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试题一、选择题(20×2=40)1.()研究者有目的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出所要研究的某些现象,以此得到关于这一现象发生所起作用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B.访谈法;C.个案法;D.观察法。
2.()主持霍桑实验的人是。
A.亚当斯;B.梅奥和罗利斯伯格;C.艾宾浩斯;D.费斯汀格。
3.()“滥竽充数”行为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齐宣王的喜好;B.南郭先生的道德品质;C.齐宣王的制度不合理;D.南郭先生没有制度意识;4.()每个人特定人群总有一种共同的、较为一致且固定的看法,并以此作为判断其人格的依据,这种现象被称为。
A.光环作用;B.假定相似作用;C.首因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5.()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
A、角色定式;B、角色冲突;C、角色期待;D、角色知觉。
6.()由于缺乏或期待某种结果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被称为,人们从事某种活动,为某一目标付出努力的意愿被称为,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被称为。
A.需要;动机;激励;B.需要;激励;动机;C.动机;需要;激励;D.动机;激励;需要。
7.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8.()在公平理论中,如果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相比感到吃亏了,会采取。
A.减少投入;B.增加投入;C.要求增加他人的收入;D.要求减少他人的工作量;9. ()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
A.群体促进效应;B.协同效应;C.社会惰化效应;D.责任分摊效应。
10.()下列关于非正式组织缺陷的陈述不正确的是。
A.非正式组织往往是小道消息传播的渠道;B.非正式组织往往会抵制变革;C.非正式组织是造成员工从众的一个重要原因;D.非正式组织减少了员工间相互交流的渠道;11.()群体的结构与任务完成的效率有着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当完成较复杂的任务时,的群体效率较高。
A.同质;B.异质;C.相同;D.合作。
12.()态度的成份包括认知、情感和。
A.性格;B.需要;C.行为倾向;D.行为。
13.()在管理心理学的课程体系中,将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A.气质;B.人格;C.能力;D.素质。
14.()对经验不足、能力尚未达到标准的个体可以采用领导方式。
A.授权型;B.指导型;C.参与型;D.支持型。
15.()某大型企业的陈先生担任多年的总工程师职务,前不久退居二线,但是他的继任者在进行重大工程技术决策之前,总还是要主动前去征求他的意见,这种情况主要是陈先生拥有方面的影响力。
A、法定权;B、强制权;C、专家权;D、信息权。
16.()下列关于领导影响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一旦形成,作用较为持久;B、领导的非权力影响力的来源有品德、能力和地位;C、领导的权力型影响力具有强制性,对被领导者的激励作用较弱;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领导的非权力型影响力越来越重要。
17.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
A.指令型领导;B.说服式领导;C.参与式领导;D.授权式领导。
18.()某公司的组织设总经理一人,领导三个部门:销售部(设经理1人,销售员6名)、采购部(设经理1人,采购员7名)、财务部(设经理1人,员工2人)、行政财务部(设经理1人,员工12名),则该公司的组织结构为,管理层次为层。
A.直线型组织结构;3;B.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3;C.事业部型组织结构;3;D.职能型组织结构;3。
19.()某公司原来是一家小型校办企业,最初的业务是制造小型家用电器,随着规模的扩大及企业品牌的确立,公司开始涉及计算机、通信器材、照明设备等业务,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总经理开始感觉自己的能力越来越不足以对整个公司进行有效的领导,如果你是总经理请来的顾问,你会提出方面的建议。
A.改变组织结构,适当放权;B.选拔一个能干的副手协助总经理工作;C.淘汰一种产口,只做自己适合与擅长的产品;D.公司高层实行集团管理的方式。
20.()为了防止变革的失败,勒温提出了三步组织变革的模式。
A.改造、变革和重新解体;B.解冻、变革与创新;C.解冻、创新与重新解冻;D.解冻、变革与重新冻结。
二、判断题(10×2=20)1.人的心理与行为通常具有一致性。
()2.做得公平未必使人感觉公平。
()3.群体沟通的一般模式包括:发信息者、编码、讯道、译码和接收者。
()4.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
()5.激励程度越大,人的工作积极性越高。
()6.在特定的条件下,人的气质很容易改变。
()7.工作态度是个体对工作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8.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规模。
