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调查报告导言:
1、调查缘由及目的: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改变,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

因此,在大学生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调查时间及方法:2014年7月20日—28日,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法
3、调查对象及范围:济南各高校在校大学生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当代中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同交织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

大学生作为对各种文化观念嬗变最为敏感的群体,在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期的宏观背景下,能否正确把握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是当代大学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多元文化并存使我们的社会充满勃勃生机,同时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冲突。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一、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
1.社会变革和经济的发展。

社会大环境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首要因素,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变化的时代背景。

我国社会正发生着广泛深刻的变革,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引起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在社会急剧变化和转型的特殊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容易摇摆,使得他们无所适从,产生困惑。

2.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良的文化产品,也直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特别是网络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可以快速而直接地接触到各种文化和文化现象。

特别开放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的价值观趋于多样化,长期接触网络未经过滤的消极信息给他们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粗制滥造、违背社会主义道德的文化作品使得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

3. 教育体制的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使青年学生成为受益者。

同时,改革措施也促进了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但是如今就业的压力特别是就业市场渗入的权利、金钱因素引起他们个体价值取向的调整,甚至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

4.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是人成长的起点。

作为孩子成长的自已所学校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

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

5.大学生的自身因素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是主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既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一种反映,也表现出他们作为自身观念的反映。

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结构、心理特点以及自身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等等都影响着自身价值观念的形成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包括四部分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向导,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就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总之,理论、理想、精神和道德这四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一个相互贯通的科学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综合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多元文化是全球化带来
的不可阻挡的文化潮流,它为不同文化的人们相互理解、交流和融合奠定了基础,也为一些西方国家推行新的殖民策略(文化霸权)提供了条件。

如何在文化多元背景下坚持本民族文化个性抵御文化霸权,增强本民族文化凝聚力,是摆在各非西方国家面前的重大问题。

由此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反对西方文化霸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必然选择。

鉴于此,不断培养、调整和校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对构筑我们文化阵地的有效防线、坚守我们意识形态阵地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的重要支点。

伴随中国社会转型的加速,改革逐渐由经济层面和政治层面向文化层面纵深。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冲突在价值观领域表现为,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失范,而同时新的主导性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和多层次化。

多元的和多层次的价值观念同时从不同角度冲撞、挤压和困扰着中国民众。

因此,在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重大的战略任务。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率先在当代大学生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转型期人们的价值选择,以点带面,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认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确立。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大学生走出自身价值困境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和高尚人格,又注重现实、讲求个人实惠和注重物质利益;虽憎恨贪婪与不道德,却宽容自己的放纵;既倾向于自立自强,又对依赖、依傍怀有不舍。

既痛斥腐败现象,又对扭转这种现象没有信心,产生困惑,有时在涉及自身利益时甚至运用腐败手段,随波逐流。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依据,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价值观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大学生,不仅是高等院校的神圣职责,更是我们自己应重视的问题。

我对解决当代大学生价值观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1.深入学习,重视知识传播。

一是要通过正面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核
心价值观至关重要。

二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在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价值追求、纯洁思想道德等方面狠下功夫。

三是要着重启发引导大学生形成自我教育意识和能力,使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重要地位与肩负的神圣使命,克服各种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

2.通过不断地深入社会。

社会实际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现实根据,是检验培育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效的根本标准。

只有深入社会实际,才能使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内心得到提炼和升华。

高校要根据各自的实际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际活动。

当代大学生必须坚持从点滴做起,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知识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3.通过不断的情感锤炼。

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虽然能够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快速获取大量的信息。

然而他们涉世较浅,分析和判断问题多局限于个人的视角,对世界、未来与现代化的理解比较窄,因此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想真正收到成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思想现状和实际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一是高校教师在传授文化知识时,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二是高校要努力营造培育和践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三是高校要运用现实中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抓住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只有树立共同理想,才能突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只有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只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打牢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只有不断加强知识传播、深入社会、情感锤炼和调节规范等培育途径,才能使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关主题