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培训课件
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重要环境因素 加热炉烟气 轧制冷却废水 环境影响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单位 轧钢总厂 轧钢总厂 过程/设备 加热 穿水冷却、设备冷却 控制措施 加热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 3.3.4 循环使用
锅炉含SO2废气 水处理厂的污水溢流 水处理过程产生的污泥
大气污染
能源部
排烟
锅炉作业指导书
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
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 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 品、物质。 • (2)工业固体废物: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
体废物。
• (3)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 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 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 (4)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
• (8)各部门/单位产生的粉墨盒由各单位回收。
• 3、固体废物的处理
• (1) 公司产生的各类固体废物的处理、回收、利用见
《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回收、利用明细表》(附表二)。
• 4、危险废物的处理 • 1)相关单位产生的废酸、碱液,可将其PH值调至6- 9后,排入生产水循环系统。对有毒有害化学试剂及其废
液的处置,相关单位应当向保卫处报告后由生产安环部和
保卫处选择经当地政府环保部门许可的有资质承包方合理 处置,每次对外处置应做好记录。
•
2)各部门/单位产生的含油废物中的废棉丝可将其加
入电炉、转炉、加热炉焚烧,废钢丝绳送电炉、转炉冶炼, 焚烧时要少量地加入,确保产生的烟气林格曼黑度小于Ⅰ 级。
•
3)含油废物中含油较多时,需经除油处理后方可进 行处置。
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
危险特性的废物。
• (5)贮存:是指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
者场所中的活动。
• (6)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或采用其它方法 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
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
体积、减少或消除其危险成份的活动,或将固体
力厂集中收集,焦炉煤气冷凝水送入焦化酚水站,高炉煤气 冷凝水送入焦化熄焦池,煤气储柜冷凝水直接进入焦化酚水 站,禁止无组织排放。
第四章 固体废物的管理
• 一、术语及定义
• 二、管理要求 1.固体废物的分类 2.固体废物的收集、存放 3.固体废物的处理
一、术语及定义
• (1)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它活动中产生
• (4)公司厂区主干道卫生的清扫和监督管理由环境卫
生管理处负责,将可回收的固体废物分类交付相应的处 置地点。 • (5)废机油、润滑油由各单位回收、储存;废油漆桶 按生活垃圾分批处理。
• (6)含汞、镉和铅酸的废旧电池由仓储供应处回收。
• (7)废旧轮胎统一由仓储供应处回收,废旧皮带由各
单位回收。
为林格曼Ⅰ级。
• (7)对露天存放的原、燃料堆放场地,使用单位要采取 覆盖或洒水措施,防止扬尘的产生;原、燃料运输过程中 要采取加盖蓬布等措施,禁止飘溢。
• (8)各生产单位散状原、燃料和生产的成品在运输通廊 转运过程中及除尘器卸灰间等无组织排放点要采取洒水、 封闭或除尘措施。 • (9)焦化分厂焦炉荒煤气回收装置要确保设施稳定运行, 不得出现荒煤气无组织排放到环境当中。
上料粉尘、烟气
窑本体烟尘 总排废水 含酚废水
轧钢水处理
炼钢水处理
含油废水
含油废水
• 二、管理内容
• (1)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环保设施技术档案,其内容应包 括设计图纸、主要设施、处理工艺说明、设计处理能力、
实际处理能力、运行费用、排放水、气污染物名称等,并
要根据环保设施投运、检修、报废等情况,及时登记更新。 • (2)使用单位对每台废水和废气环保设备应建立设施运 行记录。设施醒目位置设标识牌,标识牌内容填写该设施 的本单位编号、处理工艺、日常操作和维护的工段或班组 及责任人。 • (3)各单位及时填报新、改、扩建项目《环保设备、设 施基本情况表》上报生产安环部。
• 一.主要污染源点、控制内容 • 二.公司生产废气污染因子及管理要求
一.主要污染源点、控制内容及主要废气污染因子
• (1)转炉吹氧冶炼过程产生的一次烟气;转炉兑铁水、
出钢、散状料入炉烟气、混铁炉出入铁水等产生的
二次烟气。主要污染因子:颗粒物 • (2)焦化分厂焦炉煤气回收装置(颗粒物); 焦炉装煤、推焦烟气 (颗粒物、二氧化硫、苯并芘);
源、污染因子,标识牌不得擅自拆除、损坏、移动和涂改。
• (8)各单位产生的酸碱废液,必须经中和后方可
排放;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公司排水系统中排放
废水、废渣、废油、废酸、废碱、剧毒液体等。
• (9)动力锅炉外排废水达标排放。 • (10)综合污水处理厂要确保稳定运行,达到废水 零排放。 • (11)焦化酚氰废水经处理后用于焦炉熄焦和高炉 冲渣使用,不得外排。 • (12)炼钢除尘水全部回收利用,不允许直接排放。