()9.领导的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取决于权力、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任务的结构特性三个因素。
()10.企业在经营运作时,找到最好的组织结构这项工作非常重要。
()三、论述题(2×10=20)1、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组织变革的有哪些阻力以及如何克服?2、请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公平理论的要点及在管理中的应用?四、案例分析(2×10=20)新华服装厂把缝制一种新款式服装的任务同时分配套给了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两个车间工人的人数差不多。
这些工人原来缝制服装的基本操都已掌握,但缝制这种新式服装还是第一次。
第一车间的李主任把缝制一套服装过程分为30道工序,每个工人从事指定的一道工序,使工人的操作简单熟练。
第二车间的王主任却把这些工序归并到7个岗位到完成,并规定每人可以在这些岗位上轮换工作,使大家都能熟练缝制这种服装的全过程。
开头两个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比第一车间慢。
但第二车间的工人对自己车间的做法比较满意,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加快了生产进度,到第三个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超过了第一车间。
1.请从理论分析上解释第一车间前两个月的生产进度为什么会超过第二车间?而第二车间从三个月开始则开始超过第一车间?(10分)2、第二车间的王主任的方法是否在任何时候都有效吗,为什么?(10分)模拟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20×2=40分)1、A2、B3、C4、A5、D6、A7、C8、A9、C 10、D11、B 12、C 13、C 14、B 15、C16、B 17、D 18、B 19、A 20、D二、判断题(10×2=20分)1、F2、T3、T4、F5、F6、F7、F8、F9、T 10、F三、论述题(2×10=20分)1.结合具体的案例谈谈组织变革的有哪些阻力以及如何克服?参考答案:组织变革的阻力源分为个体的阻力源和组织的阻力源两个方面。
(1)个体阻力源变革中个体的阻力源来自于基本的人类特征,例如知觉、个性和需要。
个体抵制变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
习惯;安全;经济因素;对未知的恐惧;选择性信息加工。
(2)组织阻力源,组织就其本质来说是保守的,其本身就会积极地抵制变革。
组织抵制变革表现在六个方面。
结构惯性;有限的变革点;群体惯性;对专业知识的威胁;对已有权力的威胁;对已有的资源分配的威胁。
克服方法:(1)教育和沟通;(2)参与;(3)促进与支持;(4)谈判;(5)操纵和收买;(6)强制。
2. 请结合实际案例谈谈公平理论的要点及在管理中的应用?参考答案:(1)公平理论的要点: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
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
公平感直接影响职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
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讲,动机的激发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进行比较,做出公平与否的判断,并据以指导行为的过程。
(2)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要求公平是任何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管理者在工作任务分配、工作绩效考核、工资奖金评定以及待人处事的过程中是否能做到公平合理,既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又是能否保持企业安定、人际关系良好,员工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心理普遍有寻求公平的需要,因此在管理中应该采取一些方法尽可能地做到公平。
例如加强宣传、积极诱导、改变认知、分工明确、要求清晰、科学考评、群众性总结、合理奖励,制定明确合理的规章制度,分配时在遵从贡献律的前提下,适当考虑年资因素,兼顾平均律和需要律,并且重点发挥员工的作用。
四、案例分析(2×10=20分)1.请从理论分析上解释第一车间前两个月的生产进度为什么会超过第二车间?而第二车间从三个月开始则开始超过第一车间?(5分)参考答案:(1)第一车间在前两个月工作效率高是科学管理的作用;(2)第二车间在第三个月超出主要是团队的协作性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另外,团队成员的来自工作的激励导致工作热情高涨,进而导致工作效率高。
2、第二车间的王主任的方法是否在任何时候都有效吗,为什么?(5分)问题:参考答案:不一定。
激励工作本身是权变因素,具体哪种方法有效要看具体情况,因此不存在最好的激励方法,也不存在最不好的激励方法,最好的激励方法是最合适的激励方法。
激励工作要发挥作用要看工作性质、工作阶段、工作难度、团队成员构成、能力素质和成熟阶段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