2+0.3+0.4) / 3=0.3标准差S = 0.1算术平均值X =(32+35+36) / 3 = 34.3标准差S = 2.08 U = (x –x )/ S =(1-3.25) / 1.71= –1.32 U = (x –x )/ S =(3-3.25)/1.71= - 0.15 U = (x –x )/ S =(4-3.25)/1.71=0.44 U = (x –x )/ S =(5-3.25)/1.71=1.02 U = (x –x )/ S =(0.2-0.3)/0.1= - 1 U = (x –x )/ S =(0.3-0.3)/0.1= 0 U = (x –x )/ S =(0.4-0.3)/0.1= 1 U = (x –x )/ S =(32-34.3)/2.08= -1.10 U = (x –x )/ S =(35-34.3)/2.08= 0.34 U = (x –x )/ S =(36-34.3)/2.08= 0.8219.环境现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内容:环境特征调查、生态调查、污染源调查、环境质量调查、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效果调查、环境管理现状调查方法: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的方法20.环境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内容:自然环境评价、社会经济评价、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源评价方法:自然环境评价方法、社会经济评价方法、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污染源评价方法22环境规划与管理指标体系的组成包括:①环境质量指标、②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③环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效益指标、④排污费征收和使用情况指标、⑤其他相关指标21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规划与管理对象未来某一阶段环境质量状况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所做的规定。

(P90)环境统计的研究方法:大量观察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推断法24.环境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可行性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的实施与评价25.环境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决策者对环境质量所想要达到(或期望达到)的环境状况或标准。

环境目标是环境规划的核心和灵魂,是进行环境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26.环境规划指标体系包括①环境质量指标(大气、水环境、噪声)、②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工业固废、乡镇环保规划)、③环境规划措施与管理措施指标(城市环境综合防治、乡镇环境污染控制、水域环境保护、重点污染源治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投资)以及④相关指标(经济、社会、生态)。

27.环境规划工作程序和技术程序的区别和联系?区别在于工作程序由领导组、协调组和技术组之间协调,将规划方案变为实施方案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过程;而技术程序则由专门组织的技术队伍承担确定规划文本的过程。

联系在于技术程序为工作程序的主要阶段,即工作程序包含技术程序。

28.如何进行环境规划的方案设计?1、分析调查评价结果。

包括环境质量、污染状况、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现有环境承载力、污染削减量、现有资金和技术的调查和评价。

从而明确环境现状、治理能力和污染综合防治水平。

2、分析预测的结果。

摆明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环境现有承载力、削减量和可能的投资等,从而综合考虑实际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详细列出环境规划总目标和各项分目标。

以明确现实环境与环境目标的差距4、制定环境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

从整体上提出环境保护方向、重点、主要任务和步骤。

5、制定环境规划的措施和对策。

如污染综合整治措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调整生产力布局措施。

29.环境功能区划:城市环境功能区、空气~、地表水~城市声学~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30.什么是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在流域水环境规划与管理中有什么作用?答:水环境容量是指水体在特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

在理论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的自然规律参数与社会效益参数的多变量函数。

它反映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也满足特定功能条件下,水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在实践上,水环境容量是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水环境规划的主要环境约束条件,也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关键参数31.水环境功能区划:是根据水体不同区段的自然条件、区域内的用水需求,按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标准,对水体不同区段按其功能加以划分,并确定其相应的环境质量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