精煤、焦炭运输皮带廊及转运站扬尘(颗粒物)。
• (3)烧结机机头烟气;卸矿端、带冷机等机
尾烟气;配料室除尘、烧结矿运输皮带通廊及
转运站扬尘。
• (4)竖炉烟气;球团矿运输皮带通廊、转运
站扬尘。
• (5)高炉出铁厂烟气及槽下、槽上扬尘。
• (6)厂区内各散状原、燃料在储存、装卸、 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 (7)除尘设施卸灰间卸灰过程中的飘散扬尘。 • (8)动力锅炉废气。
第五章 环保设施的管理
• 一、主要控制污染源点
• 二、管理要求
一、主要控制污染源点
生产设施 高炉 烧结机 竖炉 捣固式焦炉 污染源点 出铁厂烟尘 矿槽粉尘 机头烟尘、机尾粉尘 上料、配料、成品粉尘 排放口烟尘 焦炉荒煤气的放散 出焦烟尘 煤系统上料粉尘 转炉 一次烟气 二次烟气
电炉
白灰窑 污水处理厂 焦化污水处理厂
危险废物
一般固体 废物
• 2、固体废物的收集、存放 • (1)各部门/单位产生的固体废物,按其特性进行分类收
集、贮存到指定的场所、设施或容器,并设醒目标识。
• (2)各部门/单位按国家《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 要求,设置危险废物存放点,单独存放,不得随意排放。 • (3)建筑垃圾在施工结束后按照环境卫生管理处认定的 垃圾存放点进行存放。
固体废物分类表 分类 固体废物名称 废机油、废润滑油、废油桶、含油棉纱、废钢丝绳 废皮带、废轮胎等有机废物 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及废液、废酸、废碱 煤焦油渣 废弃墨粉盒 炼钢、轧钢水处理尘泥 焦化除尘灰、熄焦池焦粉; 烧结、球团除尘灰; 高炉水渣、铁水罐残铁、铁沟铁、炼铁除尘灰、瓦斯灰; 炼钢除尘灰、氧化铁皮、钢渣、各种合金碎料; 轧钢轧制废品、轧钢切头尾、氧化铁皮; 废耐火材料; 设备检修、金属结构件制作、焊材等边角余料; 机加铁屑、报废的设备和金属加工件; 铁、钢、材、原料、燃料试验和检测样品; 工业废纸张、废塑料,日光灯管,废电池、建筑垃圾、一般 生活垃圾
• (4)环保设施使用单位在接受生产安环部的检查时,必 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 (5)环保设施使用单位必须制订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 维修、维护等管理制度,规程和制度要上墙。
• (10)环境卫生管理处清扫厂区内道路时,采取洒水降尘
措施。 • (11)建筑施工的原料场要采取覆盖或洒水措施,防止产 生二次扬尘。 • (12)禁止在厂区内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枯草、 落叶、垃圾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物质。
第三章 公司生产过程中废水的管理
• 一.主要废水污染源点、控制内容 • 二.公司生产废气污染因子及管理要求
• (4)对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单位,实 行限期治理。 • (5)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向公司排水系统中(包括厂区 道路两侧的明渠)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各种垃圾及其他 固体废物。
• (6)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利用渗坑、渗井等排放、倾倒
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 • (7)各单位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新水补水口要设标识牌, 说明来源(水库水、水源水或其他来水);废水排放口也 要设标识牌,标识牌内容要有本单位排放口编号、废水来
一.主要废水污染源点、控制内容
• (1)能源部锅炉排水量、浓度;综合污水处理厂
浊环水回用水质及外排水污染物浓度;
• (2)焦化酚水站废水排放量、浓度、利用方式;
• (3)炼钢总厂除尘水的排放量、浓度
• (4)炼钢总厂、轧钢总厂工艺浊环水处理厂废水排 放量、浓度 • (5)主体生产单位工艺净环水排放量 • (6)制氧厂制氧机、空压机排水量 • (7)煤气管道、煤气储柜冷凝水的回收、处置方式
• (5)大气污染物排放口设有在线监测设施的,以在线监
测设施显示的监测结果作为控制依据;无在线监测设施的
排放口以政府环保部门监测结果作为控制依据。 • (6)经污染防治设施处理后的有组织排放的废气,排放 口污染物排放浓度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大气排放标准,严禁 未经处理的烟气飘散到厂房外,有组织的排放口烟气黑度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能源部 能源部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站作业指导书 回收利用
转炉吹炼过程中产生的烟尘
大气污染
炼钢总厂
加料造渣
“OG”法除尘器
转炉煤气洗涤水 炼钢炉渣 原料场扬尘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
炼钢总厂 炼钢总厂 仓储供应处
一二文喷水 排渣 原料储供
斜板沉淀池 回收利用 洒水、封闭
第二章 公司生产过程中废气的管理
• 管理要求摘录
• (1)主要废水污染物因子 PH、COD、悬浮物、油、氰化物、挥发酚、氨氮 • (2)排放水污染物的单位如实上报排放口的数量。 发生变化的及时填报《废水/废气排放点增减审批 表》;不得私接、偷接排水管道。 • (3)凡产生废水的单位,每月3日前向生产安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