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智慧与禅宗》-
五、无Fra bibliotek别心,万物一如
《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
。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万物一体
世事无常瞬息过, 众生无明偏执着; 虚实有无本一样, 万物一体你既我。
六、道不远人,随处是禅
“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皆 是妙谛”。
二、外离诸相,应无所住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所相非相,既见如来。
《大学》:格物,致知。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鱼
一生自由水中游, 无有追求无有忧; 天下无事心清净, 顺逆得失任自由。
三、内心不染,清净自然
神秀和尚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常拂拭,
勿使染尘埃。
慧能大师佛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
《儒家智慧与禅宗》-
2020年5月30日星期六
蒋爱华
个人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好者 佛学在家居士 重庆人生导航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创始人 生命潜能智慧开发教练 个人心理咨询、企业咨询顾问 弘道国学研究院特约顾问讲师
学习的目的
认识这个世界 掌握宇宙生命的运作规律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为自己创造美好的生活 为他人创造美好的环境 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 帮助别人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
修禅就是修智慧
智慧:就是对宇宙人生万事万物的 认识,而升华出来的一种对事物的 判断和选择能力。
禅修的重要原则
一、依靠自力成就
俗话说: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
儒家经典《大学》第一章: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觉悟
世人平等皆有爱, 圆满俱足本自在; 内求明心闻自性, 觉知真我智慧开。
、为政、成圣贤。
•智慧来自烦恼
• 《摘自圣严法师嘉言》
•智慧小品分享
•看到只是看到 •听到只是听到 •不要产生好与恶的念头
•因为心里有了好与恶的念头 •就会有所执着
•喜爱的就想要拥有 讨厌的就会排斥
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错把无常当作永恒 •不希望接受无常的事实
•烦恼就会出现
•事情发生了 •能够处理的就处理 •不能处理的就接受
“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 ,略容话会。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勿执着
经典原为指月指, 犹如画饼不能食; 读经虽能增智慧, 未可究竟切勿执。
修禅实践指导 一、追求真善美
凡事以真实、道德与完美 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二、放下贪嗔痴
凡事不强化自己的低级欲望 凡事以平常心对待,掌控情绪 不执着既定对事物的定义与期望
什么是‘禅’
禅:佛教指静思冥想。 说文解字:禅:祭天也。 禅宗: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一个宗派,着重以
静虑和高度冥想作为超度救世的法门。相 传如来以心印付嘱迦叶为禅宗初祖。二十 八传至达摩,来中国,为东土初祖。 《六祖坛经·坐禅品第五》:“外离相为 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禅的意义
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既文章 。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竹
群居山林比低高, 强人一头有何好? 小时嘴尖大心虚, 老时头低不计较。
禅的修法
一、提起疑情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
是谁?” “宇宙的本源是什么?”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 辨之,笃行之。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人生如梦
•然后暂时放下来 •待因缘聚会时再处理
•这就是智慧
•时时观察自己的念头 •不要被自己所迷惑
•烦恼来时,不要害怕、不要讨厌 、让它烦去、自己不烦、久而久
之、烦恼会越来越少
•遇到烦恼 面对它、
•接受它、 处理它、
放下它。
•有烦恼的时候
•不要把它当成困扰, 就没有烦恼
•不论外面的境界如何变 化
•情绪都不会受到牵动
•那么,就可以断除烦恼 了
•如感觉到有烦恼、有问题 •先检讨自己
•不责怪他人、不埋怨环境 •烦恼是自己造成的
人生如梦一场场, 有时富贵有时凡; 生老病死终难免, 何时出得此梦乡?
二、参究追源
《中庸》: 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科学发展观
求真务实 实事求是 量子物理学的启示
三、身体力行
何处染尘埃。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真幸福
人生追求利和名, 喜怒哀乐却仍频; 为何不求得觉悟, 无有烦恼幸福真。
四、不拘泥于世俗知识
傅大士善慧说:“空手把锄头,步 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 流。”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分享感悟小诗一首
真假不分
真亦是假假亦真, 假假真真须分明, 是是非来非也是, 赢了是输输是赢。
修禅,可,以静治烦,实现去恶从善、由痴而智、 由染污到清净的转变。使修习者从心绪宁静到心身 愉悦,进入心明清空的境界。
禅学的生活价值
禅学,是佛教的一种思想,其大意是放弃用已有 的知识、逻辑来解决问题。认为真正最为容易且 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直接用源于自我内心的感悟来 解决问题,寻回并证入自性。
其理论认为这种方法不受任何知识、任何逻辑、 任何常理所束缚,是真正源自于自我(你自己) 的,所以也是最适合解决自我(你自己)的问题 的。也就是说可以把禅理解为是一种最为简单也 是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 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 ,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 智慧,这叫作禅。
禅是无,禅是有,禅是实,禅是虚,禅是天地万物 !
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 、“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 误的思维,抛弃恶念。
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 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 忧以达到“梵”的境界。
三、勤修戒定慧
戒:去除所有有违道德的言语行为 定:因持戒而能甚深禅定,明心见性 慧:智慧增长须日常感悟与禅定精进
儒家智慧即是禅学
《论语》 戒:道德之学---仁、义、礼、智、信 《大学》 定:修身之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定。 《中庸》、《孟子》 慧:智慧之学---修身、治学、待人、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