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傣族服饰特征 (1)

傣族服饰特征 (1)

傣族服饰特点
傣族服饰民俗傣族是云南省第五大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坝地区。

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区。

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那里气候温热,山林茂密、物产丰富。

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今天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傣族服装,与其他民族的一样,曾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元代以前,傣族跣足不履,只知以布笼身,元代开始裁制衣裙,佩戴简单饰物;明代初年,男子衣服多效胡服,着宽袖长衫,光头黥胫。

妇人髻绾于后,衣窄袖衫,皂筒裙,白裹头,无论贵贱皆戴笋箨帽,顶饰金玉,插珠翠花,缀线缨毛羽。

贵者衣绮丽,多用内地丝绸缝制,饰名贵金银珠宝。

这一时期的佩饰趋向精巧,杂居于内地的傣族已有穿鞋的习惯。

男子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

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

保留着古代“衣对襟”、“头缠布巾,喜挂背袋、带短刀”的特点,但衣料已很少再用自织“土布”。

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

近年来出现了有
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头巾改为水红色、绿色、粉红色的绸子,裤子依旧。

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镶金牙、银牙是他们的喜好。

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过去有文身习俗,在胸、背、腹、四肢等处文文字符号或狮虎、麒麟、孔雀等图案,以示勇敢或祈求吉祥之意。

傣族男子的服饰样式基本一致,差别不大。

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黑色或白色长管裤,冷天披毛毡,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

纹身的习俗很普遍,男孩到十一、二岁时,即请人在胸、背、腹、腰及四肢刺上各种动物、花卉、几何纹图案或傣文等花纹以为装饰。

文身图案及文身部位的不同,分别有着不同的意义,不同的文身图案赋予文身者有不同的保护作用。

有的图案能防身护身,刀枪不入;有的图案能使人聪明伶俐、漂亮好看;有的图案不怕水怪和林中的豹子、老虎;有的图案鬼见了都会害怕;有的图案能得到人们的信任、能歌善舞、能讨姑娘喜欢;有的图案能治病;有的图案能得到神灵和佛祖的保佑等等。

文身的功能几乎无所不能。

当然这样的纹身现在只能当做民族信仰存在,纹身者越来越少,将来可能见不到了。

女子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

青年妇女将长发盘于头顶,是傣族服饰的
一个显着的特点。

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

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通常用金银制作,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

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

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上他了。

这样的服饰把她们装扮得妖美玲珑,婀娜多姿。

傣族妇女一般都长得身材苗条,面目清纯娇美,看上去亭亭玉立,仪态大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称。

她们不仅长得美,而且还善于打扮. 傣族女子的服饰深合东方女子的秀美窈窕之姿,据人体流线设计,将女子的窈窕之姿勾勒出来,着之秀美窈窕。

傣族女子传统着窄袖短衣和筒裙,独具民族风格,袖管又长又细,仅够穿进一只胳膊。

傣衫除紧身外,长仅及腰部,后摆不及腰部,少许脊背外露,时隐时现,为整个服装增色不少。

与美丽的傣服相搭配的是傣族妇女的长发和头饰。

着傣服时傣族妇女多将头发盘结起来,用筷子状的发簪自然插入固定,是傣族女子着衣的一个显着的特点。

妇女的首饰和佩饰有银耳坠、项圈、腰带、手镯和金银珠宝制成的凤冠等,也有佩戴翡翠、玉石、玛瑙或玻璃制品的。

资料来源:百度文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